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水精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5962发布日期:2019-06-29 01:5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水精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滤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养殖水精滤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

目前,大多数水产养殖池水多是静态的,流动性差,养殖动物的残饵和粪便排泄物等自身污染源在池底积累,长期泡在水中,在微生物作用下会腐烂变质,溶出N、P等物质,引起水体氨氮、COD等有害物质的累积,还易引起病害肆虐,严重影响水质,因此常常需要定期整池换水,耗水量、工作量都很大,且养殖生物需重新适应环境,不利于养殖动物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养殖水精滤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养殖水精滤处理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为矩形箱体结构,池体上部设有进水管,池体外部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池体内部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三个隔板,隔板垂直连接池体的底壁和两侧壁,且隔板顶端与池体上端之间设有间隙空间,隔板的板面上部设有镂空槽体,镂空槽体上设有过滤膜,进水管的进水口位于一侧隔板与池体外壁之间上部,出水管与池体的连接端位于池体另一侧,且位于隔板顶端水平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池体内部设有至少三组隔板,隔板上设有过滤膜,池体进水管侧的第一个隔板与池体外壁之间的分割空间比后续的分割空间大。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与隔板之间、两侧隔板与池体外壁之间的池体底部分别设有一段泄污管,泄污管竖直联通,且泄污管上设有阀体。

进一步的,所述池体底部两侧设有支撑腿。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与隔板之间、两侧隔板与池体外壁之间的隔板底部分别设有水平的分隔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养殖水精滤处理装置,养殖池内水体通过进水管通入池体中,池体中的隔板将池体分为多个空间,利用隔板上部的过滤膜实现多个分割空间水体的过滤,过滤后的水体由出水管排出,水体中较大的杂质沉淀到池体底部,通过池体底部的泄污管排出,有效实现对养殖池内水体中的杂质滤除,滤净的水可循环供养殖池使用,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养殖水精滤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养殖水精滤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所示,所述的一种养殖水精滤处理装置,包括池体10,所述池体10为矩形箱体结构,池体10上部设有进水管11,池体10外部一侧设有出水管12,所述池体10内部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三个隔板13,隔板13垂直连接池体10的底壁和两侧壁,且隔板13顶端与池体10上端之间设有间隙空间,隔板13的板面上部设有镂空槽体14,镂空槽体14上设有过滤膜15,进水管11的进水口位于一侧隔板13与池体10外壁之间上部,出水管12与池体10的连接端位于池体10另一侧,且位于隔板13顶端水平下方。

所述池体10内部设有至少三组隔板13,隔板13上设有过滤膜15,池体10进水管11侧的第一个隔板13与池体10外壁之间的分割空间比后续的分割空间大,进一步确保水体的过滤效果,通过首个较大的分割空间,能够更好的实现水体中杂质的沉淀效果。

所述隔板13与隔板13之间、两侧隔板13与池体10外壁之间的池体10底部分别设有一段泄污管16,泄污管16竖直联通,且泄污管16上设有阀体17,通过泄污管16将沉淀在池体10底部的杂质排出。

所述池体10底部两侧设有支撑腿18,为泄污管16的工作提供了工作空间。

所述隔板13与隔板13之间、两侧隔板13与池体10外壁之间的隔板13底部分别设有水平的分隔网19,通过分隔网19能够有效滤处较大的水体中杂质,防止对泄污管16造成堵塞,影响排污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所述的一种养殖水精滤处理装置,养殖池内水体通过进水管11通入池体10中,池体10中的隔板13将池体10分为多个空间,利用隔板13上部的过滤膜15实现对多个分割空间水体的过滤,过滤后的水体由出水管12排出,水体中较大的杂质沉淀到池体10底部,通过池体10底部的泄污管16排出,有效实现对养殖池内水体中的杂质滤除,滤净的水可循环供养殖池使用,节约了水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