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污泥干燥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2766发布日期:2018-09-12 00:05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中涉及的污泥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式污泥干燥造粒机。



背景技术:

污泥是一种在水和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主要来源为市政污水、工业污水、水体疏浚等污水处理过程,其产出的量大,且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很大的危害。污泥含水率高(最高可达90%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目前,污泥的主要处置方法为填埋、焚烧以及干化处理等。然而污泥的填埋和焚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采用污泥干燥设备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被广泛采用。

现有的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的设备都存在着很多弊端,热风处理导致的热量流失情况严重,对资源能源造成极大的污染,还有大量的设备采用的是搅拌设备,搅拌粘性大的污泥需要极大的功率,并且一旦搅拌断裂的时间不均匀,容易导致污泥板结,表面硬化而内部未被干燥透。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7286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泥干燥机,试图通过对搅拌装置的改进,来实现减少搅拌时内部板结的情况,实现提升效率的效果。但实际上,通过增加笼结构的方式来实现减少板结,不但结构更复杂,故障率高,而且增加与污泥的接触面,放大了污泥对搅拌装置的粘性附着,对电机的要求更高,效率提升不明显。

故申请人总结现有技术发现,现阶段针对污泥处理的污泥干燥设备在加热干化污泥时热量分布不均匀,热量散失严重,污泥容易饼结在一起之后难以烘干,因此污泥干燥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污泥的干化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阶段针对污泥处理的污泥干燥设备在加热干化污泥时热量分布不均匀,热量散失严重,污泥容易饼结在一起之后难以烘干等问题,提供一体式污泥干燥造粒机,实现污泥在干化前粉碎造粒,并且在干化过程中循环反复的电加热取代热风加热,干燥效率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体式污泥干燥造粒机,包括箱体,下料粉碎机构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若干水平输送带,所述下料粉碎机构设置在箱体上方右侧,所述下料粉碎机构包含与箱体内腔连通的下料口。

所述水平输送带分为奇数行输送带和偶数行输送带,所述奇数行输送带由左端滚轮、驱动齿轮A及环状履带组成,所述偶数行输送带由左端滚轮、驱动齿轮B及环状履带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奇数行输送带和偶数行输送带内均设置加热装置,针对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给出的进一步的优选方式为采用电加热。

再进一步地,所述奇数行输送带的上表面向左运行,所述偶数行输送带的上表面向右运行,奇数行输送带和偶数行输送带共同组成多道的烘干系统,具体表述如下:所述奇数行输送带靠箱体的右侧内壁设置,所述奇数行输送带的右端超出下料口的范围,所述偶数行输送带靠箱体的左侧内壁设置,所述偶数行输送带的左端超出奇数行输送带的左端的范围,同时奇数行输送带的右端超出偶数行输送带的右端的范围,即物料可由奇数行输送带的左端落入下一级偶数行输送带的左端,由下一级偶数行输送带带动向右运行,也可由偶数行输送带的右端落入下一级奇数行输送带的右端,由下一级奇数行输送带带动向左运行。最后干燥完毕的物料由最后一层的奇数行输送带左端泄出或由最后一层的偶数行输送带右端泄出,具体由箱体内的水平输送带数量决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粉碎机构由下料斗,两个粉碎辊及下料口组成,所述两个粉碎辊的表面设置螺旋,互相咬合,动力来源于两个粉碎辊中任意一者的转轴与电动机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齿轮A,未与电动机连接的粉碎辊的末端设置齿轮B,所述下料粉碎机构通过固定耳固定于箱体上表面的右侧。当污泥通过下料斗接触到两个粉碎辊时,被挤压成细条状由下料口落入箱体内,由于污泥自身重力的原因,细条状的污泥会在成型过程中自然断开,形成颗粒状或卷曲的颗粒状。

所述奇数行输送带的左端设置齿轮联动机构A,所述齿轮联动机构连接带动所有奇数行输送带的左端滚轮,偶数行输送带的左端设置齿轮联动机构B,所述齿轮联动机构B连接带动所有偶数行输送带的左端滚轮。

