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制品生产废水专用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572发布日期:2019-05-21 21:1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豆制品生产废水专用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豆制品生产废水专用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豆制品因其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在中国的食品市场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前的豆制品种类丰富,主要有以大豆为原料的大豆食品如豆腐,豆浆,腐竹等,还有以其他杂豆为原料的如腐乳、豆豉等。豆制品生产企业,在生产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源,如黄豆的清洗,豆浆的制备,豆腐的生产,各种豆制品的蒸煮,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含有各种重金属的盐,以及含有大量的富营养物质,这样的废水直接排到外部环境中,会对水体产生严重危害,所以必须针对此类废水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制品生产废水专用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制品生产废水专用处理系统,包括格栅、调节池、气浮机、IC塔进水池、IC反应塔、循环水池、电絮凝耦合池、水解酸化池、Bio生物膜反应器、叠螺脱水机、中间水池、高效ACR过滤系统、清水池和污泥池,所述格栅一侧的顶端安装有废水进水管,格栅的内部安装有螺旋上料机,所述格栅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池,且格栅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的顶端连通,所述调节池内部的底端水平安装有穿孔曝气管,调节池的上方安装有第一鼓风机,且第一鼓风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穿孔曝气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调节池的一侧设置有气浮机,且调节池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水泵与气浮机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气浮机的一侧设置有IC塔进水池,且气浮机的输出端通过提升泵与IC塔进水池的内部连通,所述IC塔进水池的一侧设置有IC反应塔,且IC塔进水池的底端通过第二水泵与IC反应塔的底端连通,所述IC反应塔的内部由上至下分别安装有第一UASB反应器和第二UASB反应器,且第一UASB反应器和第二UASB反应器相互串联,所述IC反应塔内部的顶端安装有溢流堰,IC反应塔的顶部安装有集气室,且第一UASB反应器和第二UASB反应器的顶部皆安装有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通过升流管与集气室的输入端连通,集气室的顶端通过回流管与IC反应塔内部的底端连通,所述IC反应塔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水池,且IC反应塔的底端通过第三水泵与循环水池的底端连通,所述循环水池的一侧设置有电絮凝耦合池,且循环水池通过顶部的溢流堰与电絮凝耦合池连通,所述电絮凝耦合池的一侧设置有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潜水搅拌设备,且电絮凝耦合池通过顶端的溢流堰与水解酸化池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的一侧设置有Bio生物膜反应器,且水解酸化池通过顶端的溢流堰与Bio生物膜反应器连通,所述Bio生物膜反应器内部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微孔曝气器,Bio生物膜反应器的上方安装有第二鼓风机和第三鼓风机,且第二鼓风机和第三鼓风机的输出端分别与Bio生物膜反应器内部底端的两个微孔曝气器连通,所述气浮机、IC反应塔、电絮凝耦合池以及Bio生物膜反应器上的污泥输出端皆通过管道与污泥池连通,污泥池的输出端通过污泥泵与叠螺脱水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io生物膜反应器的一侧设置有中间水池,且Bio生物膜反应器的顶端通过出水堰与中间水池连通,所述中间水池的一侧设置有高效ACR过滤系统,中间水池的底端通过第一增压泵与高效ACR过滤系统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高效ACR过滤系统的一侧设置有清水池,高效ACR过滤系统的输出与清水池连通,清水池内部的底端安装有第四水泵。

优选的,所述气浮机的进水端分别安装有混凝剂加药自助和助凝剂加药装置,混凝剂加药自助和助凝剂加药装置中皆安装有加药计量泵。

优选的,所述所述电絮凝耦合池的顶部安装有电源,电源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有阳极反应器,阳极反应器是由铝、铁制成的电极,电源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有阴极电极,且阳极反应器和阴极电极的底端皆延伸至电絮凝耦合池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电絮凝耦合池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截面呈三角形的导流板。

优选的,所述Bio生物膜反应器的内部安装有分离区,分离区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混合液布水装置,且混合液布水装置的输入端与Bio生物膜反应器的内部连通,分离区内部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高密度污泥层和填料层,分离区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出水堰。

优选的,所述Bio生物膜反应器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回流泵,且回流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水解酸化池连通。

