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8553发布日期:2019-03-27 09:44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必须保持足够且恒定的生物群体,因此在二次沉淀池中所沉淀的污泥一部分必须返回到反应池,另一部分从二次沉淀池中排放掉。现有的污泥回流装置结构复杂,多为整体结构,成本高,不便于维修,操作不便;且采用潜水式离心泵或陆上型离心泵作为污泥泵进行污泥回流及排放剩余污泥,这种污泥泵需要经常维护检修,污泥泵叶轮高速旋转,会对污泥中的生物群体的絮凝体造成切割破碎的影响,破坏生物群体的结构,污水处理的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利用气提方式提升污泥,不会破坏生物群体的结构,耗能小,投资少的一种污泥回流装置,且维护检修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泥回流装置,其包括提升管道、空气管道和集水箱,空气管道包括横向段空气管道和垂直段空气管道,提升管道套设于垂直段空气管道外,垂直段空气管道的末端设有管帽,管帽上方的垂直段空气管道上设有若干空气管开孔,提升管道包括上部提升管道和下部提升管道,上部提升管道与下部提升管道之间通过三通接头连接,三通接头连接有水汽管道使得提升管道与集水箱相连通,水汽管道的出口靠近集水箱的一侧,集水箱的另一侧设有出水口,靠近出水口的集水箱内部设有隔板,隔板上安装有出水堰。由此,空气通过空气管道输入至垂直段空气管道的空气管开孔进入提升管道内,当气体被通入提升管道底部后,气泡由于浮力作用会上升,并充满整个提升管道,提升管道内便充满气和水的混合液,形成水汽溶液,提升管道管外是污泥水,提升管道管内管外底部相互连通,提升管道内水汽的密度低于水,水汽溶液就能沿提升管道上升至三通接头,经过水汽管道流入集水箱进行水和气分离,液态状的水经过出水堰流至出水口,沉淀的污泥可以从排放口排出;利用气提方式提升污泥,不会破坏生物群体的结构,该污泥回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投入成本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集水箱内部设有防溅挡板,防溅挡板位于水汽管道的出口处,防溅挡板的底部与集水箱内侧底部之间设有间隙,隔板与防溅挡板之间设有多孔隔板。由此,防溅挡板引导从水汽管道出口处出来的水汽溶液落到集水箱的底部,多孔隔板、隔板都是纵向设置并将集水箱分割为三个腔体,这样水汽溶液在多孔隔板的左侧先沉淀,然后液态状部分的经过多孔隔板上的孔,流入多孔隔板与隔板之间的腔体进行再次沉淀,高于出水堰的水经过出水堰流至出水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部提升管道的顶部与垂直段空气管道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下部提升管道的内部与垂直段空气管道通过气管支架固定。由此,提升管道与垂直段空气管道的安装方式简单,维护检修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垂直段空气管道与提升管道处于同一轴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横向段空气管道设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管道与提升管道安装合理,集水箱独立设置,维护检修方便,该污泥回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投入成本少;利用气提方式提升污泥,不会破坏生物群体的结构,防溅挡板引导从水汽管道出口处出来的水汽溶液落到集水箱的底部,多孔隔板、隔板都是纵向设置并将集水箱分割为三个腔体,这样水汽溶液在多孔隔板的左侧先沉淀,然后液态状部分的经过多孔隔板上的孔,流入多孔隔板与隔板之间的腔体进行再次沉淀,高于出水堰的水经过出水堰流至出水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回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污泥回流装置,包括提升管道1、空气管道2和集水箱3,空气管道2包括横向段空气管道21和垂直段空气管道22,提升管道1套设于垂直段空气管道22外,垂直段空气管道22的末端设有管帽23,管帽23上方的垂直段空气管道22上设有若干空气管开孔24,提升管道1包括上部提升管道11和下部提升管道12,上部提升管道11与下部提升管道12之间通过三通接头4连接,三通接头4连接有水汽管道5使得提升管道1与集水箱3相连通,水汽管道5的出口靠近集水箱3的一侧,集水箱3的另一侧设有出水口31,靠近出水口31的集水箱3 内部设有隔板32,隔板32上安装有出水堰33。集水箱3内部的具体结构,集水箱3内部设有防溅挡板34,防溅挡板34位于水汽管道5的出口51处,防溅挡板34的底部与集水箱3内侧底部之间设有间隙,隔板32与防溅挡板 34之间设有多孔隔板35,多孔隔板35、隔板32都是纵向设置并将集水箱3 分割为三个腔体。本实施例中,出水堰33的位置可以设置成可上下调节的结构。

利用气提方式提升污泥,不会破坏生物群体的结构。具体的,空气通过空气管道2输入至垂直段空气管22的空气管开孔24进入提升管道1内,当气体被通入提升管道1底部后,气泡由于浮力作用会上升,并充满整个提升管道1,提升管道1内便充满气和水的混合液,形成水汽溶液,提升管道1 管外是污泥水,提升管道1管内管外底部相互连通,提升管道1内水汽的密度低于水,水汽溶液就能沿提升管道1上升至三通接头4,经过水汽管道5 流入集水箱3进行水和气分离。防溅挡板34引导从水汽管道5出口51处出来的水汽溶液落到集水箱3的底部,多孔隔板35、隔板32都是纵向设置并将集水箱3分割为三个腔体,这样水汽溶液在多孔隔板35的左侧先沉淀,然后液态状部分的经过多孔隔板35上的孔,流入多孔隔板35与隔板32之间的腔体进行再次沉淀,高于出水堰33的水经过出水堰33流至出水口31,沉淀的污泥可以从排放口(图未示出)排出。

提升管道1与垂直段空气管道22的安装具体结构,上部提升管道11的顶部与垂直段空气管道22通过法兰6固定连接,下部提升管道12的内部与垂直段空气管道22通过气管支架7固定,垂直段空气管道22与提升管道1 处于同一轴心。本实施例中,空气管道2的管内径与提升管道1的管内径的比例约为1:3。提升管道1与垂直段空气管道22的安装方式简单,维护检修方便。在横向段空气管道21设有阀门25,便于控制空气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管道2与提升管道1安装合理,集水箱3独立设置,维护检修方便,该污泥回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投入成本少。利用气提方式提升污泥,不会破坏生物群体的结构,防溅挡板34引导从水汽管道5出口 51处出来的水汽溶液落到集水箱3的底部,多孔隔板33、隔板32都是纵向设置并将集水箱3分割为三个腔体,这样水汽溶液在多孔隔板35的左侧先沉淀,然后液态状部分的经过多孔隔板35上的孔,流入多孔隔板35与隔板32 之间的腔体进行再次沉淀,高于出水堰33的水经过出水堰33流至出水口。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