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945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临界co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萃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超临界CO2萃取青蒿素的萃取塔。
背景技术
用超临界CO2萃取青蒿素是目前治疗各种类型疟疾的特效药,市场供应十分紧缺。超临界CO2萃取青蒿素工艺可行。但是,怎样工业化,人们普遍认为难度大。超临界CO2萃取青蒿素操作压力高达15~30Mpa,对于工业生产塔的设计、制造及生产操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萃取青蒿素生产能力低,一立方米萃取塔容积一次仅能处理约120公斤干青蒿叶,所得产品只有约400克,生产一釜要花8~10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工业规模生产中设计一个可行又适用的萃取塔是关键。
在生产中为了萃取溶剂CO2与青蒿叶良好接触,专利CN2306053Y,介绍在萃取塔内置一个上下带有分配板的料筐,这对于小规模生产还可以,如果生产中一次处理几个立方米干青蒿叶,加料与出料时把料筐吊进吊出操作难度就大了。专利CN2441536Y是介绍萃取塔上盖的复杂密封及怎样复位;并推荐夹套插入电加热管加热,对于一个近乎常温的萃取过程,用电加热不是太好。本实用新型设计塔内为空塔,加料时把上部快开盖打开加料方便又快捷;出料时把下部上部快开盖都打开,出料方便且快。如塔内有结块,可用工具打碎,在上部协助出料。对一定直经空筒塔生产中液固也能很好接触。经测定干青蒿叶视密度只有0.13克/[厘米]3,空隙率达48%左右。生产中只要控制流体CO2一定的上升线速度完全能达到CO2流体与青蒿叶良好接触,这一过程中青蒿叶本身就能很好分散流体CO2。流体CO2至下而上沿着青蒿叶空隙而上,萃取效果应该是很好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临界CO2萃取青蒿素的萃取塔,它是由筒体、加热夹套、上下球形封头、内部固定有分布器的上下快开盖组成,所述上下快开盖与所述球形封头间加密封圈用螺丝紧固,所述快开盖上固定的分布器是用一定长度的管将外端堵死、管周围均布Ф4~6mm孔且所有小孔面积之和大于管横截面积、管外包有金属丝网构成。
超临界CO2萃取青蒿素过程中萃取塔温度是在40~50℃,本实用新型设计加热选用夹套热水加热。夹套热水加热简单易行,操作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萃取塔上下球形盖上设计带加料分配器快开盖,快开盖拆卸安装时可用器具很方便的移开和复位。上下快开盖除方便加料、出料外,盖上所带分布器保证让萃取青蒿素每批能顺利完成。分布器园管上均布Ф4~6mm开孔,其小孔面积之和远远大于园管横截面积,园管外固有金属丝网。塔下部分布器丝网外置有一定直径不锈钢球保护金属丝网不堵,保证CO2进料的顺畅。如开车时间长,CO2流速过大,造成上分配器堵死。可开启上进下出流程反吹,然后再切换返回下进上出流程,保证萃取青蒿素生产每批都能完成。作为工业生产萃取塔这点极为重要。
本实用新型设计萃取塔操作压力高,每萃取一批青蒿素萃取塔都必须拆卸一次。只要选择合适密封圈,可多次反复使用,快开盖很重,拆装时靠器具移开或复位,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萃取塔完全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设计萃取塔结构着眼于能工业化,要求安全可靠好用,操作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萃取塔的结构图。
图2是其中分布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萃取塔结构图见
图1,萃取塔是筒体1,加热夹套2,上下球形封头3、8及内固定分布器5、6,快开盖4、7四部分组成。快开盖与球型封头间垫密封圈用螺丝紧固。设计快开盖是为了方便快速加料与出料。上下分布器分别与萃取塔进出口管相通,固定在快开盖上,分布器是将一段合适长度的管外端封死、管周围均布Ф4~6mm园孔9,小园孔面积之和大于管横截面积,管外包扎金属丝网组成。分布器是为萃取剂CO2的进入与排除所设置的。由于分布器固定在快开盖上拆卸维修十分方便。
生产中萃取塔操作方案如下生产投料时下部快开盖4已安装好,并且用一定直径的不锈钢球遮盖好包有金属丝网的下部分布器5。打开上部快开盖7装入已备好的青蒿叶原料,加好料后复原上部快开盖7。萃取塔处于可开车状态。萃取剂CO2从萃取塔下部分布器5进入,从上部分布器6排出。萃取过程中夹套2用热水加热。当完成一釜萃取青蒿素生产后,当CO2已放净,萃取塔处于常压时,打开下部与上部快开盖4、7,从下部放出萃取青蒿素后的青蒿叶,放净青蒿叶后,先复位下部快开盖4,其后重复萃取塔最初操作步骤。
从操作实施过程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青蒿素萃取塔除安全可靠外,其有简便易操作的特点,完全能满足工业化规模从青蒿叶中萃取青蒿素的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超临界CO2萃取青蒿素的萃取塔,其特征是,所述萃取塔是由筒体、加热夹套、上下球形封头、内部固定有分布器的上下快开盖组成,所述上下快开盖与所述球形封头间加密封圈用螺丝紧固,所述快开盖上固定的分布器是用一定长度的管将外端堵死、管周围均布Φ4~6mm孔且所有小孔面积之和大于管横截面积、管外包有金属丝网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临界CO
文档编号B01D11/02GK2930823SQ200520119298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2日
发明者叶明汤, 叶刚 申请人:叶明汤, 叶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