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泥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6734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刮泥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刮泥的装置,是以等间距的方式布设刮泥板,且使第1、3、5、7...支等单数支的刮泥板联结为第一刮泥单元而连动,并使第2、4、6、8...支等双数支刮泥板联结为第二刮泥单元而连动;且当第一刮泥单元向前作刮泥动作时,第二刮泥单元是同时向后作铲泥动作,污泥将在两刮泥单元的作用下,有效地越过第二刮泥单元而前进;并当两刮泥单元完成所设定的行程时,第二刮泥单元将向前作刮泥动作而复位,第一刮泥单元则同时向后作铲泥动作,此时,适才刚越过第二刮泥单元的污泥,将在两刮泥单元的作用下,有效地越过第一刮泥单元而继续前进;故具有连续刮泥前进的特性。
本装置的刮泥板的布设间距为S,第一刮泥单元的行程为L1,第二刮泥单元的行程为L2,第一刮泥单元的二分之一行程为X1,第二刮泥单元的二分之一行程为X2,而刮泥板的断面宽度为W;故本实用新型装置有下列的关系式若第一刮泥单元的行程与第二刮泥单元的行程为相同时,亦即L1=L2、X1=X2;当两刮泥单元完成所设定的行程时,为防止前后刮泥板发生碰撞,则相互靠近的相邻两刮泥板之间必须预设有防撞间隙K值,以作为设计因子;因此X1+X2+W+K=S由于,L1=L2、X1=X2,故X1+X2+W+K=L1+W+K=SL1<<S且L2<<S而即使第一刮泥单元的行程与第二刮泥单元的行程为不相同时,亦即L1≠L2、X1≠X2;当两刮泥单元完成所设定的行程时,亦将因刮泥板的断面宽度W及「防撞间隙」K值的存在,而仍使得L1<<S且L2<<S2.背景技术下面是常用刮泥的装置的原理、动作方式及功能常用的刮泥的装置可分为链条式与往复式等两种,由于链条式在造价上较为昂贵,且施工困难度高,所需的装设空间也十分大,几乎占满整个池子及设备,其原理、动作方式及功能都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故而从略,现仅就往复式的常用装置,概述如下常用的刮泥的往复式刮泥方法和装置,是将所布设的刮泥板全部联结为同一刮泥单元而连动,动作方式如图21至图25所示,刮泥板A,B,C,D联结为同一刮泥单元1而连动,且都具有斜面a,泥砂2并持续沉降;当刮泥单元1尚未动作时,刮泥板B,C,D位于如图21所示的位置;当刮泥单元1开始动作向前移动时,刮泥板B,C将移动至如图22所示的位置,并刮动沈积于池底3的污泥4;当刮泥单元1继续向前移动时,刮泥板A,B,C将移动至如图23所示的位置,并完成前进的行程,使已刮动污泥5前进至此,而结束刮泥的动作;而当刮泥单元1开始向后复位时,刮泥板A,B,C将移动至如图24所示的位置,已刮动污泥5的部份污泥6将沿其斜面a越过刮泥板A,B,C;当刮泥单元1继续向后复位时,刮泥板B,C,D将移动至如图25所示的位置,并完成复位的行程;循环操作图22至图25所示的动作,即可达到刮泥前进的目的。
由于上述常用装置存在有两项重大缺点,因此实施在实际的工程上,其效果并不理想而亟待改进,如图21至图25所示,其缺点为I、在原理及动作方式上,已然存有缺点,并将导致功能上的不完备在当刮泥单元1复位时,刮泥板A,B,C,D如第24图所示向后移动,已刮动污泥5虽然会有部份污泥6沿着斜面a越过刮泥板A,B,C,D而具有铲泥功效,但同时意味着已刮动污泥5扣除掉部份污泥6后所剩余的污泥,也将因刮泥板A,B,C,D向后移动之势,而被推回原位;因此,刮泥板A,B,C,D在往复的循环动作间,其刮泥及铲泥会有相当程度的抵消现象,亦即当刮泥板A,B,C,D复位而铲泥时,会将前次未越过刮泥板A,B,C,D的污泥推回原位,而削减前次的刮泥功效,其效果并不理想。II、在实体的设计上,刮泥单元的行程必需大于刮泥板的布设间距,所需的液压缸的行程较大通常实施在实际的工程上时,一般所采用刮泥单元的行程约为70cm左右,而刮泥板的布设间距约为50cm左右,亦即刮泥板A必须要行进至超过刮泥板B未移动前的位置,且超过的距离约在20cm左右,其刮泥功效方可达成,否则刮泥前进的效果不彰;故一般在实体的设计上,所需的液压缸的行程较大,成本较高,且就机构设计的考量而言,较大的行程,不仅需考虑增加传动组件的强度(因各连杆构件之尺寸较长),且亦需考虑增加传动组件的刚性(因各连杆构件的动作幅度较大);再者,常用者因受到刮泥单元的行程必需大于刮泥板的布设间距的设计限制,故刮泥板的布设数量较多,并不理想。
