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式高恒温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335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控式高恒温滤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板,主要用于染料、填充料、硬脂酸盐、高岭土、煤矿石、化工、环保、冶炼、果汁、果胶、药品制备等。
背景技术
公告号CN2061479、名称“一种外柔内刚的压滤机滤板”,该滤板用钢板铆焊成骨架周围热合橡胶而成。其不足之处一是过滤片采用橡胶,当过滤物料温度过高、压力过大时,其过滤片极易损坏,不适应在高温、高压或低温、高压状态下工作;二是可控恒温板芯采用钢板铆焊成骨架结构,对要求在较高温或低温状态下进行处理的物料则毫无办法。具体表现在有的物料过滤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保证其流动性,否则将造成液体物料结晶而无法过滤压榨;有的物料由于受其化学性质的影响,过滤只能在低温状态下进行,否则将造成物料过滤过程中,由于受其温度的影响,所过滤的物料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等等,这些技术难题在背景技术尚无法解决。无法解决的原因在于背景技术中无法解决隔膜与可控恒温板芯的过盈密封结合,特别是与隔膜与金属可控恒温板芯的过盈密封结合。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一是将背景技术中的橡胶过滤片设计成金属过滤片,以满足其抗温、抗压性;二是将背景技术中的钢板骨架结构设计成具有散热或制冷功能的可控恒温板芯,以满足不同物料过滤时所要求的不同温度,物料能够根据需要在高温、高压或低温、高压状态下正常过滤、并且使所过滤的物料化学性质的不发生变化。
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之一,从根本上改变隔膜与板芯的密封结合部,将背景技术中的隔膜与板芯的面嵌合密封结构,设计成隔膜与板芯的侧面的扣接密封结合结构。隔膜在形状设计上呈带翻边的盖状结构(形象比喻),该带翻边的盖状结构的隔膜及隔膜中各孔的翻边套在板芯周边侧面及板芯中各孔侧面,其隔膜的翻边成为板芯周边的侧面及板芯中各孔的侧面。该密封结合部可以设计成各式各样的嵌合结构,也可以设计成嵌合结构与线密封结构相结合的密封结构,还可以设计成嵌合结构与热密封结构相结合的密封结构,还可设计成嵌合结构与线密封结构、热密封结构相结合的密封结构。带沿盖状结构隔膜与板芯周边侧面密封固定结合部间90度左右夹角的设计,其阻尼效果最佳,不仅将流体传导的压力大幅度的阻尼减小,而且使之渗出的流体压力远远小于位于板芯周边侧面-----隔膜与板芯的密封固定结合力,为从根本上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隔膜鼓膜压力增大时,隔膜与板芯间存在的流体渗漏、脱膜等技术难题打下了坚实的阻尼隔断基础。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达到万无一失的密封效果,位于板芯周边侧面相对的隔膜翻边的端部可以通过热密封或粘接的方式使其成为一个密封整体,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之二,将背景技术中隔膜与板芯的手工装配工艺设计为自动装配,实现自动装配的前提是首先以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之一为基础,用人工或机械手将隔膜套在板芯上,压紧机构对套在板芯上的隔膜一次加压,使隔膜中的密封结合面、隔膜周边的翻边、隔膜中各孔的翻边与板芯的密封结合面、板芯中各孔的密封结合面呈过盈密封结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二。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之三,将橡胶过滤片设计成金属过滤片,其金属过滤片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非金属过滤片的结构相同,不同的是过滤片的材质不同,过滤片采用不锈钢板冲压成型或铸造成型。采用金属过滤片的目的在于满足不同物料在过滤时所需的抗温性和抗压性,以实现本发明的设计目的。将板芯设计成具有散热或冷却功能的金属或非金属可控恒温板芯的结构的目的在于使可控恒温板芯能够根据物料过滤时所需求的温度及时地通入热能流体或冷能流体,并通过温控装置实现对可控恒温板芯加热或恒温冷却恒温,以实现本发明的设计目的-------对于结晶温度低的物料通过对可控恒温板芯的加热恒温,以保证其物料过滤时的良好流动性,而对于需要在低温状态下过滤的物料,则通过对可控恒温板芯通冷能流体,使其在恒温状态下过滤物料,并且所过滤的物料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其次,可控恒温板芯设计的另一作用根据所过滤物料的要求,在高温、高压或低温、高压状态下,完成对物料的过滤的同时,保证滤板不发生预应力塑变形,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技术方案可控式高恒温滤板,它包括板芯(1)和过滤片(2),板芯(1)为可控恒温板芯,金属过滤片或非金属过滤片(2)的固定结合部(3)与可控恒温板芯(1)的侧面过盈密封结合。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将过滤片的周边的翻边套在可控恒温板芯周边侧面且呈过盈密封结合的独特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背景技术中过滤片与可控恒温板芯嵌合部出现的流体渗漏、过滤片脱离可控恒温板芯等技术难题;二是将过滤片的周边的翻边过盈套在可控恒温板芯周边侧面与过滤片的密封结合面设有环形密封线相匹配的密封结构设计,从根本上阻尼阻断了流体的渗漏;三是将过滤片密封固定结合部设在可控恒温板芯侧面的结构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背景技术存在的过滤片折除时,其过滤片和折除力对可控恒温板芯结合部预应力强度的破坏,大大地提高了可控恒温板芯的预应力强度和使用寿命,由于过滤片的密封结合面不在可控恒温板芯的面上,因此可控恒温板芯表面精度和光洁度在过滤片的更换中完好无损、非常好;四是从根本上实现了过滤片与可控恒温板芯装配工艺的自动化,不仅装配质量的优质化,而且实现了在大大降低过滤片滤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其产品质量有了根本的保证,解决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想要解决而一直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可控恒温板芯设计成具有恒温功能的板芯,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物料处理过程中由于受其温度影响,其物料在过滤中出现的结晶或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等难题。