优选的,所述高效ACR过滤系统的内部安装有两台串联的过滤装置,清水池的底端通过第二增压泵与高效ACR过滤系统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套处理系统不仅设计合理、处理效果明显、管理方便,而且投加药剂量少,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中:1、废水进水管;2、格栅;3、螺旋上料机;4、第一鼓风机;5、调节池;6、穿孔曝气管;7、第一水泵;8、气浮机;9、IC塔进水池;10、第二水泵;11、IC反应塔;12、循环水池;13、电絮凝耦合池;14、水解酸化池;15、Bio生物膜反应器;16、污泥池;17、污泥泵;18、叠螺脱水机;19、中间水池;20、高效ACR过滤系统;21、清水池;22、第四水泵;23、提升泵;24、第三水泵;25、第一UASB反应器;26、第二UASB反应器;27、升流管;28、回流管;29、三相分离器;30、集气室;31、溢流堰;32、阳极反应器;33、电源;34、阴极电极;35、潜水搅拌设备;36、微孔曝气器;37、第二鼓风机;38、第三鼓风机;39、分离区;40、过滤装置;41、第一增压泵;42、第二增压泵;43、填料层;44、高密度污泥层;45、混合液布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豆制品生产废水专用处理系统,包括格栅2、调节池5、气浮机8、IC塔进水池9、IC反应塔11、循环水池12、电絮凝耦合池13、水解酸化池14、Bio生物膜反应器15、叠螺脱水机18、中间水池19、高效ACR过滤系统20、清水池21和污泥池16,所述格栅2一侧的顶端安装有废水进水管1,格栅2的内部安装有螺旋上料机3,所述格栅2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池5,且格栅2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5的顶端连通,所述调节池5内部的底端水平安装有穿孔曝气管6,调节池5的上方安装有第一鼓风机4,该第一鼓风机4的型号可为RSS-50,且第一鼓风机4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穿孔曝气管6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调节池5的一侧设置有气浮机8,且调节池5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水泵7与气浮机8的输入端连通,该第一水泵7的型号可为ISG50-160,气浮机8的进水端分别安装有混凝剂加药自助和助凝剂加药装置,混凝剂加药自助和助凝剂加药装置中皆安装有加药计量泵,所述气浮机8的一侧设置有IC塔进水池9,且气浮机8的输出端通过提升泵23与IC塔进水池9的内部连通,该提升泵23的型号可为SE/F-5002,所述IC塔进水池9的一侧设置有IC反应塔11,且IC塔进水池9的底端通过第二水泵10与IC反应塔11的底端连通,该第二水泵10的型号可为ISG50-160,所述IC反应塔11的内部由上至下分别安装有第一UASB反应器25和第二UASB反应器26,且第一UASB反应器25和第二UASB反应器26相互串联,所述IC反应塔11内部的顶端安装有溢流堰31,IC反应塔11的顶部安装有集气室30,且第一UASB反应器25和第二UASB反应器26的顶部皆安装有三相分离器29,三相分离器29通过升流管27与集气室30的输入端连通,集气室30的顶端通过回流管28与IC反应塔11内部的底端连通,所述IC反应塔11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水池12,且IC反应塔11的底端通过第三水泵24与循环水池12的底端连通,该第三水泵24的型号可为ISG50-160,所述循环水池12的一侧设置有电絮凝耦合池13,且循环水池12通过顶部的溢流堰31与电絮凝耦合池13连通,电絮凝耦合池13的顶部安装有电源33,电源33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有阳极反应器32,阳极反应器32是由铝、铁制成的电极,电源33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有阴极电极34,且阳极反应器32和阴极电极34的底端皆延伸至电絮凝耦合池13的内部,电絮凝耦合池13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截面呈三角形的导流板,所述电絮凝耦合池13的一侧设置有水解酸化池14,水解酸化池14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潜水搅拌设备35,且电絮凝耦合池13通过顶端的溢流堰31与水解酸化池14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14的一侧设置有Bio生物膜反应器15,且水解酸化池14通过顶端的溢流堰31与Bio生物膜反应器15连通,Bio生物膜反应器15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回流泵,且回流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水解酸化池14连通,Bio生物膜反应器15的内部安装有分离区39,分离区39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混合液布水装置45,且混合液布水装置45的输入端与Bio生物膜反应器15的内部连通,分离区39内部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高密度污泥层44和填料层43,分离区39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出水堰,所述Bio生物膜反应器15内部底端的两侧皆安装有微孔曝气器36,Bio生物膜反应器15的上方安装有第二鼓风机37和第三鼓风机38,该第二鼓风机37和第三鼓风机38的型号可为RSS-50,且第二鼓风机37和第三鼓风机38的输出端分别与Bio生物膜反应器15内部底端的两个微孔曝气器36连通,所述气浮机8、IC反应塔11、电絮凝耦合池13以及Bio生物膜反应器15上的污泥输出端皆通过管道与污泥池16连通,污泥池16的输出端通过污泥泵17与叠螺脱水机1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io生物膜反应器15的一侧设置有中间水池19,且Bio生物膜反应器15的顶端通过出水堰与中间水池19连通,所述中间水池19的一侧设置有高效ACR过滤系统20,中间水池19的底端通过第一增压泵41与高效ACR过滤系统20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高效ACR过滤系统20的一侧设置有清水池21,高效ACR过滤系统20的输出与清水池21连通,清水池21内部的底端安装有第四水泵22,该第二水泵22的型号可为ISG50-160,高效ACR过滤系统20的内部安装有两台串联的过滤装置40,清水池21的底端通过第二增压泵42与高效ACR过滤系统20连接。