3.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等间距的方式布设刮泥板,且使第1、3、5、7...支等单数支的刮泥板联结为第一刮泥单元而连动,并使第2、4、6、8...支等双数支刮泥板联结为第二刮泥单元而连动;且两刮泥单元呈对向移动的往复运动,而具有连续刮泥前进特性的刮泥的方法和装置,且该方法及装置明显具备下列优点、特征、目的及功效01、刮泥前进的功效明确每次作动时,两刮泥单元同时进行刮泥及铲泥的动作,此一复合式动作将确实达到刮泥前进的功效,没有常用的抵消现象产生,刮泥功效不但未有削减,在每次作动时,反而因刮泥及铲泥动作同时在两刮泥单元间进行,而使
得刮泥前进的功效远比常用的方法和装置要好。0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L1<<S且L2<<S的关系式,亦即刮泥板的布设间距S远大于第一刮泥单元的行程为L1,且亦可远大于第二刮泥单元的行程为L2;此关系式明显具有以下的优点及功效的增进a、若刮泥板的布设间距S是采用常用的布设间距,而有相同的布设数量时,因L1<<S且L2<<S,则所需的液压缸行程必定远小于常用装置,且就机构设计的考量而言,较小的行程,不仅可令是统更为稳定之外,传动组件所需考虑的强度及刚性,也比常用的要小,故成本将大幅降低。
b、若第一刮泥单元的行程L1及第二刮泥单元的行程L2是采用常用的行程,而使用相同行程的液压缸时,因L1<<S且L2<<S,则刮泥板的布设间距S必然增加,所需布设的刮泥板数量,必定少于常用数量,故将大幅节省安装成本及工时。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所采行的技术手段为该方法,是以等间距的方式布设刮泥板,且使第1、3、5、7...支等单数支的刮泥板联结为第一刮泥单元而连动,并使第2、4、6、8...支等双数支刮泥板联结为第二刮泥单元而连动;且刮泥板的布设间距S、第一刮泥单元的行程L1、及第二刮泥单元的行程L2,具有L1<<S且L2<<S的关系式;且两刮泥单元呈对向移动的往复运动,而具有连续刮泥前进的特性;而该装置,至少包含第一刮泥单元、第二刮泥单元、及传动单元等;其中该第一刮泥单元,是具有第1、3、5、7...支等单数支刮泥板,且藉由第一固定构件与第一传动杆联结成同一单元而连动;该第二刮泥单元,是具有第2、4、6、8...支等双数支刮泥板,且藉由第二固定构件与第二传动杆联结成同一单元而连动;且传动单元可令第一传动杆及第二传动杆呈对向移动的往复运动;使得当第一刮泥单元向前作刮泥动作时,第二刮泥单元是同时向后作铲泥动作;并在两刮泥单元完成所设定的行程时,第二刮泥单元可向前作刮泥动作而复位,第一刮泥单元则同时向后作铲泥动作;而在两刮泥单元的往复循环运动下,构成一可连续刮泥前进的装置。
4.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刮泥板位于初始布设位置,且泥砂开始沉降的示意图;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刮泥单元自初始布设位置向前刮泥,而第二刮泥单元自初始布设位置同时向后铲泥的动作示意图;图7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刮泥单元向前刮泥前进,而第一刮泥单元同时向后铲泥的动作示意图;图8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刮泥单元向前刮泥前进,而第二刮泥单元同时向后铲泥的动作示意图;图9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且刮泥板位于初始布设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刮泥单元向前移动,而第二刮泥单元同时向后移动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刮泥单元向前移动,而第一刮泥单元同时向后移动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传动单元」实施于池末端的纵向示意图;图12A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传动单元」实施于池前端的纵向示意图;图13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限制单元」实施于池末端的纵向示意图;图13A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限制单元」实施于池前端的纵向示意图;图14