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生产线敏化前后的节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5683发布日期:2019-01-13 17:3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生产线敏化前后的节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生产线敏化前后的节水装置。



背景技术:

PCB直接电镀工艺的原理为在电路板孔内树脂及玻纤上形成一层高分子导电胶,从而实现PCB上孔的导通。PCB直接电镀的基本流程为:入板-敏化-水洗-氧化-水洗-聚合-水洗-烘干-出板。

在基板进入敏化槽进行敏化前首先需要对磨刷后的PCB进行水洗,而现有的PCB生产线中敏化前的水洗装置和敏化后的水洗装置通常分开供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PCB生产线敏化前后的节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PCB生产线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PCB生产线敏化前后的节水装置,该节水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在敏化槽前端的第一水洗装置和用于连接在敏化槽后端的第二水洗装置,所述第二水洗装置连接水源,所述第一水洗装置和第二水洗装置之间连接有水管,所述第一水洗装置具有排水口,所述第二水洗装置内的水通过所述水管进入所述第一水洗装置内,并通过所述第一水洗装置的排水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水洗槽及至少一个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水洗槽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抽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一水洗槽内,所述第一水洗槽上具有所述排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洗槽具有三个,并且三个所述的第一水洗槽依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水洗槽及至少一个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水洗槽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抽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二水洗槽内,并且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洗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洗槽具有三个,并且三个所述的第二水洗槽依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上安装有用于测量水量的流量计及用于控制水量的流量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敏化后的第二水洗装置内的水通过水管引进敏化前的第一水洗装置内,从而能够使第一水洗装置能够重复利用第二水洗装置内的水对PCB板进行清洗,大大节约了用水量,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生产线敏化前后的节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B生产线敏化前后的节水装置,该节水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在敏化槽3前端的第一水洗装置1和用于连接在敏化槽3后端的第二水洗装置2。第二水洗装置2连接水源7,第一水洗装置1和第二水洗装置2之间连接有水管4,第一水洗装置1具有排水口10,第二水洗装置2内的水通过水管4进入第一水洗装置1内,并通过第一水洗装置1的排水口10排出,利用第一水洗装置1对磨刷后的PCB进行清洗,利用第二水洗装置2对敏化后的PCB进行清洗。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水洗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水洗槽11及至少一个第一抽水泵12,第一抽水泵12的数量与第一水洗槽11的数量相等,第一抽水泵12安装在第一水洗槽11内,用于抽取第一水洗槽11内的水对PCB进行清洗,第一水洗槽11内具有排水口10,从而使清洗过PCB的水通过第一水洗槽11的排水口10排出。第二水洗装置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水洗槽21及至少一个第二抽水泵22,第二抽水泵22的数量与第二水洗槽21的数量相等,第二抽水泵22安装在第二水洗槽11内,用于抽取第二水洗槽21内的水对PCB进行清洗,并且第二抽水泵22的出水口通过水管4连接第一水洗槽11,以将第二水洗槽21内的水引进第一水洗槽11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对磨刷后的PCB及敏化后的PCB充分清洗,第一水洗槽11具有三个,并且该三个第一水洗槽11依次连通,第二水洗槽21具有三个,并且三个第二水洗槽21依次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在水管4上安装有用于测量水量的流量计5及用于控制水量的流量控制阀6,以便监测与调节水的流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敏化后的第二水洗装置2中第二水洗槽21内的水通过第二抽水泵21引入水管4内,并通过水管4引进敏化前的第一水洗装置1的第一水洗槽11内,从而能够使第一水洗装置1能够重复利用第二水洗装置2内的水对PCB板进行清洗,省去对第一水洗装置1再次提供水源供水,大大节约了用水量,减少了PCB生产线的生产成本及水资源的浪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