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钢板连续气裂式除锈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77090发布日期:2020-12-29 13:5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旧钢板连续气裂式除锈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钢板除锈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废旧钢板连续气裂式除锈工艺。



背景技术:

钢板有很大的覆盖和包容能力,可用作屋面板、苫盖材料及制造容器、储油罐、包装箱、火车车箱、汽车外壳、工业炉的壳体等。可按使用要求进行剪裁与组合,制成各种结构件和机械零件,还可制成焊接型钢,进一步扩大钢板的使用范围。可以进行弯曲和冲压成型,制成锅炉、容器、冲制汽车外壳、民用器皿、器具、还可用作焊接钢板、冷弯型钢的坯料。由于上述特点,使钢材总产量的50%以上。我国为适应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需要,过去工业产品和高档耐用消费品,对钢板的要求急剧增长。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些年我国钢板的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并建成了像武钢等一批先进的钢板生产骨干企业。钢板成张或成卷供应。成张钢板的规格以厚度*宽度*长度的毫米数表示。熟悉板、带材的规格,在宽度和长度上充分利用,对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不适当的边角余料、降低工时及产品成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钢板可回收再利用,这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回收的废旧钢板通常表面存在较厚的锈层,在对钢板进行回收后,一般需要对该锈层进行去除处理,然而锈层通常在钢板上的附着度较强,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打磨除锈,不仅工作量较大、难度较大,同时除锈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旧钢板连续气裂式除锈工艺,它通过两次的敲击作用,对锈层进行松动,之后将气泡球颗粒送入到松动后的锈层缝隙内,在加热操作下,气泡球颗粒受热后,内充气层内空气膨胀,从而加速从预裂实槽处溢出,造成内充气层整体炸裂,炸裂时会对松动的锈层产生冲击以及震动作用,显著降低锈层的去除难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提高废旧钢板的除锈效率,同时配合二次炸球的作用,在内充气层炸裂后,内充气层的碎片同样能够发生炸裂,从而呈现连续炸裂的现象,显著延长对于锈层产生的冲击作用,进一步提高除锈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废旧钢板连续气裂式除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使用对废旧钢板表面进行不均匀敲击,去除较大的锈层,同时使得部分秀层松动;

s2、减小敲击的力度,再次对钢板表面进行二次敲击,加大锈层的松动程度;

s3、通过鼓风机吹动气泡球颗粒,使气泡球颗粒被带入到松动的锈层缝隙内;

s4、之后对钢板进行加热,使得气泡球颗粒外表面溶解,并逐步增大,同时发生连续破裂,气泡球颗粒的破裂对锈层产生震动和冲击作用,从而有效松动并去除锈层,得到除锈半成品;

s5、将除锈半成品表面掉落的锈层颗粒清扫干净,然后对除锈半成品表面进行常规的机械打磨除锈。

进一步的,所述s1中的敲击力度以不造成钢板产生明显形变为标准,从而有效降低敲击对钢板本身形状的影响,从而有效降低后期对回收的钢板进行的形状矫正的工作量。

进一步的,所述s4中加热的温度不高于60℃,温度过低,其对于气泡球颗粒的炸裂作用不明显,影响整体的除锈效率,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热能资源的过度投入,造成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气泡球颗粒包括内部填充有空气的内充气层,所述内充气层外端包裹有外包裹层,所述内充气层外端开凿有多个预裂实槽,所述预裂实槽内部填充有内嵌封锁层,所述预裂实槽包括凹面球槽以及设置在凹面球槽内底端的回转连通孔,所述凹面球槽和回转连通孔相通,当气泡球颗粒进入到松动的锈层内时,加热后,外包裹层和内嵌封锁层首先热熔,使得对于预裂实槽的封锁作用解除,此时随着持续的高温作用,内充气层内空气受热膨胀,从而加速从预裂实槽处溢出,造成内充气层整体炸裂,炸裂时会对松动的锈层产生冲击以及震动作用,显著降低锈层的去除难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提高废旧钢板的除锈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内嵌封锁层和外包裹层均为热熔材料制成,且优选为蜡油,蜡油使得气泡球颗粒表面较软,当其在鼓风机作用下进入到锈层内时,能较为稳定的嵌在锈层内,进而使得在除锈过程中不需要一直开启鼓风机,同时可以降低气泡球颗粒从锈层内脱落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整体的除锈效率不易受到影响,所述内充气层内空气的填充度为80%以上,使得在受热后,内充气层内空气能够较快的膨胀使内充气层炸裂,从而显著加快除锈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回转连通孔截面为s形,且回转连通孔的两个口部连通凹面球槽和内充气层内部,可以有效增大回转连通孔处的强度,同时降低通透性,有效保证在常温情况下,处不易发生漏气情况,同时不易在加热初期,气体膨胀量较小时就发生炸裂的情况发生,进而有效保证气泡球颗粒的炸裂效果,使得对于锈层的去除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凹面球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冲击刺,所述冲击刺关于回转连通孔对称,当内充气层炸裂后,形成的碎片能够与锈层发生碰撞,从而对锈层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在冲击刺的作用下,当冲击刺处与锈层接触时,能够增大与锈层接触点处的应力,使得对于锈层的冲击作用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内充气层外端固定连接多个均匀分布的二次炸球,所述二次炸球包括与内充气层固定连接的连接绳以及与连接绳端部固定连接的气炸扁球。