图1是由可控式高恒温滤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由可控式高恒温滤板滤板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板芯1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隔膜2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两隔膜的相对端面呈封闭结合或呈密封结合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滤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两隔膜的相对端面呈开放式结构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滤板的第一种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两隔膜的相对端面呈开放式结构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滤板的第二种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两隔膜的相对端面呈开放式结构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滤板的第三种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两隔膜的相对端面呈开放式结构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滤板的第四种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可控式高恒温滤板,它包括板芯1和过滤片2,板芯1为可控恒温板芯,过滤片2的固定结合部3与可控恒温板芯1的侧面密封固定结合,可控恒温板芯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作,参照附图1~6。过滤片2的固定结合部3是指过滤片2中的翻边侧面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的侧面和可控恒温板芯1中各孔的侧面呈密封固定结合。过滤片2中翻边的另一侧面成为可控恒温板芯1侧面的一部分。可控恒温板芯1中的支撑框8为金属或非金属,可控恒温板芯1上设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9,可控恒温板芯1为金属或非金属,其可控恒温板芯1中的支撑框8为金属或非金属,支撑框8为非金属材料时,可控恒温板芯1位于支撑框8内。参照附图6。可控恒温板芯1的侧面是指可控恒温板芯周边的侧面4和可控恒温板芯1中各孔的侧面5,参照附图5。过滤片2与可控恒温板芯1的制作技术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其装配工艺可控式高恒温滤板的装配工艺,单面隔膜装配,如权利要求1~7所述,过滤片(2)采用手工或机械手套在在可控恒温板芯(1)上且采用压紧机构使过滤片(2)与可控恒温板芯(1)压紧呈过盈结合后,经传输机构至压紧机构,过滤片(2)密封结合面与可控恒温板芯(1)的密封结合面、过滤片(2)周边的翻边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外侧面(4)、过滤片(2)中的各孔周边的翻边与可控恒温板芯(1)中各孔侧面(5)均通过压紧机构一次加压使其呈过盈密封结合;双面隔膜装配,在单面隔膜装配的基础上,翻个面再重复上述工艺。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过滤片2的固定结合部3是指过滤片2中的翻边侧面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的侧面呈过盈密封结合,而过滤片2中的各孔与可控恒温板芯1中各孔的面呈嵌入密封固定结合或呈夹子夹紧密封结合。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过滤片2的密封结合面有一圈以上(1圈或2圈或3圈……)环形密封线7,与环形密封线呈阻尼隔断密封的可控恒温板芯面为平面,见附图1和附图6。环形密封线7的作用是阻尼和阻断流体的渗透。
实施例4在实施例1和3的基础上,过滤片2与可控恒温板芯1的结合面有环形密封嵌合结构6。环形密封嵌合结构6指过滤片2内侧凸起的凸台与可控恒温板芯1中的凹槽相匹配且呈过盈封闭结合或呈过盈密封结合。环形密封嵌合结构6设计的目的一是阻尼隔断流体,二是将过滤片的翻边牢牢地固定在可控恒温板芯周边的侧面,当过滤片压力增大时,其流体不会发生渗漏、过滤片不会脱膜等。过滤片2内侧凸起的凸台的形状,在本申请人所有的专利中已有叙述,并且与可控恒温板芯周边侧面的凹槽相匹配,故在此不作叙述。
实施例5参照附图1~6及图7。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可控恒温板芯1双面嵌入过滤片2时,两过滤片端面呈封闭结合或呈密封结合。目的保证过滤片绝对不会脱离可控恒温板芯,流体无法外溢、绝对密封。
实施例5参照附图1~6及附图8。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两过滤片端面呈开放式结构,过滤片2周边的翻边内侧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的翻边外侧面采用热熔方法或粘接方法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侧结合,其镶嵌形状如图8,两过滤片的相对面中间部分为可控恒温板芯1的部分外侧面。
