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76878发布日期:2018-10-16 20:0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染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印染污水的特点主要为水温较高、ph值呈碱性、污水中悬浮物、染料助剂、高分子化合物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较多,成分较为复杂;需要通过絮凝沉淀、加药氧化等多道处理工序依次将印染污水中不同成分的污染物进行逐级去除。但由于污水自身附带有不同外形和织物毛屑和悬浮颗粒物,污水在絮凝过程中还会产生不同体积和重量的悬浮物和絮团,这些颗粒物和絮团不仅体积重量差别较大,难以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完全去除;并且这些悬浮颗粒物混合在污水中还会影响氧化池、加药池等处理装置对污水的处理效果,造成处理系统整体对印染污水处理效果的降低。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印染污水内的悬浮颗粒物和絮团稳定去除的印染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它能够快速、稳定的去除印染污水内的悬浮颗粒物和絮团,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系统,包括经管道依次连接的换热装置、沉淀冷却池、酸碱中和池、絮凝沉淀装置、氧化池、加药池、二次沉淀池、活性炭吸附池和回收装置,所述絮凝沉淀装置包括絮凝筒,絮凝筒内设有搅拌扇叶,搅拌扇叶一侧设有升降吸水组,絮凝筒下端依次设有锥形筒体和絮凝沉积筒,锥形筒体内壁四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倾斜的导向板,导向板下端设有位于絮凝沉积筒上方的拦截斜板,多个导向板下端的拦截斜板相互交错设置,絮凝筒外侧设有加热筒体,加热筒体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换热装置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二次沉淀池包括梯形截面的池体,池体内设有微孔膜,微孔膜下方的池体内分别设有第二进水管和回流管,回流管一端连接絮凝筒,微孔膜上方的池体内设有第二出水管。

前述的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系统中,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箱体,换热箱体两侧分别连接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换热箱体内均匀分布有多个换热管,换热管一端设有栅格网,换热管内设有多个斜板。

前述的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系统中,所述锥形筒体内壁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

前述的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系统中,所述升降吸水组包括固定在锥形筒体侧壁上的导向轴,导向轴上设有可升降的吸水管,吸水管上端连接有升降软管,吸水管外侧经钢丝绳连接有浮球。

前述的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系统中,所述吸水管上连接有拉丝传感器。

前述的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系统中,所述絮凝沉积筒下端连接有污泥回收装置。

前述的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系统中,所述导向板与锥形筒体之间沿搅拌扇叶旋转方向一侧设有夹角,夹角的角度为60°~70°。

前述的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系统中,所述絮凝筒外侧经絮凝剂管连接有絮凝剂筒,絮凝剂管上设有节流阀。

前述系统的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方法:印染污水进入后先通过换热装置和沉淀冷却池使污水降至常温,再经酸碱中和池、絮凝沉淀装置氧化池和加药池依次对污水进行中和、脱色并对污水中的油性染料、化学助剂、高分子化合物、悬浮颗粒物和硫化物进行处理,最后通过二次沉淀池和活性炭吸附池将处理后污水内的细微颗粒去除后,由回收装置将处理后的清水回收,完成对污水的处理;絮凝沉淀装置在对污水处理时,通过搅拌扇叶对污水和絮凝剂进行搅拌,并使搅拌形成的絮团在离心作用下向四周发散至导向板上,通过导向板和拦截斜板可以对絮团进行引流使絮团沿水流的转动方向逐渐流至絮凝沉积筒内,污水在搅拌时第一进水管将经换热装置加热后的热水流入加热筒体,从而对絮凝筒内的污水进行加热,当污水水温升高到位后再由第一出水管将加热筒体内的热水重新抽离至换热装置,搅拌扇叶一段时间后停止使其沉淀,再由升降吸水组将上清液抽离,最后由污泥回收装置将絮凝沉积筒内的污泥抽离;污水经加药池处理后进入二次沉淀池,由微孔膜将污水内的细微颗粒物进行过滤并沉积在二次沉淀池底部,待微孔膜上方的清水被抽离后再由回流管将微孔膜内的污水重新抽至絮凝沉淀装置内进行二次沉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搅拌扇叶可以对污水和絮凝剂进行搅拌,使絮凝剂和污水能够在充分反应后形成适宜体积和质量的絮团,提高了装置的絮凝效率和对絮团的后续处理效果,搅拌扇叶在搅拌时会能够使水流沿絮凝筒中轴心环形流动,使污水中不同质量的絮团和悬浮颗粒在离心效果下快速向四周发散至导向板和锥形筒体之间的夹角内,并随水流的流动方向沿导向板和拦截斜板流入絮凝沉积筒内,通过絮凝沉积筒和交错设置的拦截斜板可以对絮团和悬浮颗粒进行阻挡,提高絮凝沉积筒对固体颗粒的集聚效果;在搅拌时通过加热筒体和温度传感器的配合,可以将絮凝筒内的污水加热至合适范围内,从而进一步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效率和絮凝效果;通过二次沉淀池和微孔膜的配合可以将污水内的细微颗粒和未絮凝完全形成的细微絮团进行过滤,并通过回流管将带有颗粒的部分污水重新送回絮凝沉淀装置内进行二次絮凝,进一步提高了对污水内悬浮颗粒物和絮团的去除效果。