进一步的,所述气炸扁球为弹性膜材料制成,使得受热后气炸扁球能够受热膨胀,从而炸裂,且气炸扁球内部同样填充有空气,所述空气填充度不高于70%,相较于内充气层,使气炸扁球的炸裂速度比内充气层慢,使得炸裂后内充气层的碎片同样能够发生炸裂,从而呈现连续炸裂的现象,显著延长对于锈层产生的冲击作用,进一步提高除锈效率。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两次的敲击作用,对锈层进行松动,之后将气泡球颗粒送入到松动后的锈层缝隙内,在加热操作下,气泡球颗粒受热后,内充气层内空气膨胀,从而加速从预裂实槽处溢出,造成内充气层整体炸裂,炸裂时会对松动的锈层产生冲击以及震动作用,显著降低锈层的去除难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提高废旧钢板的除锈效率,同时配合二次炸球的作用,在内充气层炸裂后,内充气层的碎片同样能够发生炸裂,从而呈现连续炸裂的现象,显著延长对于锈层产生的冲击作用,进一步提高除锈效率。

(2)s1中的敲击力度以不造成钢板产生明显形变为标准,从而有效降低敲击对钢板本身形状的影响,从而有效降低后期对回收的钢板进行的形状矫正的工作量。

(3)s4中加热的温度不高于60℃,温度过低,其对于气泡球颗粒的炸裂作用不明显,影响整体的除锈效率,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热能资源的过度投入,造成资源的浪费。

(4)气泡球颗粒包括内部填充有空气的内充气层,内充气层外端包裹有外包裹层,内充气层外端开凿有多个预裂实槽,预裂实槽内部填充有内嵌封锁层,预裂实槽包括凹面球槽以及设置在凹面球槽内底端的回转连通孔,凹面球槽和回转连通孔相通,当气泡球颗粒进入到松动的锈层内时,加热后,外包裹层和内嵌封锁层首先热熔,使得对于预裂实槽的封锁作用解除,此时随着持续的高温作用,内充气层内空气受热膨胀,从而加速从预裂实槽处溢出,造成内充气层整体炸裂,炸裂时会对松动的锈层产生冲击以及震动作用,显著降低锈层的去除难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提高废旧钢板的除锈效率。

(5)内嵌封锁层和外包裹层均为热熔材料制成,且优选为蜡油,蜡油使得气泡球颗粒表面较软,当其在鼓风机作用下进入到锈层内时,能较为稳定的嵌在锈层内,进而使得在除锈过程中不需要一直开启鼓风机,同时可以降低气泡球颗粒从锈层内脱落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整体的除锈效率不易受到影响,内充气层内空气的填充度为80%以上,使得在受热后,内充气层内空气能够较快的膨胀使内充气层炸裂,从而显著加快除锈效率。

(6)回转连通孔截面为s形,且回转连通孔的两个口部连通凹面球槽和内充气层内部,可以有效增大回转连通孔处的强度,同时降低通透性,有效保证在常温情况下,处不易发生漏气情况,同时不易在加热初期,气体膨胀量较小时就发生炸裂的情况发生,进而有效保证气泡球颗粒的炸裂效果,使得对于锈层的去除效果更好。

(7)凹面球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冲击刺,冲击刺关于回转连通孔对称,当内充气层炸裂后,形成的碎片能够与锈层发生碰撞,从而对锈层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在冲击刺的作用下,当冲击刺处与锈层接触时,能够增大与锈层接触点处的应力,使得对于锈层的冲击作用更好。

