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排水用污泥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3544发布日期:2018-10-09 22:2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给排水处理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给排水用污泥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给排水工程专业是工科学科中的一种,简称给排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般指的是城市用水供给系统、排水系统(市政给排水和建筑给排水),简称给排水。给水排水工程研究的是水的一个社会循环的问题。排水工程中,由于污水中常混有淤泥形成污泥,污泥在未处理前一般为流态状,含有大量污水,而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成分,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在污泥处理时会对污泥进行消毒,并将污泥中的污水分离出来,将污泥变成固态状,便于污泥的后续处理,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7259354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给排水工程用污泥排水机,其包括有底座、支撑板、消毒机构、第一管道、安装板、固定板、连接杆、脱水框、第二管道、挤压机构、出料机构和阀门;支撑板固接于底座顶部,第一管道固接并贯穿支撑板;安装板固接于支撑板顶部,消毒机构固接于支撑板侧部,固定板固接于安装板底部远离支撑板的端部;脱水框通过连接杆与固定板连接。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具有消毒功能,脱水彻底的效果。但其存在如下缺点:其包括脱水框,脱水框上端开口并在其上方设有压板,脱水框底部一侧铰接有设有漏水孔的盖板。应用时,将消毒后的流态污泥注入脱水框后驱动压板的上下运动挤压污泥,将水体从漏水孔挤出,若污泥与水体的融合度较高,则可能发生压板压入污泥内部的现象,挤压效果大大降低;且容易出现污泥堵塞漏水孔的现象,严重影响污泥脱水,使得污泥脱水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给排水用污泥脱水装置,其能能实现污泥与水的彻底分离,并防止污泥堵塞漏水孔,对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较好,且功能较为完善。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给排水用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支撑架、消毒机构、脱水机构及出料机构,所述消毒机构包括内部设有搅拌部件的消毒箱,所述搅拌部件由电机驱动,所述消毒箱上端开口,所述消毒箱上方设有第一管道,所述消毒箱下部一侧连接第二管道;所述消毒箱上端一侧连接第三管道,所述脱水机构包括脱水槽、挤压件、布兜、液压缸及电机二,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污水通路和污泥通路;

所述脱水槽和挤压件均呈锅形,且挤压件外侧表面与脱水槽内侧表面相适配,所述脱水槽底部通过支撑腿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挤压件位于脱水槽正上方,所述布兜悬挂于挤压件上,所述布兜的上端口安装在挤压件底面上部的周圈上;所述挤压件上表面中心处固定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连接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下方设有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支撑板,所述液压缸安装在支撑板上表面;所述挤压件上固定有位于活塞杆一旁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下端口位于挤压件外侧表面内,所述进料管上端与第二管道之间连接有软管一,所述进料管上设有电磁阀一;

所述污水通路包括设于脱水槽内部的集水腔及位于消毒箱下方的集水箱,所述脱水槽内侧表面布有连通集水腔的漏水孔,所述集水腔通过集水管连通集水箱,所述集水管上设有电磁阀二,所述集水箱和消毒箱之间设有固定在支撑架上的隔板,所述消毒箱置于隔板上,所述集水箱置于地面上;

所述污泥通路包括设于布兜内并穿过挤压件的内吸管及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污泥排出管道,所述内吸管周边均匀设有吸口,所述内吸管和污泥排出管道之间连接有软管二,所述污泥排出管道上设有抽吸泵,所述挤压件和活塞杆内部设有由挤压件底部延伸至活塞杆内部的缩回腔,且活塞杆上缩回腔的一侧还设有连通活塞杆外侧表面的限位孔,所述内吸管呈倒置的l形,所述内吸管位于缩回腔内,且其上端支杆位于限位孔内,所述限位孔底部设有位置开关,所述内吸管周边均匀设有吸口;所述布兜的底部固定有定位头,所述定位头周边与布兜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头顶部与内吸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脱水槽内侧表面中心处设有刚好位于定位头下方并与定位头底部相适配的定位坑。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部件包括位于消毒箱中心轴上的转轴及均匀固定于转轴上的叶片,所述转轴上端连接电机的输出轴。转轴由电机驱动转动,并带动叶片旋转,能够较为全面的搅拌消毒箱内的流态污泥。

进一步地,所述布兜的材质为棉纱布。棉纱布能够供水体穿过,同时有效阻挡污泥的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布兜上端口沿边固定在转环上,所述转环内表面和挤压件的相应部位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螺纹式连接的转环和挤压件,便于转环的安装和拆卸,从而便于更换布兜。

进一步地,所述转环包括互相卡合的内环体和外环体,所述布兜上端口沿边夹持于内环体和外环体之间,且转环上还设有穿过外环体并嵌入内环体的固定钉一。这样设置,可实现布兜上端口与转环之间较为牢固的固定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头包括相互卡合的内实体和位于内实体外部的外罩,所述布兜底部夹持于内实体和外罩之间,所述定位头上还设有穿过外罩并嵌入内实体的固定钉二。这样设置,可实现布兜底部与定位头之间较为牢固的固定关系,且便于布兜的更换。

