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净化用生物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3949发布日期:2020-02-07 22:21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垃圾渗滤液净化用生物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渗透液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垃圾渗滤液净化用生物球。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物质发酵、雨水冲刷和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水质复杂,环境危害大。

垃圾渗滤液随地域、行业、填埋时间的不同,其成分有较大的差异,cod(chemicaloxygendemand,化学需氧量)、氨氮也有较大差异,cod可达90000mg/l,氨氮可到1700mg/l,且具有臭味,加大了运行操作的难度。

目前,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主要有回灌法、生物处理法、物化处理法和土地处理法等。回灌法虽然降低了cod,但由于含氮化合物的降解增加了30%的总氮浓度,是一种非彻底的处理方法;厌氧处理时,当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去除率会严重下降;氧化剂氧化法需要氧化剂的量较大;蒸发蒸馏法会出现起垢和结垢的问题。物化处理法包括膜技术,膜技术是通过微滤、纳滤、超滤、反渗透等膜组件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截留,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但膜组件维修、更换频繁、清洗困难、易堵塞、处理量波动较大、运行成本高,同时膜处理产生的浓水难以处理,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生物处理法中的好氧生物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在废水处理中技术比较成熟,好氧处理可有效地降低bod5、cod和氨氮,还可以去除另一些污染物质如铁、锰等金属。

但是现有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厌氧-缺氧-好氧工艺中,先将生物菌扩培驯化后将生物菌溶液与污水一起通入厌氧反应池中,生物菌会跟随污水依次经过厌氧反应池和缺氧反应池后进入好氧反应池,好氧反应池为溢流池,好氧反应池的底部有曝气装置,好氧反应池底部的污水用泵返回至缺氧反应池中循环,好氧反应池内经过净化的上层清液从口部溢流出至沉淀池中。

但是现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还存在生物菌在好氧反应池中的停留时间过短造成生物菌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垃圾渗滤液净化用生物球,解决生物菌在好氧反应池中的停留时间过短造成生物菌容易流失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垃圾渗滤液净化用生物球,包括筒体,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筒体内部设置有支板;所述筒体中设置有中空的中心筒,所述支板的一端与筒体内壁固定贴合,支板的另一端与中心筒的外壁固定贴合。

本基础方案的技术原理为:凸起和支撑板可增大生物球的表面积并增加水流和好氧反应池中的氧气通过生物球时受到的阻力,减缓水流和气体流过生物球的速度,生物球上容易挂膜,生物菌容易在生物球各个表面上积聚形成生物膜,生物菌不易随着溢流水流出,可延长生物菌在好氧反应池内的停留时间,可提升垃圾渗滤液的净化效果,中心筒的设置可增大生物球的表面积,优化生物球的使用效果。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现有技术中的生物菌易随溢流水从好氧反应池的口部溢流出去,生物菌在好氧反应池内的停留时间有限,导致生物菌的浪费导致的好氧池的净化效果不佳;本方案中通过在好氧反应池的水中放置生物球,生物球的多空隙结构使生物球上容易挂膜,生物菌容易在生物球的表面聚集形成生物膜,当有水流和气泡流过生物球时,生物球可对水流和气泡起到阻滞作用,生物球可随水流浮动并产生搅拌的作用,同时生物球可将气泡切割成小气泡,增大生物膜与氧气的接触和传氧效率,可使可延长生物菌在好氧反应池内的停留时间,增强好氧反应池内的水的净化效果和净化速率,同时避免生物菌的浪费,还可有效避免好氧反应池中的污泥回流进入缺氧反应池中。

进一步,所述中心筒和支板的上下两端与筒体的上下两端平齐。

方便加工。

进一步,所述筒体设置为圆筒状。

圆筒状为常见的筒体的形状。

进一步,所述凸起为与筒体的轴线平行的条形凸起。

方便加工。

进一步,所述筒体的侧壁上非凸起的部分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将生物球在生物菌培溶液中浸泡的过程中,一些生物菌会停留在通孔内,当将生物球放入好氧反应池中后,生物球上更容易生成生物膜,优化垃圾渗滤液的净化效果。

进一步,所述筒体的下端固定有布条做成的尾巴。

布条在水中飘动,布条可起到过滤的作用,生物菌容易积聚在布条上,布条上也会形成生物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生物球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生物球与好氧反应池配合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生物球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生物球与好氧反应池配合结构图。

图6为图5中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筒体10、凸起11、中心筒12、支板13、第一绑带14、第二绑带15、通孔16、净化绳20、挂钩21、挂绳30、套绳31、好氧反应池40、固定柱41。