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限制单元」实施于池末端的横向示意图;图14A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限制单元」实施于池前端的横向示意图;图14B是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构件」上可设有「调节孔」的实施示意图;图15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滑轨单元」实施例的横向示意图;图16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滑轨单元二」实施例的横向示意图;图17是为本实用新型「刮泥板」的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17A是为本实用新型「刮泥板」的第二实施例的刮泥动作示意图;图18是为本实用新型「刮泥板」的第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19是为本实用新型「刮泥板」的第四实施例的刮泥动作示意图;图20是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单元」的第二实施例实施于池末端的纵向示意图;图21至图25是为常用「往复式刮泥方法和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2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刮泥板布设示意图、及刮泥单元的行程与刮泥板的布设间距的关系位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刮泥单元10是由刮泥板11、刮泥板12、...等单数支的刮泥板联结而连动,而第二刮泥单元20是由刮泥板21、刮泥板22、...等双数支的刮泥板联结而连动,且刮泥板11、刮泥板21、刮泥板12、及刮泥板22的布设间距S皆为等距,刮泥板11并具有铲泥面111及刮泥面112,刮泥板21并具有铲泥面211及刮泥面212,刮泥板12并具有铲泥面121及刮泥面122,刮泥板22并具有铲泥面221及刮泥面222;当第一刮泥单元10自初始布设位置向前作刮泥动作时,行程为X1,第二刮泥单元20并同时自初始布设位置向后作铲泥动作,行程为X2,而刮泥板的断面宽度为W,且为防止前后刮泥板发生碰撞,在相互靠近的相邻两刮泥板之间预设有防撞间隙K;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X1+X2+W+K=S的关系式。
参见图3至图4所示,是为第二刮泥单元向前移动,而第一刮泥单元同时向后移动的关系位置示意图、及第一刮泥单元向前移动,而第二刮泥单元同时向后移动的关系位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当第二刮泥单元20向前移动,完成行程L2,第一刮泥单元10向后移动,完成行程L1,且L1=2×X1、L2=2×X2;因此,若第一刮泥单元10的行程L1与第二刮泥单元20的行程L2为相同时,亦即L1=L2、X1=X2;则X1+X2+W+K=L1+W+K=S,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L1<<S且L2<<S的关系式;而即使L1≠L2、X1≠X2,由于刮泥板的断面宽度W的存在,亦即W≠0,所以,仍然可得L1<<S且L2<<S的关系式。
参见图5至图8所示;刮泥板11,21,12,22位于初始布设位置,且泥砂50开始沉降,如图5所示;当第一刮泥单元10向前作刮泥动作时,刮泥板11、刮泥板12、...等单数支的刮泥板将刮动泥砂50,且第二刮泥单元20同时向后作铲泥动作,刮泥板21、刮泥板22、...等双数支的刮泥板将铲动泥砂50,污泥51在两刮泥板11,21的作用下,将有效地越过刮泥板21而前进,如图6所示;并当两刮泥单元10,20完成所设定的行程时,第二刮泥单元20将向前作刮泥动作而复位,第一刮泥单元10则同时向后作铲泥动作,此时,适才刚越过刮泥板21的污泥51,将在两刮泥板21,12的作用下,有效地越过刮泥板12而继续前进,如图7所示;当两刮泥单元10,20再次完成所设定的行程时,第一刮泥单元10向前作刮泥动作,第二刮泥单元20则同时向后作铲泥动作,此时,适才刚越过刮泥板12的污泥51,将在两刮泥板12,22的作用下,有效地越过刮泥板22而继续前进;因此,刮泥单元在每次作动时,两刮泥单元10,20间同时进行有「刮泥」及「铲泥」的复合式动作,而确实达到刮泥前进的功效;故具有连续刮泥前进的特性。
