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9921发布日期:2020-06-12 14:4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中的污水若直接排掉,会造成环境污染。目前一般采用加药装置对生活污水进行消毒处理,现有技术中的加药装置体积较大、不能根据水量的大小自动调节药量,且还需要浪费电力资源,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路况较复杂,无法提供电力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包括:

消毒池,所述消毒池内设置有叶轮,所述消毒池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不低于所述叶轮的最低点;

药桶,所述药桶设置在所述消毒池的上方,所述药桶具有加药口,所述药桶上设置有穿过所述消毒池顶端的投药管,所述投药管内设置有可上下往复运动且伸至所述叶轮的中心孔附近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投药管的上管口相配合的活动密封塞,所述叶轮上铰接设置有偏心连杆,所述偏心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顶杆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的顶端为t形头,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顶杆上且设置在所述活动密封塞与所述t形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密封塞上部还设置有凹陷的内圆台,所述t形头小于所述内圆台,所述弹簧与所述内圆台固定连接,当所述弹簧受压时所述弹簧被压缩在所述内圆台中。

进一步地,所述偏心连杆通过铰接点铰接在所述叶轮上,通过所述铰接点的半径的所述叶轮圆周上设置有配重块。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上为加重的叶片。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不低于所述叶轮的最低点。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高于所述叶轮的最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体积较小,通过进水管的水流推动叶轮的转动来实现自动控制药量,可在不需由电力资源的条件下工作,可适用于偏远地区以及散居存户的生活污水处理;此外,叶轮的转动还可以使得消毒池内的水充分溶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污水消毒的自动加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杆与顶杆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消毒池;101、进水管;102、出水管;2、叶轮;201、叶片;202、中心孔;3、药桶;301、加药口;302、投药管;303、上管口;401、连杆;402、顶杆;403、活动密封塞;404、弹簧;405、t形头;406、内圆台;5、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包括消毒池1、药桶3,所述消毒池1内设置有叶轮2,所述消毒池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01,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102,所述进水管101的出水口不低于所述叶轮2的最低点,优选地,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高于所述叶轮的最高点;所述出水管102的进水口不低于所述叶轮2的最低点,优选地,出水管设置在叶轮的下半部平齐位置;所述药桶3设置在所述消毒池1的上方,所述药桶3具有加药口301,所述药桶3上设置有穿过所述消毒池顶端的投药管302,所述投药管302内设置有可上下往复运动且伸至所述叶轮的中心孔202附近的顶杆402,所述顶杆402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投药管302的上管口303相配合的活动密封塞403;所述叶轮2上铰接设置有偏心连杆401,所述偏心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叶轮上的铰接点,所述偏心连杆401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顶杆402的下端铰接。通过所述铰接点的半径的所述叶轮圆周上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可以是加厚的叶片,也可以是另外设置的配重块。所述活动密封塞上部还设置有凹陷的内圆台406,所述t形头大于所述内圆台,所述弹簧与所述内圆台固定连接,当偏心连杆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弹簧受压时所述弹簧被压缩在所述内圆台中,所述t形头置于所述活动密封塞上表面。

叶轮上固定设置有叶片201,待消毒的水通过进水管流入消毒池,水流推动叶片顺时针转动,叶轮上的连杆也会顺时针转动,连杆带动顶杆上下运动,进而,顶杆上的活动密封塞也会上下运动,从而使得投药管的上管口处于打开或封闭状态,当上管口处于打开状态时,药桶内的药通过投药管进入消毒池内;当消毒池内的水位上升至与叶轮相接触时,转动的叶轮还有搅动消毒池内的水增加溶解氧;当消毒池内的水位上升至出水管所在的位置时,消毒过的水从出水管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密封塞403与所述顶杆402为过渡配合,所述顶杆402的顶端设置有t形头405,还包括弹簧404,所述弹簧404套设在顶杆402上且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密封塞403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t形头405上。

可以理解的是,初始时,在配重块的作用下,铰接点处于较低位置或最低位置,活动密封塞与上管口相配合,此时投药管的上管口处于封闭状态。当叶轮带动连杆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时,顶杆向上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上管口打开加药,药桶内的药进入消毒池内,当叶轮继续旋转,连杆越过顶点后开始向下运动,向下运动一定位移后带动活动密封塞将上管口封闭。如此,当进水管内没有水排至消毒池内时,叶轮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恢复原位,从而确保投药管的上管口处于封闭状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毒池,所述消毒池内设置有叶轮,所述消毒池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不低于所述叶轮的最低点;

药桶,所述药桶设置在所述消毒池的上方,所述药桶具有加药口,所述药桶上设置有穿过所述消毒池顶端的投药管,所述投药管内设置有可上下往复运动且伸至所述叶轮的中心孔附近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投药管的上管口相配合的活动密封塞,所述叶轮上铰接设置有偏心连杆,所述偏心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顶杆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顶端为t形头,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顶杆上且设置在所述活动密封塞与所述t形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密封塞上部还设置有凹陷的内圆台,所述t形头大于所述内圆台,所述弹簧与所述内圆台固定连接,当偏心连杆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弹簧受压时所述弹簧被压缩在所述内圆台中,所述t形头置于所述活动密封塞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连杆通过铰接点铰接在所述叶轮上,通过所述铰接点的半径的所述叶轮圆周上设置有配重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上为加重的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不低于所述叶轮的最低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高于所述叶轮的最高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流冲击顶杆控制加药装置,消毒池,所述消毒池内设置有叶轮,所述消毒池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不低于所述叶轮的最低点;药桶,所述药桶设置在所述消毒池的上方,所述药桶具有加药口,所述药桶上设置有穿过所述消毒池顶端的投药管,所述投药管内设置有可上下往复运动且伸至所述叶轮的中心孔附近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投药管的上管口相配合的活动密封塞,所述叶轮上铰接设置有偏心连杆,所述偏心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顶杆的下端。该加药装置体积较小,通过进水管的水流推动叶轮的转动来实现自动控制药量,可在不需由电力资源的条件下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葛翔;仇信孟;顾志华;陈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楚春归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0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