实施例6参照附图1~6及附图9。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两过滤片的相对端面呈开放式结构,过滤片2周边的翻边内侧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的翻边外侧面采用热熔方法或粘接方法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侧结合,其镶嵌形状如图9,其两过滤片的相对面中间部分为可控恒温板芯1的部分外侧面。
实施例7参照附图1~6及附图10。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两过滤片的相对端面呈开放式结构,过滤片2周边的翻边内侧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的翻边外侧面采用热熔方法或粘接方法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侧结合,其镶嵌形状如图7,其两过滤片的相对面中间部分为可控恒温板芯1的部分外侧面。
实施例8参照附图1~6及附图11。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两过滤片的相对端面呈开放式结构,过滤片2周边的翻边内侧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的翻边外侧面采用热熔方法或粘接方法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侧结合,其镶嵌形状如图11,其两过滤片的相对面中间部分为可控恒温板芯1的部分外侧面。
实施例9参照附图1~6。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可控恒温板芯1为电加热恒温板芯,组成电加热恒温板芯的结构可以是陶瓷电加热恒温板芯、电热丝加热恒温板芯、红外线电加热恒温板。
这理需要说明的是过滤片2周边的翻边边部、过滤片2中各孔周边的翻边边部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的外侧面、与可控恒温板芯中各孔的内侧面的密封结合可以是粘接密封结合、可以是热熔密封结合、可以是镶嵌密封结合,这些密封结合均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其次,在此密封基础上,允许增加环形密封嵌合结构6,该环形密封嵌合结构的密封方法为过盈配合或同上。
权利要求1.一种可控式高恒温滤板,它包括板芯(1)和过滤片(2),其特征是板芯(1)为可控恒温板芯,金属过滤片或非金属过滤片(2)的固定结合部(3)与可控恒温板芯(1)的侧面过盈密封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其特征是过滤片(2)的固定结合部(3)是指过滤片(2)中的翻边侧面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的侧面和可控恒温板芯(1)中各孔的侧面呈过盈密封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其特征是过滤片(2)的固定结合部(3)是指过滤片(2)中的翻边侧面与可控恒温板芯(1)周边的侧面呈过盈密封结合,过滤片(2)中的各孔与可控恒温板芯(1)中的各孔呈嵌入密封结合或呈夹子夹紧密封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其特征是过滤片(2)中翻边的一侧面成为可控恒温板芯(1)的侧面,可控恒温板芯(1)的侧面是指可控恒温板芯周边的侧面(4)和可控恒温板芯(1)中各孔的侧面(5)。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其特征是过滤片(2)的密封结合面有一圈以上的环形密封线(7)或没有,环形密封线与可控恒温板芯面为平面或周边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其特征是过滤片周边侧面的边缘与可控恒温板芯(1)呈热熔密封结合或呈粘接密封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其特征是可控恒温板芯(1)上设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9),可控恒温板芯(1)为金属或非金属,其可控恒温板芯(1)中的支撑框(8)为金属或非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其特征是过滤片(2)与可控恒温板芯(1)的结合面有环形密封嵌合结构(6),环形密封嵌合结构(6)指过滤片(2)内侧与可控恒温板芯(1)相匹配且呈过盈封闭或过盈密封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其特征是可控恒温板芯(1)为单面或双面嵌入过滤片(2),过滤片的端面呈封闭结合或呈密封结合或呈开放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高恒温滤板,其特征是可控恒温板芯(1)为电加热恒温板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板,它包括可控恒温板芯和过滤片,可控恒温板芯为金属或非金属可控恒温板芯,过滤片为金属过滤片且与金属或非金属可控恒温板芯的面连为一体。可控恒温板芯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与提供热源或冷源的出、进流体口连通且构成环循回路,以保证金属恒温可控恒温板芯的热度或冷度。优点一是过滤片设计成金属过滤片,满足了滤板过滤物料时所需的抗温、抗压性;二是将可控恒温板芯设计成具有散热或冷却功能的金属恒温可控恒温板芯的结构,使滤板满足了不同物料过滤时所需的不同温度要求,从根本上实现了物料的高温、高压或低温、高压状态下的恒温过滤。
文档编号B01D35/00GK2577933SQ0225934
公开日2003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5日
发明者朱兴源 申请人:朱兴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