参见图9至图11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装置至少包含第一刮泥单元10,是具有刮泥板11、刮泥板12、...等单数支的刮泥板,且藉由第一固定构件13与第一传动杆14联结成同一单元而连动,且刮泥板11具有铲泥面111及刮泥面112,刮泥板12具有铲泥面121及刮泥面122;第二刮泥单元20,是具有刮泥板21、刮泥板22、...等双数支的刮泥板,且藉由第二固定构件23与第二传动杆24联结成同一单元而连动,且刮泥板21具有铲泥面211及刮泥面212,刮泥板22具有铲泥面221及刮泥面222;且刮泥板11、刮泥板21、刮泥板12、及刮泥板22的布设间距S皆为等距,池底并设有池底轨道30,以防止直接与池底磨擦;传动单元40(图未出示),可令两刮泥单元10,20呈对向移动的往复运动,而连续刮泥前进。
根据本实用新型装置,当传动单元40令第一传动杆14向前作动时,传动单元40同时令第二传动杆24向后作动;因此,第一刮泥单元10向前移动,且第二刮泥单元20同时向后移动,则刮泥板11与刮泥板21呈对向移动而相互靠近,且刮泥板12与刮泥板22亦呈对向移动而相互靠近,如图10所示;当传动单元40令第二传动杆24向前作动时,传动单元40同时令第一传动杆14向后作动;因此,第二刮泥单元20向前移动,且第一刮泥单元10同时向后移动,则刮泥板11与刮泥板21呈对向远离,刮泥板12与刮泥板22亦呈对向远离,且刮泥板21与刮泥板12呈对向移动而相互靠近,如第11图所示;重复上述图10至图11所示的往复运动,则可连续刮泥前进。
参见图12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传动单元」实施在池末端的纵向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传动单元40,是由连杆41、连杆42及连杆44所组成,并由枢接件43枢固,且设置于接近末端池墙7之处,末端池墙7与池底3的角落也可进一步设有一倾斜体RC;连杆41的末端由枢轴16枢设于第一传动杆14的固定构件15,而传动第一刮泥单元10;连杆42的末端由枢轴26枢设于第二传动杆24的固定构件25,而传动第二刮泥单元20;使第一刮泥单元10及第二刮泥单元20可因连杆44的升降运动,而作对向移动的往复运动,以连续刮泥前进。
参见图12A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传动单元」实施于池前端的纵向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传动单元40,也可设置于接近前端池墙8之处,前端池墙8与池底3之间则设有一污泥坑8’。
参见图13、14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限制单元」实施于池末端的纵向、及横向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装置进一步可设有一限制单元60,以确保连杆41、连杆42之移动路径,使第一刮泥单元10及第二刮泥单元20受到良好的导引,并避免连杆44的垂直向分力直接施于第一刮泥单元10及第二刮泥单元20上;该限制单元60,可由两限制部61,61’所构成,其中该限制部61,设有上轨道62、下轨道63、及滑轮64,滑轮64枢设于枢轴16上与连杆41连动,并由上、下轨道62,63限制滑轮64之移动路径,且上、下轨道62,63可供滑轮64移动的长度需大于刮泥所需的行程;该限制部61,进一步可设有固定架65、固定座66、及支撑架69,以固定上、下轨道62,63,并将限制部61装置于池底3,且刮板17的配置应与支撑架69之间,保持适当间隙;该限制部61,又进一步可具有一调整座67、及数支调整螺栓68,以适度调整上、下轨道62,63的高程(E.L.);池底3则进一步也可设有一倾斜体RC’;另该限制部61’,在构成上与上述的限制部61相同,只有滑轮64’是枢设于枢轴26上,而与连杆42连动。
参见图13A、14A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限制单元」实施于池前端的纵向、及横向示意图;如图所示,限制单元60也可配合图12A所示的传动单元40,而设置于接近前端池墙8之处。
参见图14B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构件」上可设有「调节孔」的实施示意图;如图所示,固定构件15进一步也可设有一调节孔151,且枢轴16上进一步也可设有两固定片161,162,如图14、14A所示;同此,固定构件25、枢轴26也可为设有一调节孔及两固定片。
