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6799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生化分析仪中的对流体进行过滤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生化分析仪的进水管路系统中,为了避免杂质进入管路系统引起系 统中各元件堵塞失效,多数采用进水过滤器将进入管路中的水进行过滤, 滤除掉水中的杂质颗粒。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如果使用精度较高(滤 芯的缝隙较小)的过滤器,则由于过滤器内为负压,过滤器在工作时滤芯内 壁会产生众多气泡,这些气泡集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随着水进入管路(如 生化分析仪的定量加样管路),会降低定量加样的精度,进而影响整个生化 分析仪的测试性能。为了避免产生大量的气泡,需要采用精度较低的过滤 器,但是经过这种过滤器过滤后的水,往往含有较大的杂质颗粒,会堵塞 精密的液路元件,导致液路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 保证过滤精度又能实现两种流体分离的过滤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过滤器,包括滤芯、 顶盖、底盖、至少一个第一排出管和至少一个第二排出管,该滤芯具有供 待过滤的流体通过的缝隙,该顶盖和底盖分别固定在该滤芯的上部和下部, 该滤芯的内壁面、顶盖的内壁面及底盖的内壁面围出滤腔,第一排出管与 滤腔连通并设于该顶盖上,第一排出管具有至少一个供流体流入的第一入 口,第二排出管与滤腔连通并设于该顶盖或底盖上,第二排出管具有至少 一个供流体流入的第二入口,在重力方向上,第一入口均位于第二入口上 方。
所述的第二排出管设于顶盖。所述的第二排出管向下伸入滤腔,且第 二排出管的第二入口邻近底盖的内壁面。
所述的第二排出管向下伸入滤腔,第一排出管的第一入口不低于顶盖 的内壁面。所述的顶盖包括具有高度差的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该第一顶盖位于第二顶盖上方,第一排出管设于该第一顶盖,第二排出管设于该第 二顶盖。所述的第二排出管中至少有一个设于底盖。
所述的设于底盖的第二排出管的第二入口不高于底盖的内壁面。
所述的第一排出管和第二排出管中,至少有一个第一排出管和一个第 二排出管套接。
所述的第一排出管和第二排出管各有一个并均设置在顶盖上,第一排 出管的第一入口与顶盖的内壁面平齐,第二排出管向下伸入滤腔,第二入 口邻近底盖的内壁面。所述的底盖的重量大于顶盖的重量。


图1是过滤器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是过滤器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剖视图3是过滤器第二具体实施方式
的剖视图4是过滤器第三具体实施方式
的剖视图5是过滤器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的剖视图6是过滤器第五具体实施方式
的剖视图7是过滤器第六具体实施方式
的第一、二排出管套接时的结构示意
图8是排出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过滤器包括滤芯l、顶盖2及底盖3。 该滤芯1为上下贯通的筒状结构,该顶盖2和底盖3分别固定在该滤芯1 的顶部和底部,且该滤芯1的内壁面11、顶盖2的内壁面21及底盖3的 内壁面31围出一个滤腔4。该滤芯1设有多个将待过滤的流体导入滤腔的 缝隙,该流体为气液混合物。该顶盖2上设有第一排出管5和第二排出管 6,该第一排出管5竖直固定在该顶盖2上,该第一排出管5与滤腔4连通, 该第一排出管5的底部具有供流体流入的第一入口 51,在重力方向(即竖 直方向)上,该第一入口 51与顶盖2的内壁面21平齐或略高于该内壁面 21,即该第一排出管5未向下伸入滤腔4。该第二排出管6竖直固定在顶 盖2上,该第二排出管6与滤腔4连通,该第二排出管6的底部具有供流 体流入的第二入口 61,在重力方向上,该第二入口 61低于该顶盖2的内 壁面21,即该第二排出管6向下伸入滤腔4,该第二入口 61邻近该底盖3的内壁面31且不与该内壁面31直接接触。在重力方向上,第一入口 51 处于较高的位置,第二入口61处于较低的位置,使第一入口51和第二入 口 61之间具有高度差H(H〉0)。
