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3509发布日期:2021-01-05 17:51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国内抗生素使用量越来越大,很多医药工厂开始着手进行抗生素的大规模生产,这也带来了工厂废水中抗生素含量较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抗生素废水主要来源于抗生素生产过程中原料提炼后的废发酵液或者合成废液。这类废水,尤其是发酵类抗生素废水,残存有大量培养基成分或有机物原料,具有水量大、高cod和高tss的特点。目前,抗生素废水很难处理,常规方式为,通过吸附法对抗生素废水直接处理或者通过膜过滤法直接进行过滤,但上述两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抗生素废水中颗粒状杂质大量贴附在吸附材料上或堵塞膜上滤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通过采用膜过滤处理和吸附法处理,实现对工业废水中抗生素的浓缩提纯,使得其成为可回用于生产线的工艺用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包括微渗区和纳渗区;

所述微渗区包括第一储罐、第一泵及第一膜组件,所述第一储罐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泵与所述第一膜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一膜组件又与所述第一储罐相连通;

所述纳渗区包括第二储罐、第二泵及第三膜组件,所述第二储罐通过所述第二泵与所述第三膜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三膜组件又与所述第二储罐相连通;

所述第一膜组件还与所述第二储罐相连通。

上述所述的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中,还包括废水净化区,

所述废水净化区包括第二膜组件和抗生素吸附区,所述第二膜组件与所述第一泵相连通,所述第二膜组件与所述抗生素吸附区相连通,所述抗生素吸附区还与所述第二储罐相连通。

上述所述的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中,所述抗生素吸附区上设置有第三出水口,所述抗生素吸附区与所述第三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九阀门;

所述第二膜组件与所述第一泵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

所述抗生素吸附区与所述第二储罐之间设置有第七阀门。

上述所述的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中,所述第一储罐与所述第一泵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储罐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

所述第一储罐与所述第一泵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所述第一泵与所述第一膜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

所述第一膜组件与所述第一储罐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

所述第一膜组件与所述第二储罐之间设置有第六阀门。

上述所述的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中,所述第一泵与所述第一膜组件设置有第一温度计;

所述第一膜组件与所述第一储罐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计。

上述所述的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中,所述第二储罐与所述第二泵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储罐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十二阀门;

所述第二储罐与所述第二泵之间设置有第八阀门;

所述第三膜组件与所述第二储罐之间设置有第十阀门;

所述第三膜组件还设置有第四出水口,所述第三膜组件与所述第四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十一阀门。

上述所述的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中,所述第二泵与所述第三膜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计;

所述第三膜组件与所述第二储罐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计。

上述所述的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中,所述第一膜组件为微滤管式膜,其膜孔径为1.0um;

所述第二膜组件为微滤管式膜,其膜孔径为1.4um;

所述第三膜组件为纳渗管式膜,其膜孔径为1.0nm。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综上所述,本申请将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分成三个区,即微渗区、纳渗区及废水净化区,三个区之间均通过可拆卸的管道进行连通,即可单独拆卸某个区单独使用,也可在后期进行新工艺区的增加,应对不同场景使用;其中微渗区主要是实现去除颗粒状杂质的功能,其中纳渗透区主要是针对溶液中的抗生素进行浓缩提纯,其中废水净化区主要是针对前两个区运行结束后清洗产生的残余液进行抗生素的回收;经过上述工艺,即可以在纳渗区内获得含高浓度抗生素的溶液,又可以获取符合抗生素生产线的工艺用水,加之废水净化区的作用,避免了含抗生素的溶液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微渗区;101、第一储罐;102、第一泵;103、第一膜组件;104、第一阀门;105、第二阀门;106、第三阀门;107、第四阀门;108、第五阀门;109、第六阀门;110、第一温度计;111、第一压力计;112、第一出水口;

2、纳渗区;201、第二储罐;202、第二泵;203、第三膜组件;204、第七阀门;205、第八阀门;206、第九阀门;207、第十阀门;208、第十一阀门;209、第十二阀门;210、第二出水口;211、第四出水口;212、第二温度计;213、第二压力计;

3、废水净化区;301、第二膜组件;302、抗生素吸附区;303、第三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包括微渗区1和纳渗区2。微渗区1的设置目的是对接收的废水进行初步的过膜筛选,纳渗区2的设置目的是对初步过膜筛选的废水进行抗生素的浓缩回收。

所述微渗区1包括第一储罐101、第一泵102及第一膜组件103,所述第一储罐101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泵102与所述第一膜组件103相连通,所述第一膜组件103又与所述第一储罐101相连通。

上述微渗区1的结构具体如下:

所述抗生素吸附区302上设置有第三出水口303,所述抗生素吸附区302与所述第三出水口303之间设置有第九阀门206;

所述第二膜组件301与所述第一泵102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107;

所述抗生素吸附区302与所述第二储罐201之间设置有第七阀门204;

所述第一储罐101与所述第一泵102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12,所述第一储罐101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12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104;

所述第一储罐101与所述第一泵102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105;

所述第一泵102与所述第一膜组件103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106;

所述第一膜组件103与所述第一储罐101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108;

所述第一膜组件103与所述第二储罐201之间设置有第六阀门109。

此外,所述第一泵102与所述第一膜组件103设置有第一温度计110;

所述第一膜组件103与所述第一储罐101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计111。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阀门均采用化工领域常规阀门,上述温度计和压力计均采用化工领域常规的温度计和压力计。

