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4096发布日期:2018-11-07 20:14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禽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畜禽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养殖场污水主要包括富含大量病原体(大肠杆菌、蛔虫卵等)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悬浮物和氨氮含量大,如不妥善处理,就会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滤进入地下水层污染地下水。这种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自然水体后,使水中固体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升高,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组成,使水质变坏。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将通过水体进行扩散传播,危害人畜健康。为了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者有机结合,必须对其污水进行有效的治理。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场污水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养殖类废水氨氮含量太高,用传统的设备无法保证氨氮有很好的去除率,此外污水中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也无法有效去除,达不到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畜禽污水处理设备,其通过与畜禽养殖楼侧面设置污水收集部,且污水收集部下方开设污水池,通过预净化管将污水池的污水吸入至综合处理罐内进行净化处理,再排放至净化池中实现污水的有序、高效净化处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畜禽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污水收集部、污水池、预净化管、综合处理罐及净化池,其中:

污水收集部,其为与畜禽饲养楼连通的排水部,其对应畜禽饲养楼各层的排污口开设有对接口,该对接口将隔层污水排放至其地下开设的污水池中;

预净化管,其为安装有抽水泵的水管其连通污水池与综合处理罐,且其一端伸入至污水池中并将污水吸入至综合处理罐;

综合处理罐,其为内置有综合净化处理组件的罐体,其上端设置有进水口,其下端开设有出水口;

净化池,其为开设于地表的凹槽式储水池,其与综合处理罐的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预净化管进入污水池内的一端为进口端,该进口端上套接一过滤防污罩。

进一步,所述综合处理罐从进水口至出水口依次设置有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及综合净化区,所述第一沉淀区域第二沉淀区之间设置有净化隔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沉淀区的出水口与第二沉淀区的出水口交错排布。

进一步,所述净化隔板包括固定板及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第一沉淀区的出水口下方并与固定板一体相连。

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地下污水池收集畜禽养殖楼的污水,并利用综合处理罐对污水池内水进行有序净化,同时将净化后的水排放至净水池中,从而达到快速、有序的净化处理功效;另,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综合处理罐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畜禽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污水收集部1、污水池2、预净化管3、综合处理罐4及净化池5。

如图1及图2所示,污水收集部1,其为与畜禽饲养楼A连通的排水部,其对应畜禽饲养楼A各层的排污口开设有对接口,该对接口将隔层污水排放至其地下开设的污水池2中;所述的污水池2开设于污水收集部1下方。

如图1及图2所示,预净化管3,其为安装有抽水泵的水管其连通污水池与综合处理罐4,且其一端伸入至污水池2中并将污水吸入至综合处理罐4;所述预净化管3进入污水池2内的一端为进口端,该进口端上套接一过滤防污罩31。具体的说:所述预净化管3进入污水池2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形成进水段,而所述过滤防污罩31为管状罩体且其罩设于进水段处,该过滤防污罩31上设置有为网状主体且其外表面铺设有海绵体过滤网,实现粗过滤。

如图1及图2所示,综合处理罐4,其为内置有综合净化处理组件的罐体,其上端设置有进水口41,其下端开设有出水口42;所述综合处理罐4从进水口41至出水口42依次设置有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及综合净化区,所述第一沉淀区域第二沉淀区之间设置有净化隔板43。所述第一沉淀区的出水口与第二沉淀区的出水口交错排布。所述净化隔板43包括固定板431及过滤网432,所述过滤网432位于第一沉淀区的出水口下方并与固定板431一体相连。

具体的说: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综合处理罐4内对应进水口41位置设置有出水花洒44,该出水花洒44内置有海绵体441,实现第二级过滤,而出水花洒44下方设置有第一沉淀隔板45,第一沉淀隔板45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沉淀区45的出水口451开设于第一沉淀隔板45的高端处,进而第一沉淀隔板45与出水花洒44之间形成第一沉淀区;第一沉淀隔板45下方设置有一第二沉淀隔板46,第二沉淀隔板46倾斜设置且其倾斜方向与第一沉淀隔板45倾斜方向相反,而第二沉淀隔板46的出水口461开设在第二沉淀隔板46的高端,进而第一沉淀隔板45的出水口451与第二沉淀隔板46的出水口461交错设置,第二沉淀隔板46之上为第二沉淀区;所述综合净化区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过滤板47、吸附板48及藻类净化层49,所述过滤板47为带有过滤网的层板,而吸附板48位于过滤板下方并与过滤板47之间间隔设置,该吸附板48包括海绵吸附层及碳吸附层,所述海绵吸附层位于碳吸附层之上并与碳吸附层之间具有一定间距,而藻类净化层49则被种植在综合处理罐底部。

如图2所示,所述综合处理罐4上还开设有排气口40。

如图1所示,净化池5,其为开设于地表的凹槽式储水池,其与综合处理罐4的出水口42连通。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的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