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烟气地下管网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117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垃圾烟气地下管网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网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垃圾烟气地下管网处理装置。
技术背景-
城市垃圾高温燃化处理转化为电能是依据热能转化原理进行的,燃化产生的可燃气体 经过净化处理后汇集气柜中,经过燃气压缩机压缩后进入燃气轮机驱动系统运作从而带动
发电机组发电,燃气轮机燃烧时排放的高温烟气其温度可达50(TC左右,虽大部分已由换 热器回送燃化炉作为助燃气体一般回收率大于85%,但仍有少量的烟气需向外排放。由于 垃圾处理厂是属连续作业企业,长期不间断直接将部分烟气排放对附近生态仍有一定影 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将少量的烟气影响降至零排放效果的垃圾 烟气地下管网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垃圾烟气地下管网处理装置,包括烟气进入 管和烟气排出管,其结构特点为在地下设置适宜排的沟槽,每排沟槽的出口与下一排沟槽 的入口相通,烟气进入管与第一排沟槽的入口相通,烟气排出管与最后一排沟槽的排放口 相通,每排沟槽内放有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垃圾烟气地下管网处理装 置,其特点为所有排的沟槽整体排列布置成环型沟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垃圾烟气经过地下管网处理来进行少量烟气的 排放前处理,少量的烟气经过地下管网的地下行程及水的吸附作用流动至排放口,其烟味
几乎是零,其温度能从50(TC左右下降到仅为5(TC以下,由于把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进行排放,因而对周围不会造成任意影响。

-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烟气进入管l,烟气排出管2,第一排沟槽3,最后一排沟槽4,水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l、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烟气地下管网处理装置,包括烟气进入管l和 烟气排出管2,其结构特点为在地下设置适宜排的沟槽,每排沟槽的出口与下-一排沟槽的 入口相通,烟气进入管1与第一排沟槽3的入口相通,烟气排出管2与最后一排沟槽4的 排放口相通,即烟气进入管与第一排沟槽的入口连通,第一排沟槽的出口接到下一排沟槽 的入口,下一排沟槽出口接到再下一排的沟槽的入口,依次连接直至与最后一排的沟槽入 口连通,最后一排的沟槽的排放口与烟气排出管连通,每排沟槽内放入适量水5作为吸附 降渣作用。具体实施制造时,按日处理垃圾量而定,其整体构成为地下环型沟槽,这样节省土地,其沟深可为1.5米左右,沟宽1.2米左右,烟气进入管的管径为500ram、烟气排 出管径为300mm、高可为500mm,沟中存留清水0.5米深,可起吸附降渣作用,烟气经过 管网的地下行程及水的吸附作用。流动至排放口经烟气排出管排出,其烟味几乎是零,其 温度仅50'C以下,对周围不会造成任意影响。
权利要求1、一种垃圾烟气地下管网处理装置,包括烟气进入管(1)和烟气排出管(2),其特征在于在地下设置适宜排的沟槽,每排沟槽的出口与下一排沟槽的入口相通,烟气进入管(1)与第一排沟槽(3)的入口相通,烟气排出管(2)与最后一排沟槽(4)的排放口相通,每排沟槽内放有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烟气地下管网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的沟槽整 体排列布置成环型沟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垃圾烟气地下管网处理装置,包括烟气进入管和烟气排出管,其结构特点为在地下设置适宜排的沟槽,每排沟槽的出口与下一排沟槽的入口相通,烟气进入管与第一排沟槽的入口相通,烟气排出管与最后一排沟槽的排放口相通,每排沟槽内放有水。因而少量的烟气经过地下管网的地下行程及水的吸附作用流动至排放口,其烟味几乎是零,其温度能从500℃左右下降到仅为50℃以下,由于把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进行排放,因而对周围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文档编号B01D47/02GK201235260SQ20082010267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7日
发明者芬 林, 伟 郑, 龚诗钦 申请人:龚诗钦;林 芬;郑 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