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8648发布日期:2019-01-22 21:1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业废弃地、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场、垃圾填埋场,以及地层渗透性较差、地下水渗流方向比较一致的污染场地的污水收集截获系统。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由于未能有效处理好发展经济和环保之间的矛盾,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土壤污染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典型污染场地包括工业(化工业、矿业、冶金业)废弃地、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地、稀土矿区等。

近年来我国日益加强对环境的治理,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越来越受各界重视,其中地下水污染及修复的技术也一并在摸索和发展中。目前在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中,经常采用垂直防渗体(如帷幕灌浆、泥浆墙、塑性混凝土墙等)阻隔地下水流向下游,然后在其内部设置抽水井作为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

常规的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主要由单个渗透井或井群组成,在有些工程应用中也采用辐射排渗管作为扩大其收集能力的一项措施。当地下污水含水层渗透性较差(k=10-5cm/s级别)时,这种常规的收集截获系统的收集能力极其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包括截获墙、收集井和连接管,所述截获墙为挖掘地层形成的槽孔;所述收集井位于所述截获墙中心位置,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所述收集井井壁上开设有孔口;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收集井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并通过止水条密封。

其中,所述收集截获系统与垂直防渗墙系统联合使用,设置于所述垂直防渗墙系统上游3~8米处。

其中,所述截获墙宽度为40~80cm,深度为5~8m,底部设置坡向收集井坡度,其坡比为2%~5%。

其中,所述截获墙内填有粗颗粒砂卵石或砾碎石。

其中,所述截获墙内还设有一层无纺土工布。

其中,所述收集井内径为2~3m,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底部2~5m。

其中,所述连接管沿所述收集井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1~2m。

其中,所述连接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井群、排渗管设施,具有更优的收集功能,尤其在污水含水层为粉质粘土或粘土等透水性较差的地层时,其收集能力可达井群、排渗管等现有设施上百倍的收集能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可采用开挖回填形式完成,连接管采用预留方式,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便宜,易于产业化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中截获墙与收集井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截获墙,2-收集井,3-连接管,4-止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截获墙1、收集井2和连接管3,所述截获墙1为挖掘地层形成的槽孔,所述截获墙1宽度为60cm,深度为5m,底部设置坡向收集井坡度,其坡比为3%,所述截获墙1内填有粗颗粒砂卵石或砾碎石;所述收集井2位于所述截获墙1中心位置,内径为2m,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1 底部3m,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有孔口;所述连接管3穿过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1,沿所述收集井2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1.2m,并通过止水条4密封,所述连接管3管径为DN110,长度为1m,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

所述收集截获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表层污染场地的废料及素填土清除并妥善堆置,开挖1.5m,开挖出来的土料用于后期回填;

B.开设宽度为60cm,深度为5m的槽孔作为截获墙1,所述截获墙1底部设置坡向收集井坡度,其坡比为3%,开设槽孔时采用钢板护壁;

C.槽孔开设后先回填砂砾石体,再回填土,同时在槽顶垂直位置回填部分级配砂砾石,保证砂砾石总体高度不低于7m;

D.在所述截获墙1中心位置,采用沉井法施工收集井2,所述收集井2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内径为2m,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1底部3m,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有孔口;

E. 连接管3穿过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1,孔口处采用止水条4密封,所述连接管3沿所述收集井2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1.2m;

F.施工完成后,采用步骤A开挖出来的土料进行回填,同时回填砂砾石透水体。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截获墙1、收集井2和连接管3,所述截获墙1为挖掘地层形成的槽孔,所述截获墙1宽度为50cm,深度为6m,底部设置坡向收集井坡度,其坡比为2%,所述截获墙1内填有粗颗粒砂卵石或砾碎石;所述收集井2位于所述截获墙1中心位置,内径为2.5m,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1 底部4m,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有孔口;所述连接管3穿过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1,沿所述收集井2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1m,并通过止水条4密封,所述连接管3管径为DN110,长度为1m,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

所述收集截获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表层污染场地的废料及素填土清除并妥善堆置,开挖2m,开挖出来的土料用于后期回填;

B.开设宽度为50cm,深度为6m的槽孔作为截获墙1,所述截获墙1底部设置坡向收集井坡度,其坡比为2%,开设槽孔时采用钢板护壁;

C.槽孔开设后先回填砂砾石体,再回填土,同时在槽顶垂直位置回填部分级配砂砾石,保证砂砾石总体高度不低于7m;

D.在所述截获墙1中心位置,采用沉井法施工收集井2,所述收集井2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内径为2.5m,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1底部4m,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有孔口;

E. 连接管3穿过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1,孔口处采用止水条4密封,所述连接管3沿所述收集井2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1m;

