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5694发布日期:2020-05-12 18:4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生物脱氮是利用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在好氧池中进行硝化反应,随后在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反应,好氧池和缺氧池共同作用实现脱氮,最后通过沉淀池后使水和泥得到分离。传统的污水处理需要多个池体,占据空间,建设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同时在在保持缺氧区的洁净的同时保证缺氧区的正常缺氧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使其实现污水处理集中在一个池体内进行,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在保持缺氧区的洁净的同时保证缺氧区的正常缺氧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设有进水口;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池体内固定连接一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与所述池体之间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箱体包括缺氧区、沉淀区和清水区,所述缺氧区、所述沉淀区和所述清水区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口,所述污泥排放口处设有倒v形的挡板;所述清水区处设有出水口,所述清水区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有第二溢流口。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区为斜管沉淀区,设有若干倾斜平行设置的斜管。斜管沉淀池具有缩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并且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等优点。通过设置若干倾斜平行设置的斜管,模拟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从而利用斜管沉淀池的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v形开口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污泥排放口的宽度。保证垂直向上升的氧气泡都被挡板所阻挡,不会上升至箱体的缺氧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外侧边上设有挂板。挂板架在池体的边上以及池体的横梁上,使箱体通过挂板固定在池体中,适应各个池体规格,提高实用性。同时不需要对现有的池体进行大规模改造,实现不停车改造。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溢流口的两端与所述箱体之间均设有升降架,所述第二溢流口与所述箱体为可锁紧式上下滑动连接。沿着升降架上下升降移动第二溢流口,从而改变出水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提高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池体内增设箱体,箱体内部设有缺氧区、沉淀区和清水区,使污水处理的好氧缺氧沉淀在一个池体内进行,完成一体化处理操作,省去多余的池体,减少空间占用率。

同时,在缺氧区的底部设置污泥排放口,使污泥从箱体底部的污泥排放口回流到池体内,保持缺氧区的洁净。为防止池体底部曝气管所产生的氧气泡从其污泥排放口进入到箱体内部,妨碍箱体缺氧区的正常缺氧工作。在污泥排放口处设置倒v形的挡板,由于氧气泡是竖直上升,上升的氧气泡陷入挡板的v形区域内,防止氧气泡乱窜,避免氧气泡进入箱体的缺氧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的附图1的a向剖视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1、池体;101、横梁2、箱体;201、缺氧区;202、沉淀区;203、清水区;3、进水口;4、曝气管;5、第一溢流口;6、第二溢流口;7、出水口;8、污泥排放口;9、挡板;10、挂板;11、升降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池体1,池体1设有进水口3;池体1的底部设有曝气管4,池体1内固定连接一箱体2,箱体2的一侧与池体1之间设有第一溢流口5;箱体2包括缺氧区201、沉淀区202和清水区203,缺氧区201、沉淀区202和清水区203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缺氧区201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口8,污泥排放口8处设有倒v形的挡板9;清水区203处设有出水口7,清水区203与出水口7之间设有第二溢流口6。

沉淀区202为斜管沉淀区202,设有若干倾斜平行设置的斜管。斜管沉淀池具有缩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并且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等优点。通过设置若干倾斜平行设置的斜管,模拟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从而利用斜管沉淀池的优点。

挡板9的v形开口端的宽度大于污泥排放口8的宽度。保证垂直向上升的氧气泡都被挡板9所阻挡,不会上升至箱体2的缺氧区201内。

箱体2的外侧边上设有挂板10。挂板10架在池体1的边上以及池体1的横梁101上,使箱体2通过挂板10固定在池体1中,适应各个池体1规格,提高实用性。同时不需要对现有的池体1进行大规模改造,实现不停车改造。

所述第二溢流口6的两端与所述箱体2之间均设有升降架11,所述第二溢流口6与所述箱体2为可锁紧式上下滑动连接。沿着升降架11上下升降移动第二溢流口6,从而改变出水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提高实用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污水从进水口3注入池体1内部,池体1的底部设有曝气管4,导入空气令污水与氧气充分接触,使其在好氧环境下发生硝化反应。随着污水的注入越来越多,池体1上层的污水通过第一溢流口5流入到箱体2内部,到达缺氧区201。由于在箱体2内部污水无法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形成缺氧区201,污水在缺氧环境下发生反硝化反应。经过在池体1的硝化反应和在箱体2缺氧区201的反硝化反应,完成对污水的脱氮处理。随后污水经过箱体2的沉淀区202,从下往上流经斜管,利用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完成对污水的沉淀处理,除去其内部的污泥。除去的污泥依靠自身重力作用下沉到缺氧区201底部的污泥排放口8,由污泥排放口8排出至池体1内。同时,为防止池体1底部曝气管4所产生的氧气泡从其污泥排放口8进入到箱体2内部,妨碍箱体2缺氧区201的正常缺氧工作。在污泥排放口8处设置倒v形的挡板9,由于氧气泡是竖直上升,上升的氧气泡陷入挡板9的v形区域内,防止氧气泡乱窜,避免氧气泡进入箱体2的缺氧区201。经脱氮沉淀完毕后的水到达清水区203,通过第二溢流口6进入出水口7流出。通过以上措施使污水处理的好氧缺氧沉淀在一个池体1内进行,完成一体化处理操作,省去多余的池体1,减少空间占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设有进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池体内固定连接一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与所述池体之间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箱体包括缺氧区、沉淀区和清水区,所述缺氧区、所述沉淀区和所述清水区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口,所述污泥排放口处设有倒v形的挡板;所述清水区处设有出水口,所述清水区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有第二溢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为斜管沉淀区,设有若干倾斜平行设置的斜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v形开口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污泥排放口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外侧边上设有挂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溢流口的两端与所述箱体之间均设有升降架,所述第二溢流口与所述箱体为可锁紧式上下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好氧脱氮高效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设有进水口;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池体内固定连接一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与所述池体之间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箱体包括缺氧区、沉淀区和清水区,所述缺氧区、所述沉淀区和所述清水区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口,所述污泥排放口处设有倒V形的挡板;所述清水区处设有出水口,所述清水区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有第二溢流口。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污水处理集中在一个池体内进行,完成一体化处理操作,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良针;石维维;黎华亮;王瑞莹;李路瑶;黄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筠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6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