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0640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行道树作为种植在道路两旁的树种,其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行道树的树冠可以阻截、反射及吸收太阳辐射,也会经由林木的蒸发作用而吸收热气,藉此调节夏天的气温;此夕卜,林木蒸发的水分可增高相对湿度;环流影响使都市四郊凉爽洁净的空气流入市区等,使气候得以改善。行道树可藉由树体本身(枝、干、叶摇曳摩擦)或生活在期间的野生动物(鸟、虫)所发出的声音来消除一部分噪音,或仅仅是借着遮住噪音源的视觉效果达到减轻噪音的心理感受。
[0003]最为卓著的是,行道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其叶面可以粘著及截留浮尘,并能防止沉积污染物被风吹扬,故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据研究指出,树木的叶沉积浮游尘的最大量可达每公顷三十至六十八吨,可减轻空气污染。但是,在干旱地区,因风沙大、降雨量少,行道树叶片上沉积的浮游尘容量有限,若不及时将叶片上的浮游尘清除,叶片和树干被尘埃重重遮住,失去了其原有的颜色,超过叶片承载量的尘埃依然漂浮在空气中,大气污染依然得不到减轻,不仅于环境无益,对树木自身也是有害的。然而,现如今并没有专门用以清洁行道树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冲走行道树叶片及枝干表面灰尘的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包括控制器、手持支架、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和除尘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旋转机构、除尘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手持支架上,所述旋转机构固定在升降机构顶端;
[0006]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盘,所述除尘机构包括花洒头、水管、水栗和储水箱,所述花洒头固定在转盘上,所述水管的一端与花洒头连接,水管另一端与水栗连接,所述水栗设置在储水箱内;
[0007]所述手持支架为一套筒,套筒外壁设有防滑纹。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升降杆设置在套筒上方,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杆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的最大高度为15?20m。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摄像机构和无线模块,所述摄像机构固定在旋转机构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摄像机构和无线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用于与控制终端通讯。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纹为沿套筒外壁周向设置的凸起。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升降机构、旋转机构、除尘机构与控制器的配合,可由控制器自动控制升降和除尘机构的旋转,通过在转盘上设置除尘机构,除尘机构包括花洒头、水管、水栗和储水箱,可实现对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树枝及叶片上的灰尘的冲洗;人通过手持支架可将该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方便地移动到不同位置。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的花洒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5]标号说明:
[0016]11、花洒头;111、出水口; 12、水管;13、储水箱;21、套筒;22、防滑纹;31、升降杆;
32、第一驱动装置;41、第三驱动装置;42、基座;43、旋转体;44、转盘;4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8]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升降机构、旋转机构、除尘机构与控制器的配合,可由控制器自动控制升降和除尘机构的旋转,通过在转盘上设置除尘机构,可实现对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树枝及叶片上的灰尘的冲洗;人通过手持支架可将该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方便地移动到不同位置。
[0019]请参照图1和图2,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包括控制器、手持支架、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和除尘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旋转机构、除尘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手持支架上,所述旋转机构固定在升降机构顶端;
[0020]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盘44,所述除尘机构包括花洒头11、水管12、水栗和储水箱13,所述花洒头固定在转盘上,所述水管的一端与花洒头连接,水管另一端与水栗连接,所述水栗设置在储水箱内;
[0021]所述手持支架为一套筒21,套筒外壁设有防滑纹22。所述花洒头上均布有多个出水口 Ill0
[0022]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升降机构、旋转机构、除尘机构与控制器的配合,可由控制器自动控制升降和除尘机构的旋转,通过在转盘上设置除尘机构,除尘机构包括花洒头、水管、水栗和储水箱,可实现对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树枝及叶片上的灰尘的冲洗;人通过手持支架可将该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方便地移动到不同位置。
[0023]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升降杆设置在套筒上方,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杆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0024]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的最大高度为15?20m。
[0025]进一步的,还包括摄像机构和无线模块,所述摄像机构固定在旋转机构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摄像机构和无线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用于与控制终端通讯。
[0026]由上述描述可知,转盘上设置有摄像机构,摄像机构可以是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摄像头,使得树下的人可以通过控制终端观察到树枝和叶片的位置情况。
[002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41、基座42和旋转体43,所述旋转体可旋转地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基座底部开口,所述旋转体的底部设置有转轴45,所述转轴穿过基座底部的开口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转盘固定在旋转体的顶部。
[0028]第二驱动装置为四个气缸(也可以是四个以上),气缸与转轴连接,可从多个角度控制旋转体的转动。第一驱动装置为电机。
[0029]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纹为沿套筒外壁周向设置的凸起。
[0030]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包括控制器、手持支架、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和除尘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旋转机构、除尘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手持支架上,所述旋转机构固定在升降机构顶端;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盘,所述除尘机构包括花洒头11、水管12、水栗和储水箱13,所述花洒头固定在转盘上,所述水管的一端与花洒头连接,水管另一端与水栗连接,所述水栗设置在储水箱内;所述手持支架为一套筒21,套筒外壁设有防滑纹22。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31和第一驱动装置32,所述升降杆设置在套筒上方,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杆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升降杆的最大高度为15?20m。还包括摄像机构和无线模块,所述摄像机构固定在旋转机构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摄像机构和无线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用于与控制终端通讯。所述防滑纹为沿套筒外壁周向设置的凸起。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41、基座42、旋转体43,所述旋转体可旋转地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基座底部开口,所述旋转体的底部设置有转轴45,所述转轴穿过基座底部的开口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转盘固定在旋转体的顶部。第二驱动装置为四个气缸(也可以是四个以上),气缸与转轴连接,可从多个角度控制旋转体的转动。
[00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升降机构、旋转机构、除尘机构与控制器的配合,可由控制器自动控制升降和除尘机构的旋转,通过在转盘上设置除尘机构,除尘机构包括花洒头、水管、水栗和储水箱,可实现对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树枝及叶片上的灰尘的冲洗;人通过手持支架可将该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方便地移动到不同位置。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手持支架、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和除尘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旋转机构、除尘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手持支架上,所述旋转机构固定在升降机构顶端;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盘,所述除尘机构包括花洒头、水管、水栗和储水箱,所述花洒头固定在转盘上,所述水管的一端与花洒头连接,水管另一端与水栗连接,所述水栗设置在储水箱内; 所述手持支架为一套筒,套筒外壁设有防滑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升降杆设置在套筒上方,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杆在竖直方向上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的最大高度为15?20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机构和无线模块,所述摄像机构固定在旋转机构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摄像机构和无线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用于与控制终端通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纹为沿套筒外壁周向设置的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可冲走行道树叶片及枝干表面灰尘的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包括控制器、手持支架、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和除尘机构,升降机构、旋转机构、除尘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升降机构固定在手持支架上,旋转机构固定在升降机构顶端;旋转机构包括转盘,除尘机构包括花洒头、水管、水泵和储水箱,手持支架为一套筒,套筒外壁设有防滑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升降机构、旋转机构、除尘机构与控制器的配合,可由控制器自动控制升降和除尘机构的旋转,通过在转盘上设置除尘机构,可实现对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树枝及叶片上的灰尘的冲洗;人通过手持支架可将该手持式行道树除尘装置方便地移动到不同位置。
【IPC分类】B08B3/02
【公开号】CN205217465
【申请号】CN201521069308
【发明人】林海
【申请人】林海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