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沉淀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3832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附沉淀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附沉淀塔,包括澄清池体、第二反应室、第一反应室、喉管、承重柱和进水管,所述承重柱的上方焊接有承重圈,承重圈内设有澄清池体,所述澄清池体的底部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上端的喷嘴与喉管底端的喇叭口连接,所述喉管的上端与第一反应室连通,第一反应室的外侧设有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二反应室的底端安装有排泥管,第二反应室的底端的外侧设有污泥室,所述澄清池体的上表面焊接有三角堰,澄清池体的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清水槽,所述澄清池体的上端固定有行道,且行道的一端设有扶梯。本实用新型通过三角堰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阻挡在澄清池体内,避免进入清水槽中造成二次污染,沉淀效果好。
【专利说明】
一种吸附沉淀塔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吸附沉淀塔。
【背景技术】
[0002]长期以来,工业污水一直是制约工业快速发展的问题之一,且如何处理工业污水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所以,如何对工业污水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回收水资源和纤维,变废为宝,产生良好经济效益,一直以来是国内外专家努力的课题。沉淀塔是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多为分离颗粒较细的污泥,可用在污水生化处理前后。但是现有的沉淀塔对污泥中分解出悬浮物和漂浮物难以分离,从而会再次沉淀,产生二次污染,沉淀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沉淀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附沉淀塔,包括澄清池体、第二反应室、第一反应室、喉管、承重柱和进水管,所述承重柱的上方焊接有承重圈,承重圈内设有澄清池体,所述澄清池体的底部安装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一侧安装有排空管,所述进水管通过上端的喷嘴与喉管底端的喇叭口连接,所述喉管的上端与第一反应室连通,第一反应室的外侧设有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二反应室的底端安装有排泥管,第二反应室的底端的外侧设有污泥室,所述澄清池体的上表面焊接有三角堰,澄清池体的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清水槽,清水槽的底部连接有清水管,所述澄清池体的上端固定有行道,行道的两侧设有护栏,且行道的一端设有扶梯。
[0005]优选的,所述三角堰将澄清池体的上表面均匀分为八个扇形,且相邻扇形之间设有水槽,,水槽与清水槽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三角堰的高度小于第二反应室的高度。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室的截面呈梯形,且第一反应室的底端的直径小于第一反应室的上端的直径。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反应室、第一反应室以及喉管的轴线均与澄清池体的轴线重合。
[0009]优选的,所述污泥室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排泥管连通。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通过三角堰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阻挡在澄清池体内,避免进入清水槽中造成二次污染,沉淀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4]图中:1-扶梯;2-行道;3-护栏;4-澄清池体;5-清水槽;6_清水管;7_二角堰;8_第二反应室;9-第一反应室;I O-喉管;11_喇叭口 ; 12-污泥室;13-承重圈;14-排泥管;15-承重柱;16-喷嘴;17-排空管;18-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吸附沉淀塔,包括澄清池体4、第二反应室8、第一反应室9、喉管10、承重柱15和进水管18,承重柱15的上方焊接有承重圈13,承重圈13内设有澄清池体4,澄清池体4的底部安装有进水管18,且进水管18的一侧安装有排空管17,进水管18通过上端的喷嘴16与喉管1底端的喇叭口 11连接,喉管1与第一反应室9连通,第一反应室9的截面呈梯形,且第一反应室9的底端的直径小于第一反应室9的上端的直径,第一反应室9的外侧设有第二反应室8,第二反应室8、第一反应室9以及喉管10的轴线均与澄清池体4的轴线重合,第二反应室8的底端安装有排泥管14,第二反应室8的底端的外侧设有污泥室12,污泥室12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排泥管14连通,澄清池体4的上表面焊接有三角堰7,三角堰7将澄清池体4的上表面均匀分为八个扇形,且相邻扇形之间设有水槽,水槽与清水槽5连通,三角堰7的高度小于第二反应室8的高度,澄清池体4的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清水槽5,清水槽5的底部连接有清水管6,澄清池体4的上端固定有行道2,行道2的两侧设有护栏3,且行道2的一端设有扶梯I。
[0017]工作原理;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管18进入喉管10,通过喉管10将污水导入第一反应室9中进行初次沉淀处理,处理结束后的污水溢流至第二反应室8中进行二次沉淀处理,二次沉淀处理后的污水溢流至三角堰7围成的扇形中,通过三角堰7对二次沉淀处理后的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进行阻挡,最后,处理后的清水溢出三角堰7进入清水槽5,并通过清水管6排出。
[001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主权项】
1.一种吸附沉淀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澄清池体(4)、第二反应室(8)、第一反应室(9)、喉管(10)、承重柱(15)和进水管(18),承重柱(15)的上方焊接有承重圈(13),承重圈(13)内设有澄清池体(4),澄清池体(4)的底部安装有进水管(18),且进水管(18)的一侧安装有排空管(17),进水管(18)通过上端的喷嘴(16)与喉管(10)底端的喇叭口(11)连接,喉管(10)与第一反应室(9)连通,第一反应室(9)的外侧设有第二反应室(8),第二反应室(8)的底端安装有排泥管(14),第二反应室(8)的底端的外侧设有污泥室(12),澄清池体(4)的上表面焊接有三角堰(7 ),澄清池体(4)的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清水槽(5 ),清水槽(5 )的底部连接有清水管(6),澄清池体(4)的上端固定有行道(2),行道(2)的两侧设有护栏(3),且行道(2)的一端设有扶梯(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沉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堰(7)将澄清池体(4)的上表面均匀分为八个扇形,且相邻扇形之间设有水槽,水槽与清水槽(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沉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堰(7)的高度小于第二反应室(8)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沉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室(9)的截面呈梯形,且第一反应室(9)的底端的直径小于第一反应室(9)的上端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沉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室(8)、第一反应室(9)以及喉管(10)的轴线均与澄清池体(4)的轴线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沉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室(12)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排泥管(14)连通。
【文档编号】C02F9/04GK205528147SQ201620342732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2日
【发明人】李建, 张恒, 裴虎成
【申请人】四川恒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