工作原理:(1)废水首先经过格栅2,格栅2是本项目处理流程中的第一道工序,是预处理的主要设备,对后续工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作用是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水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并起到保护水泵、管道、仪表等作用。

经过格栅2后的出水自流进入调节池5,保证废水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完成水质、水量的均衡,以避免瞬时水质变化过大对后续系统造成冲击;调节池5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6对原水提供预曝气,以减轻后序生化处理的负荷。

(2)废水通过而第一水泵7打入气浮机8,气浮机8进水端配套设有混凝剂、助凝剂加药装置,通过加药计量泵向气浮机进水端投加药剂,精确计量、自动化控制,投加点分设在进水端两侧;药剂与废水充分混合反应,与废水中的杂质结合形成“矾花”状絮体,提高了后续的去除效果。

气浮机8在一定条件下,将大量空气溶于水中,形成溶气水,作为工作介质,通过释放器聚然减压,快速释放,产生大量微细气泡粘附于经过混凝反应后废水的“矾花”上,使絮体上浮,从而迅速地除去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达到净水的目的;产生的浮渣由气浮机8上部的刮渣机挂入泥斗,排入污泥池内统一处理。

(3)气浮机8出水通过汇集后由提升泵23打入IC塔进水池9,在此稍作停留后由第二水泵10打入IC反应塔11,IC反应塔11由两个上下重叠的第一UASB反应器25和第二UASB反应器26串联组成的。由第二UASB反应器26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内动力,使升流管27与回流管28的混合液产生密度差,实现下部混合液的内循环,使废水获得强化处理。IC反应塔11底部设有布水系统,经过布水管道使废水与污泥充分混合。第一UASB反应器25和第二UASB反应器26的顶部设置有三相分离器29,经过分离后沼气汇集进入IC反应塔11顶的集气室30,污泥沉降至沉淀区,清水通过溢流堰31自流进入循环水池12。循环水池12内的水一部分用于IC反应塔11内循环。

(4)经过IC反应塔11厌氧处理后,废水中会携带少量污泥颗粒,通过循环水池12首先进入电絮凝耦合池13,池内设有以铝、铁阳极反应器,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被溶蚀,产生Al3+、Fe2+等离子,再经一系列水解、聚合及亚铁的氧化过程,发展成为各种羟基络合物、多核羟基络合物以至氢氧化物,使废水中的胶态杂质、悬浮杂质凝聚沉淀而分离,沉淀物质排入污泥池,清水自流进入水解酸化池14。

水解酸化池14内含有大量悬浮状态污泥,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奠定良好基础。水解酸化池14内设有潜水搅拌设备35,保证了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充分与废水接触反应。同时池内缺氧微生物利用后段Bio生物膜反应器15回流的硝化液,将废水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使废水中总氮得到去除。废水经过出水堰自流进入Bio生物膜反应器15。

Bio生物膜反应器15底部设有微孔爆气器36,第二鼓风机37和第三鼓风机38通过微孔曝气器26向废水中均匀、持续的提供曝气,以保证水中溶解氧的浓度,经过充分反应后的泥水混合物由布水系统进入泥水分离区39。分离区39自上而下依次由出水堰、填料层43、高密度污泥层44、混合液布水装置45组成;填料层43采用斜板形式,根据浅层沉降理论,提高沉淀效果;高密度污泥层44有着较高的污泥浓度,不但对污染物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还能起到截留、过滤的作用,提高了泥水分离效果。混合物在此进行固液分离后,分离区39清水经出水堰汇集后进入中间水池19,污泥沉淀后老化的部分排入污泥池16。Bio生物膜反应器15内设有硝化液回流泵,将Bio生物膜反应器15内硝化液回流至前段水解酸化池14。经过Bio生物膜反应器15后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已被去除。

(5)高效ACR过滤系统20含两组过滤装置,内置石英砂、活性炭等填料,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浊度较高的水通过一定厚度的粒状或非粒材料,从而有效的除去悬浮杂质使水澄清。中间水池19出水经第一增压泵41提升进入高效ACR过滤系统20,依次通过两台过滤装置40,去除水中悬浮物等污染物质。出水进入清水池21,水质良好,由外排泵排放。

高效ACR过滤系统20设有反洗装置,反洗用水取自清水池21,运行过程中定期对过高效ACR过滤系统20进行反洗。

(6)本套处理系统中的气浮机8、IC反应塔11、电絮凝耦合池13以及Bio生物膜反应器15的泥水分离区在运行时均会产生污泥、废渣,产生的这些污泥、废渣排入污泥池16,定期由叠螺脱水机18压滤,泥饼统一外运处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