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式生物膜反应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204452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一个钣金件上;根据钣金选材质地和厚度的不同,可具备一定柔性或刚性,可卷曲或平展使用;在安装时由于各电极之间相对位置已经设定好,可进行整个电极板的一体安装,不会造成电极排列的混乱。
[0024]7、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生物膜反应器,介电电泳电极DEP膜所使用的钣金电极组件中的电极板电极板可设置为梳齿状电极板,当两片梳齿状电极板交错构成钣金介电电泳电极结构时,第一梳齿状电极板的电极从第二梳齿状电极板的电极之间插入,形成电极组,这样可以防止两片电极板在叠加时边线相接触,产生干涉,具有结构极为简化,制造容易,安装方便的优点。
[0025]8、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生物膜反应器,介电电泳电极DEP膜所使用的钣金电极组件中的电极板可为栅形电极板,当两片栅形电极板间隔交错叠放构成钣金介电电泳电极结构时,电极的两端均通过边线连接在一起,因此电极在安装时位置相对固定,不需要后期调整;而且,为了避免栅形电极板的边线相接触,可使两电极板的边线折弯避让,也可在两电极板的边线之间设置绝缘片。
[0026]9、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生物膜反应器,介电电泳电极DEP膜所使用的钣金电极组件中的电极板可为立体栅形电极板,当两片立体栅形电极板交叠构成钣金介电电泳电极结构时,两片电极板的电极中部交叉,形成电极组;且由于电极的两端弯折,因此两立体栅形电极板的边线之间存在缝隙,能自动相互绝缘。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介电电泳电极DEP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介电电泳电极DEP膜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当两电极板叠加时,其中连接不同输出端的电极位置分布示意图;
[003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及介电电泳力矢量和等值线图;
[003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电极板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钣金电极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电极板结构示意图;
[003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电极板结构不意图;
[003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钣金电极组件的主视图;
[003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钣金电极组件的仰视图;
[0038]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钣金电极组件的俯视图;
[0039]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平板膜元件剖视图。
[0040]附图标记说明
[0041]1-厌氧区、2-好氧区、3-回流区、4-排泥区、5-膜产水区、6-外壳、7-锥体、8-筒体、9_排泥口、10-曝气装置、11-分隔层、12-布水管、13-出水区、14-钣金电极组件、15-渗透膜、16-平板框架、17-产水腔、18-导流布、19-产水出口、20-电源转接头、21-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23-梳齿状电极板、24-梳齿状电极板的电极、25-梳齿状电极板的边线、26-栅形电极板、27-栅形电极板的电极、28-栅形电极板的边线、29-立体栅形电极板、30-立体栅形电极板的电极、31 -立体栅形电极板的边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厌氧区1、好氧区2、回流区3、排泥区4、膜产水区5和外壳6,其中排泥区4、厌氧区1、好氧区2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外壳由柱形的筒体及底部的倒锥体构成。外壳6的下部为容纳排泥区4的倒锥体7,倒锥形上部连接容纳厌氧区1和好氧区2的柱形的筒体8,倒锥体7的底部开设有排泥口 9。穿过外壳6的布水管12设置在厌氧区1的下部,曝气装置10设置在厌氧区1和好氧区2之间,用于向好氧区2提供空气。厌氧区1和好氧区2的外围设置一体的分隔层11,分隔层11与筒体8之间的环形区域为回流区3。
[0044]分隔层11的顶部设置位置低于筒体8的边沿或者出水孔,使分隔层11内的水位低于筒体8,在筒体8上部形成出水区13。在筒体8与出水区位置对应的内表面周向设置连续或间断的膜产水区5。本实用新型的膜产水区5所使用的膜优选内置介电电泳电极的DEP膜。
[0045]厌氧区1内安装固定的厌氧填料,厌氧填料优选柔性组合填料,增加污泥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厌氧区的污泥负荷,固定的安装方式能够固化附着在厌氧填料上的厌氧活性污泥,使其不会随水流进入好氧区2。
[0046]好氧区2内为可悬浮漂移的好氧填料,并用管式曝气装置10增强周边曝气效果,好氧填料可随曝气在整个好氧区2内部进行无规则移动。好氧填料优选表面附着生物膜的移动床生物填料,移动床生物填料可以固化活性污泥,通过曝气装置10进入好氧区2的空气可渗透进入生物膜。随着氧气被微生物消耗,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可自然分层,即贴在生物膜表面的是硝化菌群,而反硝化菌和其他异样菌则附着在生物膜的内层,碳氧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分别在化物膜的不同部位进行,以提高好氧区的污泥负荷和处理效率。
[0047]布水管12采用环形布水,在产生最大扰度情况下达到布水均匀,在厌氧区1的底部形成布水区。当反应开始时,布水管12向厌氧区1输入污水,污水在厌氧区1与好氧区2中进行复合的脱氮除磷过程:
[0048]在厌氧区1内,由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反应,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污水中的N03-N和N02-N还原为N2释放N2至空气,达到脱氮的目的;同时回流的活性污泥中嗜磷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出少量磷;
[0049]在好氧区2内,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而继续下降,硝化菌利用水中B0D5作为氢供给体(有机碳源)将有机氮氨化继而被硝化,使NH3-N浓度显著下降;随着硝化过程的继续,水体中N03-N的浓度不断增加;嗜磷菌在好氧状况下对磷过量摄取,使磷的浓度快速下降,达到除磷的目的。
[0050]细菌代谢产生的活性污泥随着经过脱氮除磷之后的净化液,由好氧区2顶端溢流至出水区13,之后一部分净化液透过过滤膜进入膜产水区5向外界输出产水,另一部分净化液经过回流区3循环至布水管12周围的布水区。过滤膜可以很好的截留净化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使活性污泥不需要再经过二沉池进行回流,减少二沉池占地及建设成本。
[0051]水的回流过程为:回流的净化液与污水充分混合,起到稀释污水的作用,这样可降低进水CODcr浓度对厌氧区1的冲击,也使沉降到布水区的活性污泥随水流再次上升回到厌氧区1,防止活性污泥的流失。活性污泥的回流过程为:活性污泥被过滤膜截留后,随净化液通过回流区3回流到布水区,再进入厌氧区1;多余的活性污泥在排泥区4沉淀积累,通过定期开放排泥口 9排出反应器之外。由于净化液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进行回流,因此无需提供额外的动力,运行过程中节能降耗。
[0052]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膜产水区5所使用的介电电泳电极的DEP膜的结构为:包括钣金电极组件14、渗透膜15、平板框架16,平板框架16的前、后两面采用压塑方式安装渗透膜15,两渗透膜15之间为产水腔17,钣金电极组件14设置在产水腔17内。两电极板外侧与两渗透膜之间分别设置导流布18;平板框架16的侧边上设置有连通产水腔17的产水出口19。平板框架16优选ABS材料,平板框架16与渗透膜15的安装结构为可更换渗透膜的夹层平板结构,当渗透膜15破损时可更换,结构元件重复利用。平板框架16上设置有电源转接头
20 ο
[0053]关于钣金电极组件14的实施例1:
[0054]钣金电极组件14包括两片相互绝缘的电极板,电极板为在薄金属板材上直接切割或冲压成型的钣金件,包括多条平形排列的电极及同时连接所有电极的一条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