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2807发布日期:2018-06-08 20:3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高浓度有机污水具有典型的“三高”特征即有机物浓度高COD高达3000-12000mg/l,氨氮高达800-2200mg/l,悬浮物多SS超标数十倍,色度深,并含有大量的细菌,氨氮、有机磷含量高。可生化性好,冲洗排放时间集中,冲击负荷大。根据水质特点,先去除悬浮物与色度,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有机物、氨氮、有机磷采用生化处理,因污染物浓度高,从成本及处理效果考虑,采用厌氧+好氧处理工艺。然而,现有废水处理能力差,泥水分离速度慢,分离的水质差,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废水处理能力差,泥水分离速度慢,分离的水质差,所有污染物去除率很难达到90%以上,故而效果不佳;现有技术的生化级差不明显,没有进行三个阶段的循环回流,对COD、BOD、氨氮等污染物去除率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有:

进水调节池,潜水泵,一级生化池,潜水搅拌机,加压泵,一级物化池,污泥泵,二级生化池,潜水搅拌机,加压泵,二级物化池,污泥泵,污泥池,消毒设备,消毒池;

所述污泥池通过传输管连接调节池;所述调节池内通过螺栓安装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通过传输管连接一级生化池;

所述一级生化池内通过螺栓安装有潜水泵;所述一级生化池内潜水泵通过传输管连接一级物化池;所述一级物化池通过螺栓安装污泥泵;所述污泥泵通过传输管连接污泥池;所述一级物化池通过传输管连接二级生化池;

所述二级生化池通过螺栓安装有潜水泵;所述二级生化池内的潜水泵通过传输管连接二级物化池;所述二级物化池通过螺栓安装有污泥泵;所述二级物化池内的污泥泵通过传输管连接污泥池;所述二级物化池通过传输管连接消毒池;

所述消毒池上端通过传输管连接消毒设备。

进一步,所述一级生化池和二级生化池内分为缺氧区和好氧区。

进一步,所述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包括:

水自沼气池排出流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

调节池废水经潜水泵提升至一级生化池,生化池内分为缺氧区和好氧区,废水中的污染物在生化池内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下进行分解处理;处理后的废水经潜水泵加压至一级物化池进行泥水分离;

沉积的污泥经污泥泵回流至一级生化池缺氧区或部分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上清液自流进入二级生化池,二级生化池同样分为缺氧区和好氧区;一级生化池未处理完的污染物在二级生化池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下进行彻底分解处理;

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物化池泥水分离后,沉积的污泥经污泥泵回流至二级生化池缺氧区或部分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为活性污泥微生物提供着床条件,在流化床的辅助作用下絮凝成的菌胶团更密实,处理能力更强,泥水分离速度更快,从而能保证物化池出水更清澈,水质更好。微藻(湖象沉积的纳米级微藻,后同)在精选过程中把与微藻共生的杂质分离除去,这样使微藻表面本已平衡的电位形成不平衡电位。在水处理过程中,微藻处理剂被微量加入污水中后,在高速搅拌,或抽吸污水的泵机叶片旋转下,瞬间散于水体之中,微藻表面的不平衡电位能中和悬浮离子的带电性,使胶体颗粒的胶团结构的ξ电位减小或为零,从而达到胶体颗粒脱稳作用的目的,促使水中的污染物快速絮凝、沉淀。污水相斥电位受到破坏而与微藻形成缪羽,电价中和并凝集成较大的絮花,借竖流式重力沉淀。另一方面,由于微藻巨大的表面积、巨大的孔体积和较强的吸附力,把超细微粒物质和油类吸附到微藻表面,形成链式结构。

微藻具有在水体中相聚和自由沉降为微藻饼的性能。再加上被改性后产生的絮凝作用,加快微藻等凝聚到水底形成微藻饼的速度,使微藻吸附时电位中和,污染物质瞬间下沉与水体分离,再加上由微藻纳米微孔组成的松散超滤层对上升水流的超滤,使超细微粒组成的胶体及细菌被超滤,清水向上流出。

本循环生物流化床工艺的最大特点在于,混合液中的污泥浓度可提升到8000左右,污泥浓度高则说明微生物菌群集团庞大,硝化污染物能力更强,同时在两级生化处理过程中实现前、中、后期回流循环,而回流量是动态值,可根据不同的出水目标调节回流量。

实践经验表明,经过两级生化后的微藻物化处理过程对污水中CODcr的去除率在99%左右,对SS的去除率>99%,对TP的去除率在98%左右,氮的去除率为98%左右。

由于微藻对生化池效果的明显辅助作用,对水中CODCr、BOD5、总磷和总氮去除率均比较高,同时去除重金属有明显效果。据现有示例工程监测,两级生化后CODCr去除率平均可达到99%;TN去除率平均可达到98%,TP去除率平均可达到98%。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泥池;2、传输管;3、调节池;4、潜水泵;5、一级生化池;6、一级物化池;7、二级生化池;8、二级物化池;9、消毒设备;10、消毒池;11、污泥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泥池1,传输管2,调节池3,潜水泵4,一级生化池5,一级物化池6,二级生化池7,二级物化池8,消毒设备9,消毒池10和污泥泵11。

污泥池1通过传输管2连接调节池3;调节池3内通过螺栓安装有潜水泵4;潜水泵4通过传输管2连接一级生化池5;一级生化池5内通过螺栓安装有潜水泵4;一级生化池5内潜水泵4通过传输管2连接一级物化池6;一级物化池6通过螺栓安装污泥泵11;污泥泵11通过传输管2连接污泥池1;一级物化池6通过传输管2连接二级生化池7;二级生化池7通过螺栓安装有潜水泵4;二级生化池7内的潜水泵4通过传输管2连接二级物化池8;二级物化池8通过螺栓安装有污泥泵11;二级物化池8内的污泥泵11通过传输管2连接污泥池1;二级物化池8通过传输管2连接消毒池10;消毒池10上端通过传输管2连接消毒设备9。

进一步,一级生化池5和二级生化池7内分为缺氧区和好氧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废水自沼气池排出流入调节池3,进行水质水量调节,调节池3废水经潜水泵4提升至一级生化池5,生化池内分为缺氧区和好氧区,废水中的污染物在生化池内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下进行分解处理,处理后的废水经潜水泵4加压至一级物化池6进行泥水分离,沉积的污泥经污泥泵11回流至一级生化池5缺氧区或部分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1,上清液自流进入二级生化池7,二级生化池7同样分为缺氧区和好氧区,一级生化池5未处理完的污染物在二级生化池7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下进行彻底分解处理,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物化池7泥水分离后,沉积的污泥经污泥泵11回流至二级生化池7缺氧区或部分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1,上清液经消毒池10内的二氧化氯消毒后可实现达标排放。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