此外,本发明通过换热管、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的配合,可以对高温污水进行快速降温和循环换热,并使高温污水中的热能能够用于污水在絮凝时的加热,降低了处理系统的生产成本并提高了对污水的利用率,节能环保;通过换热管内的斜板可以将在不影响换热管内污水流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污水的换热效率和冷却效果;污水在进入絮凝沉淀装置前通过栅格网和沉淀冷却池可以将污水内的毛屑织物和质量较重、体积较大的固体杂质进行初步过滤和沉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絮凝沉淀装置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当二次沉淀池将污水过滤后,通过活性炭吸附池可以将污水中的超细颗粒和有机物分子进行最后去除,并配合栅格网、沉淀冷却池、絮凝沉淀装置和二次沉淀池使活性炭吸附池的吸附效果达到最佳,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对悬浮颗粒物和絮团的去除效果;当絮凝完成并沉淀时,通过导向轴和浮球的配合可以使吸水管沿水位高度进行抽取,从而避免吸水管在抽取时造成絮凝沉积筒内杂质的流出,进一步提高了絮凝沉淀装置对絮团和固体颗粒的分离和沉淀效果。所以,本发明能够快速、稳定的去除印染污水内的悬浮颗粒物和絮团,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絮凝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导向板的外形图;

图4是导向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二次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换热装置,2-沉淀冷却池,3-酸碱中和池,4-絮凝沉淀装置,5-氧化池,6-加药池,7-二次沉淀池,8-活性炭吸附池,9-回收装置,10-搅拌扇叶,11-升降吸水组,12-导向板,13-第一进水管,14-第一出水管,15-微孔膜,16-第二进水管,17-回流管,18-第二出水管,19-温度传感器,20-拉丝传感器,21-污泥回收装置,22-夹角,23-絮凝剂管,24-节流阀,101-换热箱体,102-换热管,103-栅格网,104-斜板,401-絮凝筒,402-锥形筒体,403-絮凝沉积筒,404-加热筒体,405-絮凝剂筒,701-池体,111-导向轴,112-吸水管,113-升降软管,114-浮球,121-拦截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经管道依次连接的换热装置1、沉淀冷却池2、酸碱中和池3、絮凝沉淀装置4、氧化池5、加药池6、二次沉淀池7、活性炭吸附池8和回收装置9,所述絮凝沉淀装置4包括絮凝筒401,絮凝筒401内设有搅拌扇叶10,搅拌扇叶10一侧设有升降吸水组11,絮凝筒401下端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锥形筒体402和絮凝沉积筒403,锥形筒体402内壁四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倾斜的导向板12,导向板12下端设有位于絮凝沉积筒403上方的拦截斜板121,多个导向板12下端的拦截斜板121相互交错设置,相邻拦截斜板121之间留有间隙,絮凝筒401外侧设有加热筒体404,加热筒体404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换热装置1的第一进水管13和第一出水管14;所述二次沉淀池7包括梯形截面的池体701,池体701内设有微孔膜15,微孔膜15下方的池体701内分别设有第二进水管16和回流管17,第二进水管16一端连接加药池6,回流管17一端连接絮凝筒401,微孔膜15上方的池体701内设有第二出水管18,第二出水管18连接回收装置9。