实施例1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

垃圾渗滤液净化用生物球,如图1所示,生物球由白色的塑料材质制成,生物球包括圆筒状的筒体10,筒体10的外径为5cm,筒体10的壁厚设置为0.5cm,筒体10外壁上布置有与筒体10的轴线平行条形的凸起11,凸起11的设置可增大筒体10的表面积,凸起11的数量设置为25个且关于筒体10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筒体10中心与筒体10同轴布置有圆筒状的中心筒12,中心筒12的内径为1cm,中心筒12的壁厚设置为0.5cm,中心筒12的高度与筒体10相同并与筒体10上下对齐,中心筒12与筒体10之间沿筒体10的径向设置有支板13,支板13的一端与筒体10内壁固定焊接,支板13的另一端与中心筒12的外壁固定贴合,筒体10、中心筒12和支板13加工时一体成型,支板13的上下两端与筒体10的上下两端平齐,支板13的作用是将中心筒12与筒体10固定,同时将生物球放置在水中时,中心筒12和支板13可增大生物球与水的接触面积,方便生物球挂膜使生物菌在生物球上聚集,延长生物菌在好氧反应池中的停留时间,避免生物菌的流失。将支板13的数量设置为6个且关于筒体10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实现更好地将中心筒12与筒体10固定并且进一步增大生物球与水的接触面积。

如图1所示,沿着中心筒12的过中心筒12的轴线的竖截面的边沿缠绕有第一绑带14,第一绑带14所在的中心筒12的竖截面不与任何一个支板13所在的平面平行或者重合,第一绑带14的两端捆扎在一起使第一绑带14缠绕在中心筒12的侧面和上下底部,第一绑带14上缠绕有第二绑带15,第二绑带15的一端穿过中心筒12顶部的第一绑带14的下方绕至中心筒12顶部的第一绑带14的上方并与第二绑带15的另一端捆扎在一起,第一绑带14和第二绑带15的作用是方便将生物球进行悬挂。

如图2所示,生物球是放置在好氧反应池40中使用的,好氧反应池40中装满有污水,好氧反应池40的左右侧壁的上端固定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固定柱41,好氧反应池40的左右两端的固定柱41一一对应设置,左右相对的两个固定柱41上连接有挂绳30,挂绳3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绳31,套绳31的设置方便从固定柱41上拆下挂绳30,套绳31为环形,挂绳30与套绳31均为麻绳,挂绳30与套绳31的直径均设置为2cm。将同一根挂绳30两端的套绳31分别挂在相对应的固定柱41上后挂绳30最下端距离水面5cm,避免挂绳30挂上物体后挂绳30没入水中被污染或者挂绳30被腐蚀而断裂。挂绳30上固定套有净化绳20,净化绳20为尼龙绳,尼龙绳不易因承重而断裂同时尼龙绳耐腐蚀,尼龙绳的长度设置为25cm,尼龙绳的下端自然下垂没入水中,每根尼龙绳上间隔均匀地挂有三个生物球,其中最上端的生物球的上端面恰好露出水面。

如图3所示,净化绳20竖直穿过生物球的中心筒12,并且净化绳20上挂有“s”型的挂钩21,“s”型挂钩21的上端穿透净化绳20并固定在净化绳20上,“s”型挂钩21的下端上挂有生物球的第二绑带15,实现将生物球悬挂在净化绳20上,同时“s”型挂钩21的设置方便生物球挂在净化绳20上并方便生物球从净化绳20上拆下。

如图2所示,每根挂绳30上间隔均匀地绑有10根净化绳20。好氧反应池40的顶部间隔均匀地设置有10根挂绳30,使生物球均匀地分布在好氧反应池40的上部。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将生物菌扩培训化后形成生物菌溶液,操作人员将第一绑带14绑在生物球上后,再将第二绑带15绑在第一绑带14上,然后将挂绳30的一端套在固定柱41上,并将挂绳30的另一端放置在地面上,将净化绳20依次绑在挂绳30上,将生物球在生物菌培溶液浸泡后,再依次将生物球通过挂钩21挂在净化绳20上,然后拉动挂绳30远离固定柱41的一端并围绕着好氧反应池40运动至好氧反应池40的另一端并将挂绳30远离固定柱41的一端套在相对应的固定柱41上。

使生物菌溶液随污水一同从好氧反应池40的底部进入好氧反应池40中,好氧反应池40中净化过后的上层清液从好氧反应池40的口部溢出,生物球的接触面积较大的结构使生物球上容易挂膜,生物菌会在生物球各个表面上积聚形成生物膜,生物菌不易随着溢流水流出,可延长生物菌在好氧反应池40内的停留时间,可提升垃圾渗滤液的净化效果。

实施例2

实施例2基本如附图4、附图5、附图6所示: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4、图5、图6所示,筒体10的侧壁上凸起11与凸起11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6,将生物球在生物菌培溶液中浸泡的过程中,一些生物菌会停留在通孔16内,当将生物球放入好氧反应池40中后,生物球上更容易生成生物膜,优化垃圾渗滤液的净化效果。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筒体10的下端固定有布条做成的尾巴,将生物球浸入生物菌溶液时,布条可以吸附大量的生物菌,布条在水中飘动,有机物质和淤泥会被吸附在布条上,布条可起到过滤的作用,生物菌和有机物容易积聚在布条上,布条上也会形成生物膜,可增加好氧反应的净化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