过滤器工作时,由于滤腔4内为负压,使滤芯1的内壁面11会产生众 多的气泡,在该过滤器在竖直方向安装时,由于气泡和液体的密度具有差 异,气泡受到液体的浮力作用,使气泡在滤腔4内上浮而自然向滤腔4的 最高处集中,气泡即可通过第一入口 51进入第一排出管5而排出。第二入 口 61处于滤腔4的较低位置,第二入口 61处的含有少量气泡或不含气泡 的液体即可自第二排出管6排出,实现气液分离。为了保证气泡排出的效 果,可以在与第一排出管5连接的管路上设置动力抽取装置,利用动力抽 取装置产生负压而加速气泡上浮和排出。与第二排出管6连接的管路上也 可设置动力抽取装置,提高液体排出的效率。该动力抽取装置如现有的泵。
过滤器在竖直放置时容易可靠的实现气液分离。如果过滤器倾斜放 置,则容易削弱气液分离的功能,可以使底盖3的重量大于顶盖2的重量, 使底盖3起到配重的作用,保证过滤器在工作中重心始终处于下方,即使 翻倒、倾斜也可以自动调整到竖直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第-排出管5未向下插入滤腔4,使第一入口51处于 滤腔4的最高处,而第二排出管6的第二入口 61可以尽量接近底盖3的内 壁面31,有利于加强气液分离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影响气液分离功能的因素包括l)第一、二排出管5、 6的流量,该流量和排出管的内径dl、 d2有关;2)滤腔4的容积;3)滤芯 l的流量。在设计该过滤器时,针对不同的滤芯4的流体透过能力(即滤芯 的流量),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设计不同的第一、二排出管的内径dl、 d2来 调整排出管的流量,同时设计过滤腔4的容积,实现不同效果的气液分离, 如1)第一排出管5排出的完全是气体,第二排出管6排出的是不含有气 泡的液体;2)第一排出管5排出的是含有较多量气泡的气液混合物,而第
二排出管6排出的是不含气泡的液体。当然,第二排出管也可排出含有较 少量气泡的气液混合物。由于第二排出管排出的是不含有气泡的液体或含 有较少量气泡的气液混合物,所以该第二排出管可以连接对气泡敏感的管 路系统,该敏感指含有气泡会影响该管路系统对液体的处理结果,该处理 结果如对液体的定量、检测结果,该管路系统如现有的用于全自动生化分 析仪中的液体加样管路系统。如图3所示,其为过滤器的第二具体实施方式
。该过滤器具有滤芯l、 顶盖2及底盖3,该滤芯1的内壁面11、顶盖2的内壁面21及底盖3的内 壁面31围出滤腔4。该顶盖2上设有第一排出管5和第二排出管6,该第 一排出管5和第二排出管6均向下伸入该滤腔4,即第一排出管5的第一 入口 51低于顶盖2的内壁面21,第二排出管6的第二入口 61低于顶盖2 的内壁面21,且在重力方向上,第一入口 51高于第二入口 61,两者之间 具有高度差H。为了保证气液分离的效果,第一入口 51尽可能接近顶盖2 的内壁面21,第二入口61尽可能接近底盖3的内壁面31。该第一排出管 5可以排出气泡或含有较多量气泡的气液混合物,该第二排出管6可以排 出液体或含有较少量气泡的气液混合物。
如图4所示,其为过滤器的第三具体实施方式
。该过滤器具有滤芯l、 顶盖2及底盖3,该滤芯l的内壁面、顶盖2的内壁面及底盖3的内壁面 围出滤腔4。该顶盖2呈台阶状,其具有较高的第一顶盖22和较低的第二 顶盖23。该第一顶盖21上设有第一排出管5,该第二顶盖23上设有第二 排出管6,该第一排出管5和第二排出管6均未向下伸入滤腔4,第一排出 管5的第一入口 51高于第二排出管6的第二入口 61。气泡或含有较多气 泡的气液混合物即可通过第一排出管5排出,液体或含有较少气泡的气液 混合物即可通过第二排出管6排出。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二排出 管5、 6设于顶盖2的不同高度处,来使第一入口 51和第二入口 61具有高 度差H。
如图5所示,其为过滤器的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该过滤器具有滤芯l、 顶盖2及底盖3,该滤芯l的内壁面、顶盖2的内壁面及底盖3的内壁面 围出滤腔4,该顶盖2上设有两个第一排出管5和两个第二排出管6,各第 一排出管5均具有第一入口 51,各第二排出管6均具有第二入口61,且在 重力方向上,最低的第一入口 51位于最高的第二入口 61的上方,两者之 间具有高度差H,即使各第一入口 51整体位于各第二入口 61上方。