还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电机驱动的方式,同步带动奇数行输送带和偶数行输送带,具体表述如下:所述箱体内的右下方设置电机,所述奇数行输送带的右端设置驱动齿轮A,偶数行输送带的右端设置驱动齿轮B,所述驱动齿轮A通过纵向链条与电机的传动端连接,所述驱动齿轮B通过斜向链条与电机的传动端反向连接,电机逆时针旋转,带动驱动齿轮A逆时针旋转,奇数行输送带的上表面向左运行,驱动齿轮B顺时针旋转,偶数行输送带的上表面向右运行。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功率大,耗能高的干燥机烘干装置,整体耗能更省,对工业化干燥污泥推广有极大的好处,对操纵现场的电压要求也不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前置的粉碎造粒装置,实现对大块污泥分解的效果,避免大块污泥进入箱体板结,外硬内软的情况,干燥效果更好,效率也高。

3、本实用新型在箱体内采用多层反复加热的方式对污泥进行干燥,避免了热风烘干热量散失快,烘干不均匀的弊端。

4、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污泥干燥造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下料粉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齿轮联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料粉碎机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下料粉碎机构,3、奇数行输送带,4、偶数行输送带,5、齿轮联动机构A,6、齿轮联动机构B,7、驱动齿轮A,8、纵向链条,9、驱动齿轮B,10、斜向链条,11、电机,12、加热装置,13、下料口;

21、下料斗,22、粉碎辊,23、固定耳,24、转轴,25、齿轮A,26、齿轮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体式污泥干燥造粒机,包括箱体1,下料粉碎机构2及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若干水平输送带,所述下料粉碎机构2设置在箱体1上方右侧,所述下料粉碎机构2包含与箱体1内腔连通的下料口13。所述水平输送带分为奇数行输送带3和偶数行输送带4,所述奇数行输送带3由左端滚轮、驱动齿轮A7及环状履带组成,所述偶数行输送带4由左端滚轮、驱动齿轮B9及环状履带组成。

所述奇数行输送带3和偶数行输送带4内均设置加热装置12。

所述奇数行输送带3的上表面向左运行,所述偶数行输送带4的上表面向右运行,所述奇数行输送带3靠箱体1的右侧内壁设置,所述奇数行输送带3的右端超出下料口13的范围,所述偶数行输送带4靠箱体1的左侧内壁设置,所述偶数行输送带4的左端超出奇数行输送带3的左端的范围,同时奇数行输送带3的右端超出偶数行输送带4的右端的范围,即物料可由奇数行输送带3的左端落入下一级偶数行输送带4的左端,由下一级偶数行输送带4带动向右运行,也可由偶数行输送带4的右端落入下一级奇数行输送带3的右端,由下一级奇数行输送带3带动向左运行;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下料粉碎机构2由下料斗21,两个粉碎辊22及下料口13组成,所述两个粉碎辊22的表面设置螺旋,互相咬合,动力来源于两个粉碎辊22中任意一者的转轴24与电动机连接,所述转轴24上设置齿轮A25,未与电动机连接的粉碎辊的末端设置齿轮B26,所述下料粉碎机构2通过固定耳23固定于箱体上表面的右侧。

结合图1和图4所示,所述奇数行输送带3的左端设置齿轮联动机构A5,所述齿轮联动机构A5连接带动所有奇数行输送带3的左端滚轮,偶数行输送带4的左端设置齿轮联动机构B6,所述齿轮联动机构B6连接带动所有偶数行输送带4的左端滚轮。所述箱体1内的右下方设置电机11,所述奇数行输送带3的右端设置驱动齿轮A7,偶数行输送带4的右端设置驱动齿轮B9,所述驱动齿轮A7通过纵向链条8与电机11的传动端连接,所述驱动齿轮B9通过斜向链条10与电机11的传动端反向连接,电机11逆时针旋转,带动驱动齿轮A7逆时针旋转,奇数行输送带3的上表面向左运行,驱动齿轮B9顺时针旋转,偶数行输送带4的上表面向右运行。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双驱动的方式对下料粉碎机构进行改进,即所述两个粉碎辊不联动,设置单独的动力驱动,利用速度差实现加快下落污泥线条断裂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