3.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脱水机构包括脱水槽、挤压件和布兜,脱水槽和挤压件均呈锅形,且挤压件外侧表面与脱水槽内侧表面相适配,便于挤压流态污泥使之脱水;挤压件位于脱水槽正上方,布兜悬挂于挤压件上,布兜的上端口安装在挤压件底面上部的周圈上,使得布兜与挤压件之间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用来盛装污泥。应用时,将消毒后的流态污泥引入布兜内侧后,驱动挤压件下移,至挤压件外侧表面将布兜紧紧挤压在脱水槽的内侧表面上,可对污泥进行有效挤压,反复挤压后,使脱水完全,流态污泥变成固态污泥,因为布兜仅允许水体穿过,阻挡污泥通过,实现了污泥与水的彻底分离,脱水效果较好。

(2)本发明的脱水机构中设有布兜来盛装流态污泥,污水通路包括设于脱水槽内部的集水腔及位于消毒箱下方的集水箱,脱水槽内侧表面布有连通集水腔的漏水孔,集水腔通过集水管连通集水箱。在脱水过程中,水体受挤压穿过布兜,而污泥不能穿过,然后水体从脱水槽的漏水孔进入集水腔,可防止污泥堵塞漏水孔。另外,集水腔中的水体能通过集水管进入集水箱收集,便于污水的后续处理,有利于促进完善装置功能。

(3)本发明的污泥通路包括设于布兜内并穿过挤压件的内吸管及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污泥排出管道,内吸管周边均匀设有吸口,内吸管和污泥排出管道之间连接有软管二,污泥排出管道上设有抽吸泵。应用时,启动抽吸泵,布兜内的固态污泥从吸口被吸入内吸管,然后沿软管二进入污泥排出管道,便于污泥的后续处理,污泥的排出控制较为简单,有利于促进完善装置功能。

(4)本发明的挤压件上表面中心处固定有活塞杆,挤压件和活塞杆内部设有相连并相通的缩回腔,内吸管位于缩回腔内。即挤压件和内吸管之间可发生相对移动,当挤压件下压时,内吸管可在缩回腔内向上移动至其底部刚好位于挤压件的底部外侧表面内,则挤压件外侧表面能更好的与脱水槽的内侧表面配合作用,有利于保障挤压件的挤压效果。

综上,本发明结构优化,能实现污泥与水的彻底分离,并防止污泥堵塞漏水孔,对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较好,且功能较为完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2为图1中区域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区域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区域c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架,2-消毒箱,3-电机,4-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第三管道,7-脱水槽,8-挤压件,9-布兜,10-液压缸,11-转环,12-支撑腿,13-固定钉一,14-活塞杆,15-进料管,16-软管一,17-电磁阀一,18-集水腔,19-集水箱,20-漏水孔,21-集水管,22-电磁阀二,23-隔板,24-内吸管,25-污泥排出管道,26-软管二,27-抽吸泵,28-缩回腔,29-限位孔,30-吸口,31-定位头,311-内实体,312-外罩,32-支撑板,33-定位坑,34-转轴,35-叶片,36-固定钉二,37-位置开关,111-内环体,112-外环体,311-内实体,312-外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给排水用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支撑架1、消毒机构、脱水机构及出料机构,所述消毒机构包括内部设有搅拌部件的消毒箱2,所述搅拌部件由电机3驱动,所述消毒箱2上端开口,所述消毒箱2上方设有第一管道4,所述消毒箱2下部一侧连接第二管道5;所述消毒箱2上端一侧连接第三管道6,所述脱水机构包括脱水槽7、挤压件8、布兜9、液压缸10及电机二11,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污水通路和污泥通路;

所述脱水槽7和挤压件8均呈锅形,且挤压件8外侧表面与脱水槽7内侧表面相适配,所述脱水槽7底部通过支撑腿12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挤压件8位于脱水槽7正上方,所述布兜9的上端口安装在挤压件8底面上部的周圈上;所述挤压件8上表面中心处固定有活塞杆14,所述活塞杆14上端连接液压缸10,所述液压缸10,所述液压缸10下方设有固定在支撑架1上的支撑板36,所述液压缸10安装在支撑板36上表面;所述挤压件8上固定有位于活塞杆14一旁的进料管15,所述进料管15下端口位于挤压件8外侧表面内,所述进料管15上端与第二管道5之间连接有软管一16,所述进料管15上设有电磁阀一17;

