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生化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1240发布日期:2020-05-26 17:5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位生化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位生化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河流和湖泊是工农业用水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基础,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河流和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含有农药化肥的农田灌溉水等被大量的排入河流和湖泊,使水体中有害物质明显增加,水环境系统发生明显改变。水污染日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正对水体污染的问题,国内外利用多项技术方法进行水体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主要分为机械改善法、化学修复法以及生物治理法。其中机械改善法主要包括机械除藻、调水稀释、单独曝气以及河底淤泥疏通等技术,通过人工措施达到改善河道环境的目的;但是该方法工程量大、花费高,并且处理效果的持续性低。化学修复法是利用化学试剂和药品与河道内的污染物或有害元素发生化学反应,达到有害物质沉淀或消解的目的;该方法虽然成本低廉、见效快,但是产生的副作用大,并且需要持续地重复使用。生物治理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吸收、降解和转化功能,降低河道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和浓度;但是该方法处理效果持续性差,需要持续投加微生物。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位生化修复系统,旨在解决上述提及的现有技术中污水治理的缺陷,运用污水处理厂的原理和工艺,直接在河涌里处理污水。即在现场安装a2o氧化沟,它无需截污即可同时处理污染水体及污染废水,可节约大量的管网费用及占地费用,免去生态异位修复方法中提升泵的能耗,且不会对河涌的排涝和防洪功能产生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原位生化修复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a2o氧化沟和人工水草生物带,以及培育在水体中的微生物菌种、浮游生物、藻类、鱼类和水生植物;其中,所述a2o氧化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

所述原位生化修复系统中,所述厌氧区与缺氧区之间、好氧区和沉淀区之间分别设有溢流坝。

所述原位生化修复系统中,所述沉淀区与人工水草生物带之间设有土工膜。

所述原位生化修复系统中,所述厌氧区中设有垃圾除油装置和若干第一潜水推进器。

所述原位生化修复系统中,所述缺氧区中设有若干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分别设置在靠近厌氧区或好氧区处的水体的两岸边。

所述原位生化修复系统中,所述好氧区中设有微孔曝气装置以及沿水体的流动方向设有若干挡流板,相邻的两块挡流板之间分别设有第二潜水推进器和若干曝气管。

所述原位生化修复系统中,所述好氧区中还设有用于将污水抽送至缺氧区的污水泵。

所述原位生化修复系统中,所述沉淀区中设有用于将污泥回流至厌氧区的污泥泵。

所述原位生化修复系统中,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原位生化修复系统,将氧化沟与生态工艺有机结合,污水的处理量大,处理效果好且稳定性强,能够有效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适用于流速慢,河道宽的河流、湖泊等污染水体,适用于劣ⅴ类水体的河涌的生态修复治理;对处理水域的排涝和防洪功能不产生负面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原位生化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位生化修复系统,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位生化修复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a2o氧化沟1和人工水草生物带2,以及培育在水体中的微生物菌种、浮游生物、藻类、鱼类和水生植物;其中,所述a2o氧化沟1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厌氧区11、缺氧区12、好氧区13和沉淀区14。

所述系统中,氧化沟污水处理量大,污水处理效果好并且稳定,氧化沟工艺的抗污负荷能力强。培育的微生物菌种、浮游生物及摄食水体部分藻类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消化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各种有机物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经过好氧或厌氧过程,发生化学反应,被逐步降解,使水体透明,为沉水植物定植创造良好的条件。投放鱼类可以控制浮游生物的数量,构建完整的水体生态食物链,通过多条食物链进行物质迁移转化以及能量的逐级传递,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以及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成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上岸。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等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强化水体中的硝化及反硝化过程,达到消去水体中总氮的目的,同时能促进悬浮物沉降,抑制底泥再悬浮,大幅度降低底泥氮磷营养盐的释放;另外,水生植物根系强大的富养体系能够为微生物和动物提供好氧条件,促进它们对水体的净化。

具体的,所述厌氧区11与缺氧区12之间、好氧区13和沉淀区14之间分别设有溢流坝15;用于分别将厌氧区和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的水体隔开。

更具体的,所述沉淀区14与人工水草生物带2之间设有土工膜3,将沉淀池与人工水草生物带隔开,所述人工水草生物带中密集布放人工水草,用以巩固暴雨期水流过快时氧化沟的处理效果。

所述厌氧区11中设有垃圾除油装置111和若干第一潜水推进器112;所述厌氧区深挖,并且使用垃圾除油装置除去水体中的固体垃圾和废油等,以满足厌氧区的厌氧条件;所述潜水推进器能够提供低切向流的强力水流,可使污水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防止污泥沉降,提高厌氧区中的水循环、硝化和脱氮、除磷效果。

所述缺氧区12中设有若干搅拌器121,所述搅拌器121分别设置在靠近厌氧区11或好氧区13处的水体的两岸边,均衡缺氧区中水体。

所述好氧区13中设有微孔曝气装置133以及沿水体的流动方向设有若干挡流板131,相邻的两块挡流板131之间分别设有第二潜水推进器132和若干曝气管(图中未示出),延长水体在好氧区的停留时间,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提高好氧处理的效果。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流板由土工膜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13中还设有用于将污水回流至缺氧区12的污水泵134,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大量no3-n和no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因此bod5浓度下降,no3-n浓度大幅度下降。

所述沉淀区14中设有用于将污泥回流至厌氧区11的污泥泵141;所述污泥泵将沉淀区中的活性污泥回流至厌氧区中,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活性污泥量。

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立体上强化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物质的分解,提高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选取一处水流较慢的劣ⅴ类水体的河流,在其黑臭集中点设置a2o氧化沟,培养细菌,处理河道污水,在厌氧区设置一台除垃圾除油装置和两台第一潜水推进器,缺氧池有三台搅拌器,靠近厌氧区的一端在河流的两边各布置一台,靠近好氧区的一端布置一台。好氧区设有多块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的土工膜,把好氧区分成若干小段。每两块土工膜之间设有一台第二潜水推进器和多根与微孔曝气装置连通的曝气管,还在该好氧区中设有污水泵,将好氧区中的污水回流至缺氧区中。沉淀区设置两台污泥泵,一用一备用,将大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区中,剩余污泥交由有资质的企业负责处理。

在沉淀池后设置人工水草生物带,密集布放人工水草,并在污染水域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同时培育浮游生物、微生物菌种、摄食水体藻类,投放鱼类,构建污染水域的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待所述水体生态修复体统稳定后,对该系统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厌氧区的污水浓度足以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如果河流的水体富营养化不严重时,引入其它更有营养的水体,如养殖场废水等,保证微生物生存所需要的营养,使该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保持良好的水质。

经过该系统处理后的被污染水域,水质清澈,溶解氧≥5mg/l,cod<20mg/l,bod5<4mg/l,氨氮<0.3mg/l,总磷<0.05mg/l。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