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冷热水桶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9345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离式冷热水桶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热水机,特别是一种分离式冷热水桶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冷热水机内,冷热装置的上部插着水桶,冷热装置大体上由温水部、冷水部和制约部构成。冷温净水机将经过净水过滤器过滤的自来水,制作成冷净水和热净水,其主要由净水部、温水部、冷水部、制约部构成,其中冷水部的主要功能是制作冷水以供应使用,自来水或者经过过滤器净化的水,或者经过上部辅助储水桶流入的水,在冷水储水桶中,由于附着于冷水储水桶外冷凝盘管的冷却作用被冷却。同时,冷水储水桶内部的水,因为从出水口流出的水量和从过滤器流入的水量相同,所以一直维持一定的量。间接冷却方式在以往净水器中普遍使用,它通过在冷却储水桶外壁的下方缠绕一定长度的冷凝盘管,将其作为蒸发器,从而冷却储水桶内部的水。采用间接冷却方式的冷热水机和冷热净水机,其冷却储水桶中向外流出的水量和流入的水量相同,因此储水桶内部的水一直保持一定量。随冷却储水桶容量的不同,这个量会有稍微的差异。但是在冷却储水桶内,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迅速混合,不仅会导致冷水桶内部的水温上升,而且因为采用了间接冷却方式,随着向储水桶内部的热传导的降低,即使是将冷凝盘管紧密地缠在冷却储水桶外壁上,并且为了保温在冷凝盘管外部用绝缘体包围住,也会因为冷凝盘管向外侧的热量损失太大,在根本上降低冷却的效果。使用间接冷却方式的时候,虽然缠在冷却储水桶外壁的冷凝盘管被制作成圆形, 可以紧密的附着在储水桶外壁上,但是当安装圆形冷凝盘管时,冷凝盘管之间会出现间隙, 由这些间隙产生的热损失,会导致冷却性能的的降低,从而使冷却效率低下。所以,采用间接冷却方式的现存的冷却系统,不能够提供一定容量以上的冷水,根据装置的规模不同,会有一点点差异。如果要求可使用的冷水的温度在14°C以下,一般最多只能连续提供不到2升的冷水,所以,在食堂、办公室、休息室、学校等使用群体比较大的地方,不能满足大量的冷水需求。为解决这个问题,多采用在一个地方设置好几台冷热水机或冷热净水器的方法,这样做无疑会导致设备费用和保养费用的上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冷水问题。另一方面,以前采用的是在冷却储水桶底部放置热水桶的构造,使冷却储水桶内的水流入热水桶再制作热水的方式。但是因为热水桶中加热的水会出现蒸发现象,冷却储水桶内部水温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一定会导致冷却性能的降低。对于热水桶来说,在热水桶内部插入加热管,或者在外壁附着加热管,都必须用焊接的方式将其与热水桶一体化,所以使用时,由于长时间不能对其进行清理,热水桶内部会产生沉淀物,从而导致很严重的卫生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实现长时间持续供应冷却水,其冷却效率高,另外方便对热水桶进行清理的分离式冷热水桶净水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分离式冷热水桶净水装置,包括储水桶、水过滤装置、冷却装置,其特点是储水桶包括分体设置的冷水桶和热水桶,水过滤装置的出水管经三通并通过分流管分别与冷水桶和热水桶相接,冷水桶设有隔热桶体,在冷水桶内竖向设有一根冷却棒,冷却棒设有中心管,中心管的外壁设有紧密排布的冷凝盘管,中心管内装有隔热材料,在冷水桶的桶体内壁与冷却棒之间设有螺旋式水流连续冷却通道,螺旋式水流连续冷却通道由螺旋隔板分隔而成,螺旋隔板的外径与冷水桶的桶体内壁相接,螺旋隔板的内径与冷却棒相接,冷凝盘管与冷却装置相接。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冷凝盘管的截面为方形。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水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过滤器、碳吸附过滤器、微细沉淀过滤器或逆渗透压方式的过滤器,三种过滤器通过串联方式连接。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热水桶由上盖和桶体构成。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螺旋式水流连续冷却通道的螺旋升角大于0°而小于45°,螺旋隔板的螺矩大于10mm。本发明和以往净水器不同的是,以往的净水器采用在冷水桶外壁附着冷凝盘管, 以使冷水桶中的水冷却的间接冷却方式,本发明冷水桶内部,四角形的冷凝盘管紧密附着于中心圆形的管道周围,通过采用螺旋形流路隔膜的构造,冷凝盘管和冷水桶内壁之间形成了自上到下的连续流路。净化后的水在冷水桶内被冷却时,其向冷水桶外部的热损失可以被最小化。冷却后的水向外流的时候,冷水桶上部的水不断地在通过连续流路到达下部的过程中被持续冷却,这样不但提高了冷却性能,也可以得到大量的冷水。即使在夏季也可以提供很凉的水,而且可以时刻提供大量的冷水。连续供给成为了可能,防止水污染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同时,比起具有同等级制冷效果的现存的冷冻机和冷却机,能源利用率得以提高,也更加小型化,根据冷水量的不同,在其他冷却领域中也可以使用。