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管絮凝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6221发布日期:2019-11-15 21:36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管絮凝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管絮凝沉淀池。



背景技术:

絮凝沉淀是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法。混凝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水质的感观指标,又可以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

但是现有的絮凝沉淀池,局部易出现“短流”现象,使絮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导致前期已经形成的絮体容易重新破碎成细小絮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管絮凝沉淀池,解决现有的絮凝沉淀池易出现的絮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管絮凝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混凝区、絮凝区、过渡区和沉淀区,所如混凝区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混凝区内设置的搅拌装置,所述混凝区与所述絮凝区之间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与所述池体的底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絮凝区内设有引流挡板,所述引流挡板底部固定在池体上,所述引流挡板顶部设有斜板,所述絮凝区与所述过渡区之间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与所述池体的底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沉淀区的侧壁上设有集水板和多个配水孔,所述集水板相对于沉淀区的侧壁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板固定在所述配水孔的下方。

其中,优选地,所述集水板相对于沉淀区的侧壁向上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板与所述沉淀区的侧壁所成的夹角为60度。

其中,优选地,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有集泥斗及与集泥斗连通的排泥管。

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挡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顶部的气泵连通,所述空腔对着所述过渡区的一侧均匀分布有多个曝气孔。

其中,优选地,所述过渡区内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一引流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挡板上,所述第一引流板与所述沉淀区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第二引流板固定在的所述沉淀区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留有间距。

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板中空设置,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一引流板上均布有多个曝气孔。

其中,优选地,所述沉淀区的出水口处设有集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斜管絮凝沉淀池设置有混凝区、絮凝区、过渡区和沉淀区,配水均匀,解决现有的凝沉淀池易出现的絮体的稳定性易受到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斜管絮凝沉淀池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混凝区,3.絮凝区,4.过渡区,5.沉淀区,6.进水口,7.搅拌装置,8.第一挡板,9.引流挡板,10.斜板,11.第二挡板,12.集水板,13.配水孔,14.集泥斗,15.排泥管,16.气泵,17.第一引流板,18.第二引流板,19.集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斜管絮凝沉淀池,包括池体1,池体1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混凝区2、絮凝区3、过渡区4和沉淀区5,混凝区2的顶部设有进水口6,混凝区2内设置的搅拌装置7,混凝区2与絮凝区3之间设有第一挡板8,第一挡板8的底部与池体1的底壁之间留有间距,絮凝区3内设有引流挡板9,引流挡板9底部固定在池体1上,引流挡板9顶部设有斜板10,斜板按水流方向倾斜设置,起到引流的作用。絮凝区3与过渡区4之间设有第二挡板11,第二挡板11的底部与池体1的底壁之间留有间距,沉淀区5的侧壁上设有集水板12和多个配水孔13,集水板12相对于沉淀区5的侧壁倾斜设置,集水板12固定在配水孔13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斜管絮凝沉淀池设置有混凝区2、絮凝区3、过渡区4和沉淀区5,配水均匀,解决现有的凝沉淀池易出现的絮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的问题。

其中,集水板12相对于沉淀区5的侧壁向上倾斜设置,集水板12与沉淀区5的侧壁所成的夹角为60度。集水板12有效将水流引导至配水孔13,随后进入斜管沉淀区5。

其中,沉淀区5的底部设有集泥斗14及与集泥斗14连通的排泥管15。

其中,第二挡板11内设有空腔,空腔与设置在第二挡板11顶部的气泵16连通,空腔对着过渡区4的一侧均匀分布有多个曝气孔(图中未示出),并且,第一引流板17中空设置,与空腔连通,第一引流板17上均布有多个曝气孔(图中未示出)。可在过渡区4进行曝气,与混凝区2、絮凝区3的缺氧环境一起,使进入池体1的污水依次历经相对的厌氧/缺氧、好氧阶段,可部分脱出污水中的氮和磷。

渡区内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引流板17和第二引流板18,第一引流板17固定在第二挡板11上,第一引流板17与沉淀区5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第二引流板18固定在沉淀区5的侧壁上,第二引流板18与第二挡板11之间留有间距。在过渡区4形成一个s型过水通道,可延长水流从絮凝区3到沉淀区5的过水路径,保证水流缓慢平稳的进入沉淀区5,同时避免或减少絮凝剂流入沉淀区5,也可减轻沉淀区5可能产生的污泥上浮对絮凝区3的影响。

另外,沉淀区5的出水口处设有集水槽1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