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式超滤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3358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毛细管式超滤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毛细管式超滤膜组件的结构。
目前,一般的毛细管式超滤膜组件均采用承压外壳的侧面出水,不利于排空气,易造成卫生死角,现有的从中心出水的超滤膜组件两端粘有端盖,当膜发生破损时,不易修复,即使要修复也要先破坏端盖。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设计一种新的毛细管式超滤膜组件结构,让超滤液从膜组件中心出来,可排尽空气,无卫生死角,膜直接封装在承压外壳内和中心管之间,端盖为可拆式的,可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膜直接封装在承压外壳与中心管之间,端盖用O型圈与外壳密封,采用快装卡环锁紧端盖和承压外壳,使端盖可以方便拆卸,采用堵头和导流管将中心管中的超滤液排出膜组件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很方便的对膜组件中的毛细管膜进行检测、修理,端盖可反复使用,无卫生死角,可排尽空气。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1、进口端盖 2、快速卡环 3、O型圈 4、承压外壳 5、出口端盖 6、O型密封圈 7 小O型密封圈 8、导流管 9、中心管 10、超滤膜 11、密封胶 12、堵头 13、进口 14、浓缩液出口 15、超滤液出口在图中,超滤膜(10)用密封胶(11)封装在承压外壳(4)与中心管(9)之间,堵头(12)和O型密封圈(6)堵住中心管(9)一端,然后依靠进口端盖(1)、快速卡环(2)和O型圈(3)来压紧堵头(12)并密封承压外壳一端。中心管(9)另一端插入带O型密封圈(6)和小O型密封圈(7)的超滤液导流管(8),依靠内圆带O型圈(3)的出口端盖(5)压紧导流管(8),用快速卡环(2)锁紧出口端盖(5)和承压外壳(4)。
待过滤液体由进口(13)进入,经毛细管超滤膜过滤后的超滤液体,经中心管(9)上的小孔汇集到一起,经超滤液导流管(8)流出,浓缩液经浓缩液出口排出,依靠堵头(12)超滤液导流管(8),O型密封圈(6),密封胶(11)将待过滤口与原液和浓缩口分开出,即浓缩液出口(14)、超滤液出口(15)。
权利要求1.一种毛细管式超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超滤膜(10)用密封胶(11)封装在承压外壳(4)与中心管(9)之间,堵头(12)和O型密封圈(6)堵住中心管(9)一端,然后依靠进口端盖(1)、快速卡环(2)和O型圈(3)来压紧堵头(12)并密封承压外壳一端,中心管(9)另一端插入带O型密封圈(6)和小O型密封圈(7)的超滤液导流管(8),依靠内圆带O型圈(3)的出口端盖(5)压紧导流管(8),用快速卡环(2)锁紧出口端盖(5)和承压外壳(4),过滤液体由进口(13)进入,经毛细管超滤膜过滤后的超滤液体,经中心管(9)上的小孔汇集到一起,经超滤液导流管(8)流出,浓缩液经浓缩液出口排出,依靠堵头(12)超滤液导流管(8),O型密封圈(6),密封胶(11)将待过滤口与原液和浓缩口分开出,即浓缩液出口(14)、超滤液出口(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毛细管式超滤膜组件的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膜直接封装在承压外壳与中心管之间,端盖用O型圈与外壳密封,采用快装卡环锁紧端盖和承压外壳,使端盖可以方便拆卸,采用堵头和导流管将中心管中的超滤液排出膜组件外,有益效果是可以很方便的对膜组件中的毛细管膜进行检测、修理,端盖可反复使用,无卫生死角,可排尽空气。
文档编号B01D63/02GK2573064SQ0225969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1日
发明者陈良刚, 陈漫, 陈清 申请人:陈良刚, 陈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