如图6所示,其为过滤器的第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过滤器具有滤芯l、 顶盖2及底盖3,该滤芯1的内壁面11 、顶盖2的内壁面21及底盖3的内 壁面31围出滤腔4。该顶盖2上设有一个第一排出管5和一个第二排出管 6,该底盖3上设有另一个第二排出管6。该顶盖2上的第一排出管5和第 二排出管6都向下伸入滤腔4,该第一排出管5的第一入口 51邻近顶盖2 的内壁面21,该第二祠l出管6的第二入口61邻近底盖3的内壁面31。该底盖3上的第二排出管6向上伸入滤腔4,该第二排出管6的第二入口 61 邻近该底盖3的内壁面31。在重力方向上,第一排出管5的第一入口 51 高于两个第二排出管6的第二入口 61。设于底盖上的第二排出管也可不向 上伸入滤腔,即该第二排出管的第二入口不高于底盖的内壁面。
如图7所示,其为过滤器的第六具体实施方式
。该过滤器具有设在顶 盖上的第一排出管5和第二排出管6,该第一排出管5套住该第二排出管6 且该第一排出管5的第一入口 51高于第二排出管6的第二入口 61。当然, 也可第二排出管套住该第一排出管。该第一排出管和第二排出管可以同轴 线设置,也可不同轴线设置。
如图8所示,无论是第一排出管还是第二排出管,其都可具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供流体进入的入口 7,各流体入口 7可以设于该排出管的底部, 也可设于该排出管的管壁上。在重力方向上,第一排出管的各入口均高于 第二排出管的各入口。对于第一、二排出管,如其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入口,则其需伸入滤腔。
对于该过滤器,其包括滤芯、顶盖、底盖、至少一个第一排出管和至 少一个第二排出管,该滤芯具有供待过滤的流体混合物通过的缝隙,该顶 盖和底盖分别固定在该滤芯的上部和下部,该滤芯的内壁面、顶盖的内壁 面及底盖的内壁面围出滤腔,各第一排出管与滤腔连通并设于该顶盖上, 各第一排出管具有至少一个供流体进入的第一入口,各第二排出管与滤腔 连通并设于该顶盖或底盖上,各第二排出管具有至少一个供流体进入的第 二入口,在重力方向上,各第一入口均位于各第二入口上方。由于第一入 口高于第二入口 ,使气泡或含有较多量气泡的气液混合物自第一排出管排 出,使液体或含有较少量气泡的气液混合物自第二排出管排出,无需添加 专门的气液分离元件,即实现了气液分离的功能。该过滤器结构简单,可 重复使用,制作成本低,且性能可靠。由于该过滤器可以有效实现气液分 离,使气泡不会或较少进入对气泡敏感的管路,所以该过滤器可以采用较 高过滤精度的滤芯,从而既能保证过滤精度也能实现气液分离。
对于该过滤器,第二排出管可以连接对气泡敏感的管路系统,该敏感 指含有气泡会影响该管路系统对液体的处理结果,该处理结果如对液体的 定量、检测结果,该管路系统如现有的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的液体定 量加样管路系统。第一排出管可以连接对气泡不敏感的管路系统,该不敏 感指含有气泡不会影跑MM企影响该管路系统对液体的处理结果,该管路系统如用于清洗的清洗管路。
对于该过滤器,第一排出管设于顶盖,该第一排出管可以向下伸入滤 腔;也可以使第一排出管不伸入滤腔,即使第二入口与顶盖的内壁面平齐
或略高于该内壁面。对于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入口的第一排出管,则 该第一排出管需要向下伸入滤腔。第二排出管设于顶盖或底盖,该第二排
出管可以伸入滤腔,也可不伸入滤腔(如图6所示)。为了提高气液分离的 效果,第一入口可以尽量接近顶盖的内壁面或不低于顶盖的内壁面,第二 入口可以尽量接近底盖的内壁面或不高于底盖的内壁面。为了使第一入口 和第二入口具有高度差,也可将第一、二排出管设于顶盖的不同高度的位 置。
对于该过滤器,底盖的重量可以大于顶盖的重量,使底盖起到配重的 作用,使过滤器在工作时重心始终在下方,在翻倒、倾斜时也可以自动调 整到竖直位置,保证气液分离的效果。对于该过滤器,滤芯可以为上下贯 通的结构,顶盖和底盖分别固定在该滤芯的上部和下部。滤芯也可以为上 部开口下部封闭的结构,此时,该滤芯的下部可视为前述的底盖,此结构 下,第一排出管和第二排出管设置在顶盖上。
