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内爬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5420发布日期:2019-10-19 03:5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内爬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内清洗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内爬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管道清洗如果依靠人工清洗,成本较高,清洗也不够彻底。专利号为CN107486449A和CN107830308A的文件虽然各自公开了用于在管道内清洗管道的爬行装置,但是上述两个公开文件中的爬行装置无法自动的对管径进行适应,也无法有效测出用于清洁的喷嘴的转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适应不同管径且清洁效果好的管内爬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管内爬行装置,包括机体、喷管、推动装置和两个的伞骨结构;

所述伞骨结构包括支撑架、分别一一对应设置的至少三个的伞骨、至少三个的伸缩件和至少三个的滑轮;

两个支撑架沿机体的轴向相对设于机体上;

所述伞骨的一端与支撑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滑轮设于伞骨的另一端,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伞骨的骨身相连,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与相对设置的支撑架可转动连接;

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动杆、限位件、弹性件、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

所述推动杆的一端与一个支撑架相连,所述限位件穿过另一个支撑架并与推动杆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弹性件设于限位件与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一感应件设于限位件朝向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感应件设于支撑架朝向限位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接触触发,所述推动杆可伸缩设置,所述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分别与预设的推动杆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喷管绕机体的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于机体的一端,所述喷管的喷嘴沿机体的径向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喷管的管身上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机体与喷管相连的一端设有光电感应器,所述光电感应器与第一齿轮的齿槽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两个的支撑架上的伞骨沿机体的周向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与喷管相连的一端设有至少三个的激光测距感应器,至少三个的激光测距感应器绕机体的中心轴线均匀设置,所述激光测距感应器的感应端朝向机体的外侧且沿机体的径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另一端与靠近机体的另一端的支撑架上分别设有行程开关,两个的行程开关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六个的驱动组件,至少六个的驱动组件分别一一对应设于六个的伞骨上,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对应的滑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应件为金属感应块,所述第二感应件为金属感应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件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爬行装置上设置了两个伞骨架构,其伞骨的末端设有滑轮用于行走;当推动杆拉动两个支撑架靠近时,两个伞骨被伸缩件撑开直到滑轮抵靠在管道的内壁上,此时伞骨无法被撑开,而推动杆继续收缩,拉动一端的限位件朝限位件穿过的支撑架移动,当限位件上的第一感应件与第二感应件接触时,传递信号给控制推动杆的控制端,控制端控制推动杆不再收缩。

通过上述结构控制伞骨结构,可以保证爬行装置可以自适应各种管道的管径;

进一步的,在机身的一端设置喷管,将喷管所在的方向作为爬行装置的前进方向,喷管绕机身的中心轴线转动,喷管可通过管路与预存的清洗剂连通,爬行装置前进的时喷管转动清洗管壁,使得清洗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内爬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内爬行装置的省略推动杆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内爬行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内爬行装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机体;11、激光测距感应器;

20、喷管;21、第二齿轮

30、伞骨结构;31、支撑架;32、伞骨;33、伸缩件;34、滑轮;35、行程开关;

40、推动装置;41、推动杆;42、限位件;43、弹性件;44、第一感应件;45、第二感应件;

50、第一齿轮;51、光电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利用推动杆控制支撑架,使得伞骨结构撑开滑轮,并通过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的配合自动控制推动杆停止活动,使得爬行装置适应多种管径。

请参照图1-4,一种管内爬行装置,包括机体10、喷管20、推动装置40和两个的伞骨结构30;

所述伞骨结构30包括支撑架31、分别一一对应设置的至少三个的伞骨32、至少三个的伸缩件33和至少三个的滑轮34;

两个支撑架31沿机体10的轴向相对设于机体10上;

所述伞骨32的一端与支撑架31可转动连接,所述滑轮34设于伞骨32的另一端,所述伸缩件33的一端与伞骨32的骨身相连,所述伸缩件33的另一端与相对设置的支撑架31可转动连接;

所述推动装置40包括推动杆41、限位件42、弹性件43、第一感应件44和第二感应件45;

所述推动杆41的一端与一个支撑架31相连,所述限位件42穿过另一个支撑架31并与推动杆4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弹性件43设于限位件42与支撑架31之间,所述第一感应件44设于限位件42朝向支撑架31的一侧,所述第二感应件45设于支撑架31朝向限位件42的一侧,所述第一感应件44和第二感应件45接触触发,所述推动杆41可伸缩设置,所述第一感应件44和第二感应件45分别与预设的推动杆41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喷管20绕机体10的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于机体10的一端,所述喷管20的喷嘴沿机体10的径向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爬行装置上设置了两个伞骨架构,其伞骨的末端设有滑轮用于行走;当推动杆拉动两个支撑架靠近时,两个伞骨被伸缩件撑开直到滑轮抵靠在管道的内壁上,此时伞骨无法被撑开,而推动杆继续收缩,拉动一端的限位件朝限位件穿过的支撑架移动,当限位件上的第一感应件与第二感应件接触时,传递信号给控制推动杆的控制端,控制端控制推动杆不再收缩。

通过上述结构控制伞骨结构,可以保证爬行装置可以自适应各种管道的管径;