参见图15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滑轨单元」实施例的横向示意图;当池体的纵向长度较长时,本实用新型装置进一步可配合图14所示的传动单元40,而相对于池中或于池前端的适当位置处,设置一滑轨单元70;如图所示,第一刮泥单元10可于池中或于池前端的适当位置处,设有固定构件15’及枢轴16’,且该滑轨单元70,在构成上进一步可如同上述图14所示的限制部61,只有滑轮74是枢设于枢轴16’上,且刮板18的配置应与支撑架79之间,保持适当间隙;同此,滑轨单元70也可配合图14A所示的传动单元40,而相对设置于池中或于池末端的适当位置处。
参见图16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滑轨单元二」实施例的横向示意图;当池体的横向宽度较宽时,本实用新型装置进一步可于侧面池墙9的适当位置处,设置一对滑轨单元二80;如图所示,该滑轨单元二80设有上轨道82、下轨道83、及滑轮84,滑轮84枢设于枢轴16的延伸轴上,并由上、下轨道82,83限制滑轮84的移动路径,且上、下轨道82,83可供滑轮84移动的长度需大于刮泥所需的行程;该滑轨单元二80,进一步可设有固定架85、固定座86、及支撑架89,以固定上、下轨道82,83,并将滑轨单元二80装置于池底3,且刮板17的配置应与支撑架89之间,保持适当间隙;该滑轨单元二80,又进一步可具有一调整座87、及数支调整螺栓88,以适度调整上、下轨道82,83的高程(E.L.);池底3则进一步也可设有一倾斜体RC”同此,滑轨单元二80可配合各枢轴的需要而设置。
参见图17、17A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刮泥板」的第二实施例剖面、及刮泥动作示意图标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刮泥板90,进一步可为一简化的板体,且具有下折边90a利于铲泥,并具有上折边90b作为固定端及结构补强,当刮泥板90位于初始的布设位置时,刮泥板90之间距为布设间距S;如图17A所示,当刮泥板90作对向移动的刮泥动作时,移动的行程为X,且为防止前后刮泥板发生碰撞,在相互靠近的相邻两刮泥板之间预设有防撞间隙K’,因此,可得X+X+K’<S的关系式,即L+K’<S,亦即L<S。
参见图18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刮泥板」的第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刮泥板92,进一步也可为一简化的翼板体,且适当间隔具有结构补强肋92a。
参见图19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刮泥板」的第四实施例的刮泥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刮泥板94,进一步可为一简化的板体,且具有下折角94a,并具有上折角94b,当刮泥板94作对向移动的刮泥动作时,移动的行程为X,且为防止前后刮泥板发生碰撞,在相互靠近的相邻两刮泥板之间预设有防撞间隙K”,因此,亦可得X+X+K”<S的关系式,即L+K”<S,亦即L<S。
参见图20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单元」的第二实施例实施于池末端的纵向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传动单元40,进一步可由连杆44、从动件45、支架46、连杆47、及连杆48所构成,从动件45由枢接件451枢设于支架46上,且连杆47藉由枢接件471枢设于从动件45上,连杆48藉由枢接件481枢设于从动件45上,连杆44则藉由枢接件441枢设于从动件45上;连杆47的末端由枢轴16枢设于第一传动杆14的固定构件15,而传动第一刮泥单元10;连杆48的末端由枢轴26枢设于第二传动杆24的固定构件25,而传动第二刮泥单元20;使第一刮泥单元10及第二刮泥单元20可因连杆44的升降运动,而作对向移动的往复运动,以连续刮泥前进;且根据本实用新型装置,即使L1≠L2、X1≠X2,由于刮泥板的断面宽度W及防撞间隙K的存在,亦即W≠0且K≠0,所以,仍然可得L1<<S且L2<<S的关系式。