对于该第一、二入口,其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其它可供 流体流入的形状。对于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入口的排出管,该排出管需要 伸入滤腔。
对于该过滤器,其可以实现流体混合物的过滤和分离。该流体混合物 可以是前述的含有气体的气液混合物,也可以是含有两种具有密度差异的 液体的混合物。对于两种液体的混合物,待分离的混合物通过滤芯过滤进 入滤腔后,由于两种液体之间的密度差异实现分层,密度较轻的液体位于 上方,密度较大的液体位于下方,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一排出管吸出密度 较小的液体,通过第二排出管吸出密度较大的液体,将两种流体进行分离。
对于该过滤器,其既可用在生化分析仪上,也可用在其它需要过滤流 体和流体分离的应用场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 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 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滤芯、顶盖、底盖、至少一个第一排出管和至少一个第二排出管,该滤芯具有供待过滤的流体通过的缝隙,该顶盖和底盖分别固定在该滤芯的上部和下部,该滤芯的内壁面、顶盖的内壁面及底盖的内壁面围出滤腔,第一排出管与滤腔连通并设于该顶盖上,第一排出管具有至少一个供流体流入的第一入口,第二排出管与滤腔连通并设于该顶盖或底盖上,第二排出管具有至少一个供流体流入的第二入口,在重力方向上,第一入口均位于第二入口上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排出管设 于顶盖。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排出管向 下伸入滤腔,且第二排出管的第二入口邻近底盖的内壁面。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排出管向 下伸入滤腔,第一排出管的第一入口不低于顶盖的内壁面。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包括具有 高度差的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该第一顶盖位于第二顶盖上方,第一排出 管设于该第一顶盖,第二排出管设于该第二顶盖。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排出管中 至少有一个设于底盖。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于底盖的第 二排出管的第二入口不高于底盖的内壁面。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排出管和 第二排出管中,至少有一个第一排出管和一个第二排出管套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排出管和 第二排出管各有一个并均设置在顶盖上,第一排出管的第一入口与顶盖的 内壁面平齐,第二排出管向下伸入滤腔,第二入口邻近底盖的内壁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底盖的重量大于顶盖的重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包括滤芯、顶盖、底盖、至少一个第一排出管和至少一个第二排出管,该滤芯具有供待过滤的流体通过的缝隙,该顶盖和底盖分别固定在该滤芯的上部和下部,该滤芯的内壁面、顶盖的内壁面及底盖的内壁面围出滤腔,第一排出管与滤腔连通并设于该顶盖上,第一排出管具有至少一个供流体流入的第一入口,第二排出管与滤腔连通并设于该顶盖或底盖上,第二排出管具有至少一个供流体流入的第二入口,在重力方向上,第一入口均位于第二入口上方。该过滤器既能保证过滤精度也能实现两种流体的分离。
文档编号B01D35/01GK101637678SQ20081014271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0日
发明者鹏 张, 石学园, 智 许, 高再兴 申请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