(8)内充气层外端固定连接多个均匀分布的二次炸球,二次炸球包括与内充气层固定连接的连接绳以及与连接绳端部固定连接的气炸扁球。

(9)气炸扁球为弹性膜材料制成,使得受热后气炸扁球能够受热膨胀,从而炸裂,且气炸扁球内部同样填充有空气,空气填充度不高于70%,相较于内充气层,使气炸扁球的炸裂速度比内充气层慢,使得炸裂后内充气层的碎片同样能够发生炸裂,从而呈现连续炸裂的现象,显著延长对于锈层产生的冲击作用,进一步提高除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要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气泡球颗粒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二次炸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1内充气层、12外包裹层、2内嵌封锁层、3二次炸球、31连接绳、32气炸扁球、41凹面球槽、42回转连通孔、5冲击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废旧钢板连续气裂式除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使用对废旧钢板表面进行不均匀敲击,去除较大的锈层,同时使得部分秀层松动;

s2、减小敲击的力度,再次对钢板表面进行二次敲击,加大锈层的松动程度;

s3、通过鼓风机吹动气泡球颗粒,使气泡球颗粒被带入到松动的锈层缝隙内;

s4、之后对钢板进行加热,使得气泡球颗粒外表面溶解,并逐步增大,同时发生连续破裂,气泡球颗粒的破裂对锈层产生震动和冲击作用,从而有效松动并去除锈层,得到除锈半成品;

s5、将除锈半成品表面掉落的锈层颗粒清扫干净,然后对除锈半成品表面进行常规的机械打磨除锈。

s1中的敲击力度以不造成钢板产生明显形变为标准,从而有效降低敲击对钢板本身形状的影响,从而有效降低后期对回收的钢板进行的形状矫正的工作量,s4中加热的温度不高于60℃,温度过低,其对于气泡球颗粒的炸裂作用不明显,影响整体的除锈效率,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热能资源的过度投入,造成资源的浪费。

请参阅图2,气泡球颗粒包括内部填充有空气的内充气层11,内充气层11外端包裹有外包裹层12,内充气层11外端开凿有多个预裂实槽,预裂实槽内部填充有内嵌封锁层2,当气泡球颗粒进入到松动的锈层内时,加热后,外包裹层12和内嵌封锁层2首先热熔,使得对于预裂实槽的封锁作用解除,此时随着持续的高温作用,内充气层11内空气受热膨胀,从而加速从预裂实槽处溢出,造成内充气层11整体炸裂,炸裂时会对松动的锈层产生冲击以及震动作用,显著降低锈层的去除难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提高废旧钢板的除锈效率,内嵌封锁层2和外包裹层12均为热熔材料制成,且优选为蜡油,蜡油使得气泡球颗粒表面较软,当其在鼓风机作用下进入到锈层内时,能较为稳定的嵌在锈层内,进而使得在除锈过程中不需要一直开启鼓风机,同时可以降低气泡球颗粒从锈层内脱落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整体的除锈效率不易受到影响,内充气层11内空气的填充度为80%以上,使得在受热后,内充气层11内空气能够较快的膨胀使内充气层11炸裂,从而显著加快除锈效率。

请参阅图3,预裂实槽包括凹面球槽41以及设置在凹面球槽41内底端的回转连通孔42,凹面球槽41和回转连通孔42相通,回转连通孔42截面为s形,且回转连通孔42的两个口部连通凹面球槽41和内充气层11内部,可以有效增大回转连通孔42处的强度,同时降低通透性,有效保证在常温情况下,22处不易发生漏气情况,同时不易在加热初期,气体膨胀量较小时就发生炸裂的情况发生,进而有效保证气泡球颗粒的炸裂效果,使得对于锈层的去除效果更好;凹面球槽41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冲击刺5,冲击刺5关于回转连通孔42对称,当内充气层11炸裂后,形成的碎片能够与锈层发生碰撞,从而对锈层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在冲击刺5的作用下,当冲击刺5处与锈层接触时,能够增大与锈层接触点处的应力,使得对于锈层的冲击作用更好。

请参阅图3-4,内充气层11外端固定连接多个均匀分布的二次炸球3,二次炸球3包括与内充气层11固定连接的连接绳31以及与连接绳31端部固定连接的气炸扁球32,气炸扁球32为弹性膜材料制成,使得受热后气炸扁球32能够受热膨胀,从而炸裂,且气炸扁球32内部同样填充有空气,空气填充度不高于70%,相较于内充气层11,使气炸扁球32的炸裂速度比内充气层11慢,使得炸裂后内充气层11的碎片同样能够发生炸裂,从而呈现连续炸裂的现象,显著延长对于锈层产生的冲击作用,进一步提高除锈效率。

通过两次的敲击作用,对锈层进行松动,之后将气泡球颗粒送入到松动后的锈层缝隙内,在加热操作下,气泡球颗粒受热后,内充气层11内空气膨胀,从而加速从预裂实槽处溢出,造成内充气层11整体炸裂,炸裂时会对松动的锈层产生冲击以及震动作用,显著降低锈层的去除难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提高废旧钢板的除锈效率,同时配合二次炸球3的作用,在内充气层11炸裂后,内充气层11的碎片同样能够发生炸裂,从而呈现连续炸裂的现象,显著延长对于锈层产生的冲击作用,进一步提高除锈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