所述换热装置1包括换热箱体101,换热箱体101两侧分别连接第一进水管13和第一出水管14,换热箱体101内均匀分布有多个换热管102,换热管102一端设有栅格网103,换热管102内设有多个斜板104。

所述锥形筒体402内壁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19。

所述升降吸水组11包括固定在锥形筒体402侧壁上的导向轴111,导向轴111上经防水直线轴承连接有可升降的吸水管112,吸水管112上端连接有升降软管113,升降软管113可选用伸缩软管,伸缩软管外侧经软管支撑环固定在锥形筒体402侧壁上,吸水管112外侧经钢丝绳连接有浮球114。

所述吸水管112上连接有固定在絮凝筒401顶部的拉丝传感器20,絮凝筒401内设有用于导向的销轴,拉丝传感器20的钢丝穿过销轴连接吸水管112。

所述絮凝沉积筒403下端连接有污泥回收装置21。

所述导向板12与锥形筒体402之间沿搅拌扇叶10旋转方向一侧设有夹角22,夹角22的角度为60°~70°。

所述絮凝筒401外侧经絮凝剂管23连接有絮凝剂筒405,絮凝剂管23上设有抽水泵和节流阀24。

一种印染污水梯级去污处理方法:印染污水进入后先通过换热装置和沉淀冷却池使污水降至常温,再经酸碱中和池、絮凝沉淀装置氧化池和加药池依次对污水进行中和、脱色并对污水中的油性染料、化学助剂、高分子化合物、悬浮颗粒物和硫化物进行处理,最后通过二次沉淀池和活性炭吸附池将处理后污水内的细微颗粒去除后,由回收装置将处理后的清水回收,完成对污水的处理;絮凝沉淀装置在对污水处理时,通过搅拌扇叶对污水和絮凝剂进行搅拌,并使搅拌形成的絮团在离心作用下向四周发散至导向板上,通过导向板和拦截斜板可以对絮团进行引流使絮团沿水流的转动方向逐渐流至絮凝沉积筒内,污水在搅拌时第一进水管将经换热装置加热后的热水流入加热筒体,从而对絮凝筒内的污水进行加热,当污水水温升高到位后再由第一出水管将加热筒体内的热水重新抽离至换热装置,搅拌扇叶一段时间后停止使其沉淀,再由升降吸水组将上清液抽离,最后由污泥回收装置将絮凝沉积筒内的污泥抽离;污水经加药池处理后进入二次沉淀池,由微孔膜将污水内的细微颗粒物进行过滤并沉积在二次沉淀池底部,待微孔膜上方的清水被抽离后再由回流管将微孔膜内的污水重新抽至絮凝沉淀装置内进行二次沉淀。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抽水泵将印染污水抽入换热装置后,高温的印染污水分别流经个换热管102并对换热箱体101内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印染污水在流动时通过斜板104可以内外交互的作用,使位于换热管102中部的印染污水可经流动接触换热管102侧壁,从而提高换热装置1的换热效率并加速印染污水的冷却;通过栅格网103可以对印染污水进行初步过滤,使印染污水中体积较大的毛屑和杂质被隔离在外。换热完成后的冷却水可以经第一出水管14直接送至加热筒体404内作为加热水源使用,降低了本发明的生产成本并提高了污水的利用率。