F.施工完成后,采用步骤A开挖出来的土料进行回填,同时回填砂砾石透水体。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截获墙1、收集井2和连接管3,所述截获墙1为挖掘地层形成的槽孔,所述截获墙1宽度为40cm,深度为7m,底部设置坡向收集井坡度,其坡比为4%,所述截获墙1内填有粗颗粒砂卵石或砾碎石;所述收集井2位于所述截获墙1中心位置,内径为3m,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1 底部3.5m,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有孔口;所述连接管3穿过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1,沿所述收集井2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1.8m,并通过止水条4密封,所述连接管3管径为DN110,长度为1m,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所述收集截获系统与垂直防渗墙系统联合使用,设置于所述垂直防渗墙系统上游5米处。

所述收集截获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表层污染场地的废料及素填土清除并妥善堆置,开挖2.5m,开挖出来的土料用于后期回填;

B.开设宽度为40cm,深度为7m的槽孔作为截获墙1,所述截获墙1底部设置坡向收集井坡度,其坡比为4%,开设槽孔时采用钢板护壁;

C.槽孔开设后先回填砂砾石体,再回填土,同时在槽顶垂直位置回填部分级配砂砾石,保证砂砾石总体高度不低于7m;

D.在所述截获墙1中心位置,采用沉井法施工收集井2,所述收集井2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内径为3m,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1底部3.5m,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有孔口;

E. 连接管3穿过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1,孔口处采用止水条4密封,所述连接管3沿所述收集井2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1.8m;

F.施工完成后,采用步骤A开挖出来的土料进行回填,同时回填砂砾石透水体。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截获墙1、收集井2和连接管3,所述截获墙1为挖掘地层形成的槽孔,所述截获墙1宽度为65cm,深度为6.5m,底部设置坡向收集井坡度,其坡比为3%,所述截获墙1内填有粗颗粒砂卵石或砾碎石,同时还设有一层无纺土工布;所述收集井2位于所述截获墙1中心位置,内径为3m,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1 底部3.5m,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有孔口;所述连接管3穿过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1,沿所述收集井2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1.6m,并通过止水条4密封,所述连接管3管径为DN110,长度为1m,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

所述收集截获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表层污染场地的废料及素填土清除并妥善堆置,开挖1.8m,开挖出来的土料用于后期回填;

B.开设宽度为65cm,深度为6.5m的槽孔作为截获墙1,所述截获墙1底部设置坡向收集井坡度,其坡比为3%,开设槽孔时采用钢板护壁;

C.槽孔开设后先回填砂砾石体,再回填土,同时在槽顶垂直位置回填部分级配砂砾石,保证砂砾石总体高度不低于7m;

D.在所述截获墙1中心位置,采用沉井法施工收集井2,所述收集井2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内径为3m,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1底部3.5m,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有孔口;

E. 连接管3穿过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1,孔口处采用止水条4密封,所述连接管3沿所述收集井2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1.6m;

F.施工完成后,采用步骤A开挖出来的土料进行回填,同时回填砂砾石透水体。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截获墙1、收集井2和连接管3,所述截获墙1为挖掘地层形成的槽孔,所述截获墙1宽度为50cm,深度为7m,底部设置坡向收集井坡度,其坡比为4%,所述截获墙1内填有粗颗粒砂卵石或砾碎石,同时还设有一层无纺土工布;所述收集井2位于所述截获墙1中心位置,内径为2m,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1 底部4m,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有孔口;所述连接管3穿过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1,沿所述收集井2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1m,并通过止水条4密封,所述连接管3管径为DN110,长度为1m,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所述收集截获系统与垂直防渗墙系统联合使用,设置于所述垂直防渗墙系统上游5米处。

所述收集截获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表层污染场地的废料及素填土清除并妥善堆置,开挖2.2m,开挖出来的土料用于后期回填;

B.开设宽度为50cm,深度为7m的槽孔作为截获墙1,所述截获墙1底部设置坡向收集井坡度,其坡比为4%,开设槽孔时采用钢板护壁;

C.槽孔开设后先回填砂砾石体,再回填土,同时在槽顶垂直位置回填部分级配砂砾石,保证砂砾石总体高度不低于7m;

D.在所述截获墙1中心位置,采用沉井法施工收集井2,所述收集井2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内径为2m,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1底部4m,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有孔口;

E. 连接管3穿过所述收集井2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1,孔口处采用止水条4密封,所述连接管3沿所述收集井2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1m;

F.施工完成后,采用步骤A开挖出来的土料进行回填,同时回填砂砾石透水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内设置有抽水系统,将收集到的地下污水抽出集中处理。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