本实用新型在刮泥前进功效上的优点的确立,是由于本实用新型装置在每次作动时,两刮泥单元作对向移动,而同时进行「刮泥」及「铲泥」的动作,此一复合式动作将确实达到刮泥前进的功效,没有常用的抵消现象产生。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具有L1<<S且L2<<S的关系式,亦即刮泥板的布设间距S是可远大于第一刮泥单元的行程为L1,且亦可远大于第二刮泥单元的行程为L2;在实际的工程实务上,此一关系式为一重要的「设计因子」,即第一、设计者在设计此设备时,若刮泥板的布设间距S是采用常用的布设间距,则实施在同一池体时,与常用的设备有相同的布设数量,此时,由于L1<<S且L2<<S,则所需选用的液压缸,在行程上可远小于常用液压缸,且是统较为稳定,传动组件所需设计的强度及刚性也比常用的要小;第二、设计者在设计此设备时,若第一刮泥单元的行程L1及第二刮泥单元的行程L2是采用常用的行程,而选用与常用的相同行程的液压缸时,此时,由于L1<<S且L2<<S,则刮泥板所需的布设间距S必可增加,设计此设备所需布设的刮泥板数量,必定可少于常用的刮泥板数量。
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提供一种以等间距的方式布设刮泥板,且使第1、3、5、7...支等单数支的刮泥板联结为第一刮泥单元而连动,并使第2、4、6、8...支等双数支刮泥板联结为第二刮泥单元而连动;且当第一刮泥单元向前作刮泥动作时,第二刮泥单元是同时向后作铲泥动作,污泥将在两刮泥单元的作用下,有效地越过第二刮泥单元而前进;并当两刮泥单元完成所设定的行程时,第二刮泥单元将向前作刮泥动作而复位,第一刮泥单元则同时向后作铲泥动作,此时,适才刚越过第二刮泥单元的污泥,将在两刮泥单元的作用下,有效地越过第一刮泥单元而继续前进,故具有连续刮泥前进的特性。
权利要求1.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刮泥单元、第二刮泥单元、及传动单元等;其中,该第一刮泥单元,具有第1、3、5、7...支等单数支刮泥板,且藉由第一固定构件与第一传动杆联结成同一单元而连动;该第二刮泥单元,具有第2、4、6、8...支等双数支刮泥板,且藉由第二固定构件与第二传动杆联结成同一单元而连动;且传动单元可令第一传动杆及第二传动杆呈对向移动的往复运动;使得当第一刮泥单元向前作刮泥动作时,第二刮泥单元是同时向后作铲泥动作;并于两刮泥单元完成所设定的行程时,第二刮泥单元可向前作刮泥动作而复位,第一刮泥单元则同时向后作铲泥动作;而在两刮泥单元的往复循环运动下,构成一可连续刮泥前进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刮泥板的布设间距为等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刮泥板,进一步为具有铲泥面及刮泥面的板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刮泥板,进一步为一具有下折边及上折边的板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刮泥板,进一步预设有防撞间隙K’。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刮泥板,进一步为一简化的翼板体,且适当的间隔距离设有结构补强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刮泥板,进一步为一具有下折角及上折角的板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刮泥板,进一步预设有防撞间隙K”。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单元,进一步由连杆(41)、连杆(42)及连杆(44)所组成,并由枢接件(43)枢固,且连杆(41)的末端由枢轴(16)枢设在第一传动杆(14)的固定构件(15),连杆(42)的末端则由枢轴(26)枢设在第二传动杆(24)的固定构件(25),并设置在接近末端池墙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单元,进一步设置在接近前端池墙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单元,进一步由连杆(44)、从动件(45)、支架(46)、连杆(47)、及连杆(48)所构成,从动件(45)由枢接件(451)枢设在支架(46)上,且连杆(47)藉由枢接件(471)枢设在从动件(45)上,连杆(480)藉由枢接件(481)枢设在从动件(45)上,连杆(44)则藉由枢接件(441)枢设在从动件(45)上;连杆(47)的末端由枢轴(16)枢设在第一传动杆(14)的固定构件(15),连杆(48)的末端则由枢轴(26)枢设在第二传动杆(24)的固定