印染污水在通过换热装置1后进入沉淀冷却池2内进行沉淀冷却,通过沉淀冷却池2可以将印染污水中质量较重的固体颗粒和杂质进行分离,从而去除印染污水中的部分杂质。印染污水冷却至常温后经抽水泵依次送入酸碱中和池3、絮凝沉淀装置4、氧化池5和加药池6内,通过各处理装置可以依次将印染污水中的悬浮物、染料助剂、高分子化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进行逐级去除,从而使印染污水在处理后能够形成符合排放标准的水质并被回收利用。污水在进入絮凝筒401后,絮凝剂管23将絮凝剂筒405内的絮凝剂送入絮凝筒401内,使絮凝剂可以和污水进行反应,从而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高分子化合物进行聚合后并去除,通过节流阀24还可以调节絮凝剂的输送量,使絮凝剂和污水的混合比例能够达到最佳。絮凝剂和污水在混合反应时,通过搅拌扇叶10可以对其进行搅拌,提高了混合物的反应效率并使污水中的各个反应物均能够得到充分反应,从而使污水在反应后形成的絮团能够聚合完全,避免细微颗粒或高分子化合物与少量絮凝剂在不充分反应后形成直径较小的絮团,影响装置污水的处理效率并造成污染。通过第一进水管13还可以将换热后的冷却水送入絮凝筒401外侧的加热筒体404内,使冷却水可以通过絮凝筒401的侧壁对絮凝筒401内的污水进行加热,使污水与絮凝剂的反应温度能够达到20~30℃,20~30℃是污水与絮凝剂的最佳反应温度,能够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的反应不完全或因反应过度造成絮团直径过小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絮凝沉淀装置4的絮凝效率和絮凝效果;通过搅拌扇叶10的搅拌还可以对污水进行混匀,使不同位置的污水能够保持同一温度,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水的加热效率。当絮凝筒401内的水温达到30℃以上时,工人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19的显示温度将冷却水从第一出水管14抽离至换热箱体101内,保证了絮凝沉淀装置4的絮凝效率并实现对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了其节能环保的效果。

由于搅拌扇叶10在转动时会使污水沿轴心进行周向旋转,使污水在和絮凝剂混合反应后形成的絮团和固体颗粒能够在污水的旋转离心作用下向絮凝筒401的四周进行发散,并随水流流入导向板12和锥形筒体402之间的夹角22内;絮团在进入夹角22后受到水流的持续转动效果沿导向板12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倾斜向下流动至絮凝筒401下端,并从相邻拦截斜板121之间的间隙处流入絮凝沉积筒403内;通过多个交错设置的拦截斜板121可以对絮凝沉积筒403内的絮团进行阻挡,避免污泥随水流的转动脱离絮凝沉积筒403,进一步提高了絮凝沉淀装置4对污水的分离处理效果。搅拌扇叶10转动一段时间后停止并对污水进行沉淀,使污水中的污泥能够完全沉淀至絮凝筒401底部。当沉淀一段时间后,工人开启抽水泵并通过吸水管112和升降软管113将絮凝筒401内的污水抽离,通过浮球114可以使吸水管112始终保持在污水的上层,使吸水管112在抽水时能够尽量降低对絮凝筒401底部污泥造成的影响,避免污泥在受到抽离效果后重新混入污水内被抽离,提高絮凝沉淀装置4对污泥的分离效果。吸水管11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导向轴111对顶部污水进行抽离,当污水水位到达限位位置时,工人可以根据拉丝传感器20显示的伸出量停止抽水,然后经污泥回收装置21将絮凝沉积筒403内的污泥回收处理,完成对印染污水的絮凝沉淀工作并提高了对污水的絮凝和分离效果。

污水经絮凝沉淀装置4、氧化池5和加药池6依次处理后经第二进水管16送入池体701内,通过池体701内的微孔膜15可以将污水内因体积和质量过小或絮凝不完全的细微颗粒进行隔离至池体701底部;当污水沉淀一段时间后,由第二出水管18将微孔膜15上方的污水抽离并送入活性炭吸附池8;并由回流管17将带有细微颗粒的污水重新送入絮凝沉淀装置4进行二次絮凝,从而使污水内不同直径的固体污染物均能够被分离完全,提高了本发明对印染污水中固体污染物的分离效果;通过梯形截面的池体701可以减少微孔膜15下方的污水量并方便回流管17对污水的抽离。污水在进入活性炭吸附池8后通过活性炭吸附池8可以将污水中的异味成份、芳香族化合物、低分子有机物和合成有机物进行吸附和去除;并且由于絮凝沉淀装置4和二次沉淀池7的配合已经将污水中的高分子有机物和固体颗粒物分离完全,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活性炭吸附池8对剩余有机物的吸附效果,使活性炭吸附池8能够将污水处理完全,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对印染污水的处理效果。活性炭吸附池8将污水吸附后由回收装置9将污水进行收集,完成对污水的处理工作。本发明能够在处理过程中呈梯级依次对污水中不同体积和质量的固体颗粒和絮团进行分离去除,并能将未去除的悬浮颗粒进行循环处理,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