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污泥干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2943发布日期:2018-12-07 23:03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污泥干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污泥干化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干化系统主要以直接干燥转鼓式工艺、多层台阶式干化工艺、转盘式干化工艺、流化床干化工艺等为主。然而,污泥带式干燥因对湿污泥适应性强、维修部件少、使用寿命长、干燥温度低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热泵除湿结合网带式干燥污泥干化技术为污泥带式干燥一种新趋势,其在节能性、环保性等方面具有很 大的优势,污泥热泵除湿干化技术将主导污泥带式干燥。

现有污泥干化机存在以下问题:

1.能耗高:能耗高,干化是能量净消耗过程,采用蒸汽或导热油作为热源,需要消耗大量的石化能源 ( 燃煤、燃油、燃气、电热等 ),能耗费用通常占处理总费用的80%以上 ;现有干化设备采用加热排湿方式,能源利用率低;每蒸发一吨水消耗蒸汽量约 1.5 吨,另消耗电量约 70kw.h;

2.不环保:烘箱出来的气体含有部分丑样,直接排放将造成空气污染

3.干化效果差,污泥在传输带上输送时,上表面的污泥易干化,但下面表的污泥干化的不够彻底,使得整体污泥干化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温污泥干化机能够全面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低温污泥干化机,包括:烘箱本体,所述烘箱本体的底端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水箱内部的底端连接,所述水箱的外部设置有热水泵,所述热水泵的进水端与水箱连接,所述热水泵的出水端设置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贯穿烘箱本体,所述设置于烘箱本体内的导热管与烘箱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导热管的一端与热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与水箱连接;

所述烘箱本体内设置有传输装置一,所述传输装置一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传输装置一的左侧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贯穿烘箱本体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传输装置一的左端相切,所述传输装置一的上端设置有传输装置二,所述传输装置二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传输装置二的右端设置有翻板一,所述翻板一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翻板一的一端与传输装置二的右端相切,所述传输装置二的上端设置有传输装置三,所述传输装置三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传输装置三的左端设置有翻板二,所述翻板二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翻板二的一端与传输装置三的左端相切,所述传输装置三的上端设置有传输装置四,所述传输装置四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传输装置四的右端设置有翻板三,所述翻板三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翻板三的一端与传输装置四的右端相切,所述传输装置四的上端设置有传输装置五,所述传输装置五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传输装置五的左端设置有翻板四,所述翻板四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翻板四的一端与传输装置五的左端相切,所述传输装置五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贯穿烘箱本体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与输装置五的右端相切;

所述烘箱本体的顶端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风机的进风端与烘箱本体的内部相通,所述烘箱本体的顶端还设置有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与烘箱本体连接,所述制冷装置的进风端与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制冷装置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水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一侧设置有补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翻板一、翻板二、翻板三、翻板四与所在的水平面成75度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翻板一、翻板二、翻板三、翻板四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装置加热水箱中水,通过热水泵使得被加热的水在导热管内循环流动,烘箱本体内的导热管使得烘箱本体内的温度上升,从而进行污泥干化工作,整个供热工作是通过热水循环,能耗低;蒸发出的气体被风机输送至制冷装置内进行冷却,冷却成的液体又被输送至水箱中供循环利用,环保系数高;翻板一、翻板二、翻板三、翻板四和与之对应的传输装置一、传输装置二、传输装置三、传输装置四、传输装置五的配合使用,使得污泥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来回翻转,使得污泥的上下表面都能够得到干化,干化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温污泥干化机,包括:烘箱本体1,所述烘箱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水箱2,所述水箱2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水箱2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3与水箱2内部的底端连接,所述水箱2的外部设置有热水泵4,所述热水泵4的进水端与水箱2连接,所述热水泵4的出水端设置有导热管5,所述导热管5贯穿烘箱本体1,所述设置于烘箱本体1内的导热管5与烘箱本体1的内壁连接,所述导热管5的一端与热水泵4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导热管5的另一端与水箱2连接;

所述烘箱本体1内设置有传输装置一6,所述传输装置一6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传输装置一6的左侧设置有出料管7,所述出料管7贯穿烘箱本体1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出料管7的一端与传输装置一6的左端相切,所述传输装置一6的上端设置有传输装置二9,所述传输装置二9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传输装置二9的右端设置有翻板一8,所述翻板一8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翻板一8的一端与传输装置二9的右端相切,所述传输装置二9的上端设置有传输装置三10,所述传输装置三10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传输装置三10的左端设置有翻板二11,所述翻板二11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翻板二11的一端与传输装置三10的左端相切,所述传输装置三10的上端设置有传输装置四13,所述传输装置四13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传输装置四13的右端设置有翻板三12,所述翻板三12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翻板三12的一端与传输装置四13的右端相切,所述传输装置四13的上端设置有传输装置五14,所述传输装置五14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传输装置五14的左端设置有翻板四15,所述翻板四15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翻板四15的一端与传输装置五14的左端相切,所述传输装置五14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16,所述进料管16贯穿烘箱本体1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进料管16的一端与输装置五14的右端相切;

所述烘箱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风机17,所述风机17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风机17的进风端与烘箱本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烘箱本体1的顶端还设置有制冷装置18,所述制冷装置18与烘箱本体1连接,所述制冷装置18的进风端与风机17的出风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制冷装置18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水箱2连接。

水箱2的一侧设置有补水管21,当水箱2内缺水时可以直接通过补水管21外接水源对水箱2进行补水,补水速度快,效率高。

翻板一8、翻板二11、翻板三12、翻板四15与所在的水平面成75度夹角,成75度夹角能够便于翻板一8、翻板二11、翻板三12、翻板四15上的污泥在自身的重力下迅速滑落,加快了污泥的传输速度。

翻板一8、翻板二11、翻板三12、翻板四15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具有耐腐蚀,硬度高,耐摩擦等的优点,使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翻板一8、翻板二11、翻板三12、翻板四15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装置3加热水箱2中水,通过热水泵4使得被加热的水在导热管5内循环流动,烘箱本体1内的导热管5使得烘箱本体1内的温度上升,从而进行污泥干化工作,整个供热工作是通过热水循环,能耗低;蒸发出的气体被风机17输送至制冷装置18内进行冷却,冷却成的液体又被输送至水箱2中供循环利用,环保系数高;翻板一8、翻板二11、翻板三12、翻板四15和与之对应的传输装置一6、传输装置二9、传输装置三10、传输装置四13、传输装置五14的配合使用,使得污泥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来回翻转,使得污泥的上下表面都能够得到干化,干化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易推广。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