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循环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929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船用循环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船舶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粪便,现有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是采用生化法处理,达标后排放。如ST型和WCB型系列产品都是国象船检局认可的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由于其体积较大,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很难在有限空间的船舶上推广,对于无动力来源的船舶来说,根本无法使用;此外,由于航行水域水质的某些变化,如淡水和海水的交替变化,或者洪水期水质含泥沙量的猛增等水质变化因素的影响,也会使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很难正常运行;随着水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新的环境法规的颁布,对于一些特定水域,即使上述装置能达标排放,也要受到严格的限制。如《上海港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办法》第十七条中的规定确需排放生活污水的,应当符合国家污染物排放的要求和标准,并在排放的24小时前报港务监督批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应各类船舶的循环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在船舶航行或停泊的水域吸取用水或排放生活污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船用循环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固液分离器、厌氧反应器和循环水柜组成,其中固液分离室通过管道与厌氧反应室连通;厌氧反应室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柜连通,循环水柜通过电力输送部分或人力输送部分接厕所便池的冲洗龙头,便池的排污管通过管道或预处理部分与固液分离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两个非限定性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附


图1为采用电力来运行的循环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附图2为采用人力运行的循环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参见附
图1,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电力来运行的循环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由固液分离器4、厌氧反应器5和循环水柜6组成,其中固液分离室顶部通过管道与厌氧反应室的底部连通;厌氧反应室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柜的底部连通,循环水柜通过由压力泵7、压力柜8构成的电力输送部分接厕所便池的冲洗龙头,便池的排污管通过由调节池2、粉碎泵3构成的预处理部分与固液分离器4连通。本装置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冲洗厕所便池1的生活污水,先进入调节池2,经过粉碎泵2粉碎后被送入固液分离器4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清液进入厌氧消解器5消解水中有机物,经消解处理后的水流入循环水储存柜6储存,并经压力泵7进入压力柜8再冲洗便池1,从而循环使用生活污水;固体部分则沉积在固液分离器底部,进行厌氧消解;或者将分离出来的固体由污泥泵9送入粪便储存柜10氧消解;对未消解或消解后的固体沉淀物,实现回收利用。
参见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用人力来运行的循环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由固液分离器4、厌氧反应器5和循环水柜6组成,其中固液分离室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厌氧反应室的底部连通;厌氧反应室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柜底部连通,循环水柜通过由手摇泵11、高位水柜12构成的人力输送部分接厕所便池的冲洗龙头,便池的排污管通过管道与固液分离器连通。本装置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冲洗厕所便池1的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固液分离器4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清液进入厌氧消解器5消解水中有机物,经消解处理后的水流入循环水储存柜6储存,并经手摇泵11压入高位水柜12再冲洗便池1,从而循环使用生活污水;固体部分则沉积在固液分离器底部,进行厌氧消解,对未消解或消解后的固体沉淀物,可由外来污泥泵抽出,实现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结构实现了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固液分离,减少了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消解处理量,也就减小了厌氧消解反应器的体积,在体积上达到了各类船舶的实际应用要求,特别是因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循环用水,其运行不受船舶航行水域以及水域水质的影响。
权利要求1.一种船用循环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固液分离器(4)、厌氧反应器(5)和循环水柜(6)组成,其中固液分离室通过管道与厌氧反应室连通;厌氧反应室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柜连通,循环水柜通过电力输送部分或人力输送部分接厕所便池的冲洗龙头,便池的排污管通过管道或预处理部分与固液分离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循环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力输送部分由压力泵(7)、压力柜(8)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循环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人力输送部分由手摇泵11、高位水柜12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固液分离器4、厌氧反应器5和循环水柜6组成,循环水柜通过电力输送部分或人力输送部分接厕所便池的冲洗龙头,便池的排污管通过管道或预处理部分与固液分离器连通。该装置对分离后的污水进行厌氧消解处理,处理后的水经压力柜冲洗厕所,实现循环使用;分离出的固体物储存在粪便柜中,该柜不仅是一个储存柜,同时又是一个厌氧消化装置,既防止了对水环境的污染,又为农家回收了极好的有机肥料资源。
文档编号C02F3/28GK2350386SQ9723784
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10日
发明者杨红 申请人:杨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