所述污水通路包括设于脱水槽7内部的集水腔18及位于消毒箱2下方的集水箱19,所述脱水槽7内侧表面布有连通集水腔18的漏水孔20,所述集水腔18通过集水管21连通集水箱19,所述集水管21上设有电磁阀二22,所述集水箱19和消毒箱2之间设有固定在支撑架1上的隔板23,所述消毒箱2置于隔板23上,所述集水箱19置于地面上;

所述污泥通路包括设于布兜9内并穿过挤压件8的内吸管24及固定在支撑架1上的污泥排出管道25,所述内吸管24和污泥排出管道25之间连接有软管二26,所述污泥排出管道25上设有抽吸泵27,如图4所示,所述挤压件8和活塞杆14内部设有由挤压件8底部延伸至活塞杆14内部的缩回腔28,且活塞杆14上缩回腔28的一侧还设有连通活塞杆14外侧表面的限位孔29,所述内吸管24呈倒置的l形,所述内吸管24位于缩回腔28内,且其上端支杆位于限位孔29内,所述限位孔29底部设有位置开关37,所述内吸管24周边均匀设有吸口30;如图3所示,所述布兜9的底部固定有定位头31,所述定位头31周边与布兜9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头31顶部与内吸管24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脱水槽7内侧表面中心处设有刚好位于定位头31下方并与定位头31底部相适配的定位坑3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部件包括位于消毒箱2中心轴上的转轴34及均匀固定于转轴34上的叶片35,所述转轴34上端连接电机3的输出轴。转轴34由电机3驱动转动,并带动叶片35旋转,能够较为全面的搅拌消毒箱2内的流态污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布兜9的材质为棉纱布。棉纱布能够供水体穿过,同时有效阻挡污泥的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布兜9上端口沿边固定在转环11上,所述转环11内表面和挤压件8的相应部位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螺纹式连接的转环11和挤压件8,便于转环11的安装和拆卸,从而便于更换布兜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5所示,所述转环11包括互相卡合的内环体111和外环体112,所述布兜9上端口沿边夹持于内环体111和外环体112之间,且转环11上还设有穿过外环体112并嵌入内环体111的固定钉一13。这样设置,可实现布兜9上端口与转环11之间较为牢固的固定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头31包括相互卡合的内实体311和位于内实体311外部的外罩312,所述布兜9底部夹持于内实体311和外罩312之间,所述定位头31上还设有穿过外罩312并嵌入内实体311的固定钉二36。这样设置,可实现布兜9底部与定位头31之间较为牢固的固定关系,且便于布兜9的更换。

上述给排水用污泥脱水装置的具体应用过程为:

(1)消毒:将待脱水的流态污泥从第一管道4导入消毒箱2,并由第三管道6向消毒箱2内通入消毒剂,然后启动电机3,带动搅拌部件转动,将污泥和消毒剂进行混合,促使污泥完全被消毒;

(2)脱水:打开电磁阀一17,使消毒后的污泥依次沿第二管道5、软管一16、进料管15进入布兜9内,关闭电磁阀一17后,启动液压缸10,液压缸10通过活塞杆14驱动挤压件8下降,在定位头31未接触脱水槽7之前,内吸管24受重力作用保持位置不变,当定位头31接触脱水槽7并卡合于定位坑33内时,其自身所受重力与脱水槽7的支撑力抵消,随着挤压件8的继续下降,内吸管24在缩回腔28内向上移动,至挤压件8外侧表面将布兜9紧紧挤压在脱水槽7的内侧表面上,实现对污泥的一次有效挤压;然后通过液压缸10控制活塞杆14上升,内吸管24上端在限位孔29内相对下移,至接触限位孔29底部,接触位置开关37,又通过液压缸10控制活塞杆14下降,如此,可实现对污泥的反复挤压,实现脱水。而由于布兜仅供水体穿过,而阻拦污泥,则能使污泥与水彻底分离,流态污泥变成固态污泥,脱水效果较好;

(3)水体收集:在前述脱水步骤中,水体受挤压穿过布兜9,而污泥不能穿过,可防止污泥堵塞漏水孔20,水体从脱水槽7的漏水孔20进入集水腔18,提前打开电磁阀二22,集水腔18内的水体沿集水管21道进入集水箱19,便于污水的后续处理;

(4)污泥排出:当脱水完全后,通过液压缸10控制活塞杆14回缩,活塞杆14拉动挤压件8上升,内吸管24上端在限位孔29内相对下移,至接触位置开关37,此时,内吸管24上的吸口30完全位于缩回腔28外,然后内吸管24随挤压件8一起上升,至活塞杆14回到初始位置,停止驱动液压缸10;然后启动抽吸泵27,布兜9内的固态污泥从吸口30被吸入内吸管24,然后沿软管二26进入污泥排出管道25,便于污泥的后续处理。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能实现污泥与水的彻底分离,并防止污泥堵塞漏水孔,对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较好,且功能较为完善。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