并且,与以前在冷水桶下部直接附着热水桶,使流入冷水桶的水连接到热水桶中制作冷水和温水的构造不同,本发明中,采用了冷水桶和热水桶分离的构造,过滤器过滤之后的水经过分流管分别进入冷水桶和热水桶,防止冷水储水桶中的水因为热水逆流导致的水温上升,这样,既能保持冷水桶内部的水温均衡,又能防止细菌的繁殖。并且和以往的一体型温水桶不一样的是,因为采用了分离式的热水桶,使清洁热水桶内部成为可能,可以一直使用到清洁的热水。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简图。图2为冷却棒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分离式冷热水桶净水装置,包括储水桶、水过滤装置7、冷却装置1,储水桶包括分体设置的冷水桶4和热水桶8,水过滤装置的出水管经三通6并通过分流管分别与冷水桶4和热水桶8相接,冷水桶4设有隔热桶体2,在冷水桶4内竖向设有一根冷却棒5,冷却棒5设有中心管10,中心管10的外壁设有紧密排布的冷凝盘管9,中心管10内装有隔热材料11,在冷水桶的桶体内壁与冷却棒5之间设有螺旋式水流连续冷却通道3,螺旋式水流连续冷却通道3由螺旋隔板分隔而成,螺旋隔板的外径与冷水桶的桶体内壁相接,螺旋隔板的内径与冷却棒5相接,冷凝盘管9与冷却装置1相接。冷水桶4的桶体设有上盖,在桶体的上部设有进口,桶体底部设有出水口,经过滤后的净水由上向下经过螺旋式水流通道连续冷却后,由出水口流出,实现连续供给冷却水。所述冷凝盘管9的截面为方形。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方形的冷凝盘管 9提高了传导率。冷凝盘管9外径形成垂直密闭层,并且和螺旋隔板内径紧密相接,可以防止螺旋隔板间螺旋形流路内的水混合。冷凝盘管9沿中心管10外壁由下向上螺旋排布,再从中心管10的顶部由中心管10中部向下引出。以往使用的是冷水储水桶外壁附着圆形冷凝盘管的方式,但是这样冷水储水桶和冷凝盘管,冷凝盘管和冷凝盘管之间必然会形成和冷凝盘管的曲率半径相当的间隙,形成这个间隙后,如果使用间接冷却方式,就会产生隔热层,如果冷却储水桶内部直接和水接触的话,随着冰的形成,也会产生隔热层。冷却热被损耗,就必须消除冷凝盘管之间的间隙并且扩大接触面积。以往,制作冷凝盘管的材料使用铜(Cu)来防止腐蚀,但是在本发明中,使用防腐蚀的不锈钢,以及加强强度的成型四角冷凝盘管,它的成型方法如下
本发明的冷凝盘管在使用前要先将圆形管进行两次或以上的回转成形,使之变成正方形或长方形。本发明的四角冷凝盘管不仅可以用挤压成形的方法,也可以用拉伸的方式制作。水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过滤器、碳吸附过滤器、微细沉淀过滤器或逆渗透压方式的过滤器,三种过滤器通过串联方式连接。或者还串接有后期处理碳吸附过滤器。热水桶由上盖和桶体构成,热水桶内设有电加热器。上盖可以被打开,对热水桶内进行清洁处理。热水桶的进水管插在水桶底部,热水桶的热水出水设置在桶体的上部。螺旋式水流连续冷却通道的螺旋升角大于0°而小于45°,为了减少因为冷却时产生冰块造成的流量减少,螺旋隔板的螺矩大于10mm。从而不妨碍水流前进。考虑到防腐蚀和热传递作用,使用不锈钢或铝等防腐蚀材料制作螺旋隔板。
权利要求
1.一种分离式冷热水桶净水装置,包括储水桶、水过滤装置、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储水桶包括分体设置的冷水桶和热水桶,水过滤装置的出水管经三通并通过分流管分别与冷水桶和热水桶相接,冷水桶设有隔热桶体,在冷水桶内竖向设有一根冷却棒,冷却棒设有中心管,中心管的外壁设有紧密排布的冷凝盘管,中心管内装有隔热材料,在冷水桶的桶体内壁与冷却棒之间设有螺旋式水流连续冷却通道,螺旋式水流连续冷却通道由螺旋隔板分隔而成,螺旋隔板的外径与冷水桶的桶体内壁相接,螺旋隔板的内径与冷却棒相接,冷凝盘管与冷却装置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冷热水桶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盘管的截面为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冷热水桶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过滤器、碳吸附过滤器、微细沉淀过滤器或逆渗透压方式的过滤器,三种过滤器通过串联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冷热水桶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水桶由上盖和桶体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冷热水桶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式水流连续冷却通道的螺旋升角大于0°而小于45°,螺旋隔板的螺矩大于10mm。
全文摘要
一种分离式冷热水桶净水装置,包括储水桶、水过滤装置、冷却装置,储水桶包括分体设置的冷水桶和热水桶,水过滤装置的出水管经三通并通过分流管分别与冷水桶和热水桶相接,冷水桶设有隔热桶体,在冷水桶内竖向设有一根冷却棒,冷却棒设有中心管,中心管的外壁设有紧密排布的冷凝盘管,中心管内装有隔热材料,在冷水桶的桶体内壁与冷却棒之间设有螺旋式水流连续冷却通道,螺旋式水流连续冷却通道由螺旋隔板分隔而成,螺旋隔板的外径与冷水桶的桶体内壁相接,螺旋隔板的内径与冷却棒相接,冷凝盘管与冷却装置相接。冷凝盘管的截面为方形。其热损失小。不但提高了冷却性能,也可以连续提供大量的冷水。能源利用率得以提高,也更加小型化。
文档编号B01D36/02GK102287964SQ20111014255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0日
发明者卢龙, 周正, 曹奉焕, 范圣刚 申请人:淮海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