进一步的,在机身的一端设置喷管,将喷管所在的方向作为爬行装置的前进方向,喷管绕机身的中心轴线转动,喷管可通过管路与预存的清洗剂连通,爬行装置前进的时喷管转动清洗管壁,使得清洗效果好。

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一齿轮50,所述喷管20的管身上套设有第二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50与第二齿轮21啮合,所述机体10与喷管20相连的一端设有光电感应器51,所述光电感应器51与第一齿轮50的齿槽对应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一齿轮50和第二21实现传动,同时,通过设置光电感应器41可以感应第一齿轮50的转动速度,从而获知喷管20的转速。

进一步的,两个的支撑架31上的伞骨32沿机体10的周向交错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两个伞骨结构30的开口方向相向设置,两个伞骨结构30的伞骨30交错设置可以减少机身10在轴向上的长度,从而减小爬行装置的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10与喷管20相连的一端设有至少三个的激光测距感应器11,至少三个的激光测距感应器11绕机体10的中心轴线均匀设置,所述激光测距感应器11的感应端朝向机体10的外侧且沿机体10的径向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管道可能存在三通管,因此在爬行装置前进的一端设置激光测距感应器11,用于测量管道内壁与机体之间的距离,当监测到管壁有缺口时发送信号至控制端,使得爬行装置停止前进。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10的另一端与靠近机体10的另一端的支撑架31上分别设有行程开关35,两个的行程开关35对应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行程开关35可以控制支撑架331沿机体10轴向的活动范围。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六个的驱动组件,至少六个的驱动组件分别一一对应设于六个的伞骨32上,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对应的滑轮34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应件44为金属感应块,所述第二感应件45为金属感应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件33为弹簧。

请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管内爬行装置,包括机体10、喷管20、推动装置40、驱动电机、驱动组件和两个的伞骨结构30;

所述机体10内预先设有清洁剂和控制端,控制端用于控制整个爬行装置的各个部件的运动;

所述伞骨结构30包括支撑架31、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三个伞骨32、三个伸缩件33和三个滑轮34,

两个支撑架31沿机体10的轴向相对设于机体10上,两个支撑架31既可以均沿机体10的轴向可移动设置,也可以一个支撑架31固定机体10上,另一个支撑架31沿机体10的轴向可移动设置,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靠近机体10的前进方向的支撑架31固定设置,远离机体10的前进方向的支撑架32沿机体10的轴向可移动设置;

所述伞骨32的一端与支撑架31可转动连接,所述滑轮34设于伞骨32的另一端,所述伸缩件33的一端与伞骨32的骨身相连,所述伸缩件33的另一端与相对设置的支撑架31可转动连接;两个的支撑架31上的伞骨32沿机体10的周向交错设置,两个伞骨结构30呈开口相向的设置,当两个支撑架31靠近时,两个伞骨结构30均被撑开,伸缩件33起到支撑的作用;

所述推动装置40包括推动杆41、限位件42、弹性件43、第一感应件44和第二感应件45;

所述推动杆41的一端与固定的支撑架31相连,所述限位件42穿过可移动的支撑架31并与推动杆4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弹性件43设于限位件42与可移动的支撑架31之间,所述第一感应件44设于限位件42朝向可移动的支撑架31的一侧,所述第二感应件45设于可移动的支撑架31朝向限位件42的一侧,所述第一感应件44和第二感应件45接触触发,即当两个感应件接触时触发信号,所述第一感应件44和第二感应件45分别与预设的推动杆41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推动杆41可伸缩设置,其本身为电动或气动推动杆,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有更大的自锁力和支撑力,从而实现机器人在管道内更稳定的支撑;

所述机体10的另一端与靠近机体10的另一端的支撑架31上分别设有行程开关35,两个的行程开关35对应设置。

每个伞骨32上均设有所述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滑轮34的转动;

所述喷管20绕机体10的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于机体10的一端,所述喷管20的喷嘴沿机体10的径向设置,喷管20的转动通过所述驱动电机控制;

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一齿轮50,所述喷管20的管身上套设有第二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50与第二齿轮21啮合,所述机体10与喷管20相连的一端设有光电感应器51,所述光电感应器51与第一齿轮50的齿槽对应设置。

所述机体10与喷管20相连的一端设有至少三个的激光测距感应器11,至少三个的激光测距感应器11绕机体10的中心轴线均匀设置,所述激光测距感应器11的感应端朝向机体10的外侧且沿机体10的径向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适应不同管径且清洁效果好的管内爬行装置。在爬行装置上设置了两个伞骨架构,其伞骨的末端设有滑轮用于行走;当推动杆拉动两个支撑架靠近时,两个伞骨被伸缩件撑开直到滑轮抵靠在管道的内壁上,此时伞骨无法被撑开,而推动杆继续收缩,拉动一端的限位件朝限位件穿过的支撑架移动,当限位件上的第一感应件与第二感应件接触时,传递信号给控制推动杆的控制端,控制端控制推动杆不再收缩。

通过上述结构控制伞骨结构,可以保证爬行装置可以自适应各种管道的管径;

进一步的,在机身的一端设置喷管,将喷管所在的方向作为爬行装置的前进方向,喷管绕机身的中心轴线转动,喷管可通过管路与预存的清洗剂连通,爬行装置前进的时喷管转动清洗管壁,使得清洗效果好。喷管的转速可以通过光电感应器测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