需要提醒的是,所述第一膜组件103为微滤管式膜,其膜孔径为1.0um,由合肥创新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所述纳渗区2包括第二储罐201、第二泵202及第三膜组件203,所述第二储罐201通过所述第二泵202与所述第三膜组件203相连通,所述第三膜组件203又与所述第二储罐201相连通;

所述第一膜组件103还与所述第二储罐201相连通。

所述第二储罐201与所述第二泵202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水口210(此出口为产品出口),所述第二储罐201与所述第二出水口210之间设置有第十二阀门209;

所述第二储罐201与所述第二泵202之间设置有第八阀门205;

所述第三膜组件203与所述第二储罐201之间设置有第十阀门207;

所述第三膜组件203还设置有第四出水口211(此出口为工业回用水出口),所述第三膜组件203与所述第四出水口211之间设置有第十一阀门208。

所述第二泵202与所述第三膜组件203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计212;

所述第三膜组件203与所述第二储罐201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计213。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阀门均采用化工领域常规阀门,上述温度计和压力计均采用化工领域常规的温度计和压力计。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三膜组件203为纳渗管式膜,其膜孔径为1.0nm,由合肥创新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同时,还包括废水净化区3,

所述废水净化区3包括第二膜组件301和抗生素吸附区302,所述第二膜组件301与所述第一泵102相连通,所述第二膜组件301与所述抗生素吸附区302相连通,所述抗生素吸附区302还与所述第二储罐201相连通。需要提醒的是,所述第二膜组件301为微滤管式膜,其膜孔径为1.4um,由合肥创新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抗生素吸附区302设置用于吸附抗生素的材料,如活性炭、mofs复合材料以及其他吸附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微渗区1、纳渗区2的设置目的是,工艺净化提纯(提高产品品质),废水净化区3用于提升产品质量且附带来自微渗区1、纳渗区2的废水的处理。

本申请的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具体使用如下:

如图1所示,首先,例如从抗生素发酵罐中获取溶液,并将溶液通过第一储罐101的进液口进入到第一储罐101内,关闭第一阀门104、第四阀门107、第七阀门204、第九阀门206、第十二阀门209,打开第二阀门105和第三阀门106,随后第一储罐101的溶液在第一泵102的作用下抽吸到第一膜组件103处,由于第一膜组件103为微滤管式膜,第一膜组件103可过滤溶液中的颗粒物,打开第六阀门109,经过第一膜组件103过滤后的溶液进入到第二储罐201,关闭第六阀门109,打开第八阀门205,接着第二储罐201的溶液在第二泵202的作用下抽吸到第三膜组件203处,由于第三膜组件203为纳渗管式膜,第三膜组件203能够将溶液中的抗生素截留到第三膜组件203的左侧,从而提升了溶液中抗生素的浓度,打开第十阀门207,随后含高浓度抗生素的溶液回流到第二储罐201内,纳渗区2中第二储罐2内溶液多次循环后抗生素浓度不断提升,第二储罐2内含高浓度抗生素的溶液可打开第十二阀门209并通过第二出水口210排出,而通过第三膜组件203产生的滤过液可打开第十一阀门208并通过第四出水口211排出,并作为工业用水返回至抗生素生产线上使用。当上述生产过程结束后,需要分别对微渗区1和纳渗区2进行设备清洗;其中微渗区1清洗的具体操作如下:往第一储罐101的进液口注入清水,打开第二阀门105,启动第一泵102,继续打开第三阀门106、第五阀门108,并同时关闭第六阀门109,此时,微渗区1内形成自循环水清洗,同时可随时打开第一阀门104,并通过第一出水口112进行第一储罐101内溶液的取样检测,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自循环水清洗每进行一次后,需关闭第三阀门106且打开第四阀门107,使得清洗后的溶液进入到废水净化区3的第二膜组件301,第二膜组件301与第一膜组件103的功能作用类似;其中纳渗区2清洗的具体操作如下:往第二储罐201的进液口注入清水,关闭第六阀门109和第十二阀门209,打开第八阀门205、第十阀门207、第十一阀门208,此时,纳渗区2形成自循环水清洗,同时可随时打开第十二阀门209,并通过第二出水口210进行第二储罐201内溶液的取样检测,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自循环水清洗每进行一次后,需关闭第八阀门205且打开第七阀门204,使得清洗后的溶液进入到废水净化区3的抗生素吸附区302。对于废水净化区3来说,经过第二膜组件301过滤后的溶液进入到抗生素吸附区302进行抗生素的吸附,抗生素吸附区302产生的溶液,可打开第九阀门206,并通过第三出水口303排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将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系统分成三个区,即微渗区1、纳渗区2及废水净化区3,三个区之间均通过可拆卸的管道进行连通,即可单独拆卸某个区单独使用,也可在后期进行新工艺区的增加,应对不同场景使用;其中微渗区1主要是实现去除颗粒状杂质的功能,其中纳渗透区2主要是针对溶液中的抗生素进行浓缩提纯,其中废水净化区3主要是针对前两个区运行结束后清洗产生的残余液进行抗生素的回收;经过上述工艺,即可以在纳渗区内获得含高浓度抗生素的溶液,又可以获取符合抗生素生产线的工艺用水,加之废水净化区3的作用,避免了含抗生素的溶液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污染。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