构件(25),并设置在接近末端池墙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单元,进一步设置在接近前端池墙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配合传动单元的设置位置而配置安装的限制单元,以确保连杆(41)、连杆(42)的移动路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刮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限制单元,是由两限制部(61),(61’)所构成,且该限制部(61),设有上轨道(62)、下轨道(63)、及滑轮(64),滑轮(64)枢设在枢轴(16)上与连杆(41)连动,并由上、下轨道(62),(63)限制滑轮(64)的移动路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制部(61),进一步设有固定架(65)、固定座(66)、及支撑架(69),以固定上、下轨道(62),(63),并将限制部(61)装置在池底(3),且刮板(17)的配置应与支撑架(69)之间保持适当间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制部(61),进一步具有一调整座(67)、及数支调整螺栓(68),以适度调整上、下轨道(62),(63)的高程(E.L.)。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刮泥的装置,特征在于该限制部(61’),在构成上与限制部(61)相同,只有滑轮(64’)是枢设在枢轴(26)上,而与连杆(42)连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轴,进一步设有两固定片,且该固定构件,进一步设有一调节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滑轨单元,且该滑轨单元并配合限制单元的设置位置,而配置按装在池中的适当位置,或相对于限制单元的另一池端的适当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轨单元,在构成上与限制部(61)相同,只有滑轮(74)是枢设在枢轴(16’)上,且刮板(18)的配置应与支撑架(79)之间保持适当间隙。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滑轨单元二,且该滑轨单元二并配合限制单元及滑轨单元的设置位置,而配置按装在侧面池墙的适当位置处;且该滑轨单元二,设有上轨道(82)、下轨道(83)、及滑轮(84),滑轮(84)枢设在枢轴(16)的延伸轴上,并由上、下轨道(82),(83)限制滑轮(84)的移动路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轨单元二,进一步设有固定架(85)、固定座(86)、及支撑架(89),以固定上、下轨道(82),(83),并将滑轨单元二(80)装置在池底(3),且刮板(17)的配置应与支撑架(89)之间,保持适当间隙。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刮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轨单元二,进一步具有一调整座(87)、及数支调整螺栓(88),以适度调整上、下轨道(82),(83)的高程(E.L.)。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刮泥装置,以等间距的方式布设刮泥板,且使第1、3、5、7…支等单数支的刮泥板联结为第一刮泥单元而连动,并使第2、4、6、8…支等双数支刮泥板联结为第二刮泥单元而连动;且当第一刮泥单元向前作刮泥动作时,第二刮泥单元是同时向后作铲泥动作,污泥将在两刮泥单元的作用下,有效地越过第二刮泥单元而前进;并当两刮泥单元完成所设定的行程时,第二刮泥单元将向前作刮泥动作而复位,第一刮泥单元则同时向后作铲泥动作,此时,适才刚越过第二刮泥单元的污泥,将在两刮泥单元的作用下,有效地越过第一刮泥单元而继续前进;因此具有连续刮泥前进的特性。
文档编号B01D21/00GK2503961SQ0123197
公开日2002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9日
发明者王国旭 申请人:王国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