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渣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767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浆渣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豆浆生产设备,特别是豆浆生产过程中,浆渣分离工艺用的一种浆渣分离装置,也适用于其他农产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豆浆生产工艺中,一些粗蛋白和膳食纤维等不能溶于水中,从而最终形成豆渣。豆渣是豆浆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混在浆液中会影响到豆浆的口感,因此浆渣分离是豆浆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艺。浆渣分离的目的在于将豆浆中的大颗粒及纤维过滤,从而使豆浆质地细腻,口感较好。现有的浆渣分离技术主要有三种离心式浆渣分离,滚压式浆渣分离,,螺杆挤压式浆渣分离。离心式浆渣分离技术主要适用于生浆工艺中的磨浆、浆渣分离一体机。其缺点是没有最大限度地提取浆液,分离后的浆渣中的仍含有较多的浆液,从而造成物料浪费。滚压式浆渣分离技术的缺点是部分浆液会粘在滚辊上,进而会随着滚辊转动到出口端而粘附在浆渣上。分离的豆渣含水量大,剩余的蛋白质含量高,出浆率低。文献CN200820090694. 2中提到浆渣挤压分离机,采用螺旋挤压方式实现浆渣分离,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浆液中的浆渣残留量。在排渣出口处设置有压力装置顶住浆渣出口, 通过调节压力可控制浆渣的含水量。该方案可最大程度上利用物料,出浆率高。但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根据文献描述,其排渣口处的压力是通过压力弹簧调节装置和挤压支撑杆手动调整,未实现自动控制。2)根据文献描述,未提到其所使用的螺杆具体形式,如螺杆为等螺距还是变螺距。而实际生产中变螺距的螺杆挤压效果比等螺距的效果要好。根据文献描述,未提到浆渣由排渣口排出后如何进行处理。如人工搬运还是自动除渣。因此,浆渣分离设备上的改进和创新是人们所关心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浆渣分离装置,可有效解决增加挤压能力,提高出浆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机、壳体、螺杆和除渣机,电机上装有皮带轮组,组成动力装置;壳体上连接有进浆管路、出浆管路,壳体内设有与壳体同轴安装的滤网和螺杆,构成滤浆装置;螺杆伸出壳体的端部上装有皮带轮组,与皮带轮组对应的壳体另一端有出渣口,出渣口上装有堵头,堵头经连杆与气缸相连,构成出渣装置;出渣口下部在壳体外置有过滤斗,过滤斗装在除渣机上,除渣机上分别装有出渣管路和进气管路,并经进气管路与鼓风装置相连,除成除渣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用途广,既有效用于豆浆生产过程中的浆渣分离,还可用于其它农产品加工领域,工作效率高,出浆率高,有效实现了浆渣分离的机械化。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渣机内部叶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由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机、壳体、螺杆和除渣机,电机16上装有皮带轮组17,组成动力装置;壳体4上连接有进浆管路1、出浆管路15,壳体内设有与壳体4同轴安装的滤网5和螺杆2,构成滤浆装置;螺杆2伸出壳体的端部上装有皮带轮组17,与皮带轮组17对应的壳体另一端有出渣口 6,出渣口 6上装有堵头7,堵头7经连杆8与气缸9相连,构成出渣装置;出渣口 6下部在壳体外置有过滤斗10,过滤斗10装在除渣机12上,除渣机12上分别装有出渣管路11和进气管路13,并经进气管路13与鼓风装置14相连,除成除渣装置。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螺杆2的螺距由进浆口 1向出渣口 6处逐步变小,螺杆 2的外缘对称固定有两条刮杆3,刮杆3与螺杆2外缘通过弹簧连接,刮杆2与滤网5无缝接触;所述的除渣机12为一密闭的空腔,其内部有水平安放的叶轮18,叶轮18轴向圆周均布6个叶片,叶片轴向长度超过漏斗10下口在叶轮18轴向方向的长度,每两叶片最外沿的间距等于漏斗10下口的宽度,从而确保漏斗10与除渣机12之间相互隔离。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情况是,该浆渣分离装置工作时,电机16通过皮带轮组17带动螺杆2做旋转运动,浆液通过进浆管路1进入滤浆装置,浆液在螺杆2带动下既沿螺杆2径向做旋转运动,同时也沿螺杆2轴向朝出渣口 6方向运动。在浆液的合成运动过程中,浆液经滤网5过滤后进入滤网5与滤浆装置壳体4之间形成的空间,进而由出浆管路15流入下一工艺。由于浆渣不能通过滤网5,因而部分浆渣会粘附在滤网5上,螺杆2转动带动刮板 3在滤网5上掠过,使粘附的浆渣脱落随螺杆2继续向出渣口 6的方向运动。由于出S口 6 处设有堵头7,且气缸9通过连杆8作用在堵头上,因此浆渣不能立刻由出渣口 6排出,从而浆渣在出渣口 6处不断地积累。当浆渣所受的螺杆2挤压压力超过气缸9设定压力时,堵头7被推开,浆渣则由出渣口 6落入漏斗中。浆渣进一步由漏斗10落入叶轮18的两叶片间,随叶轮18转动而进入除渣机12内部。鼓风装置14经进气管路13将风送入除渣机12,从而浆渣被风沿除渣管路 11吹到浆渣收集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排渣口处压力装置采用气缸装置,可通过PLC远程调节气缸压力,进而控制排出的浆渣中的含浆量。可实现实时监控,实时调整。2、本实用新型对螺杆做一定改进,采用变螺距的方法,即从浆液入口到排渣口方向,螺杆的螺距逐渐变小,从而更大程度上实现对浆液的挤压,最大程度地利用浆料。3、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除渣装置,浆渣被排出后落入除渣机,从而实现全自动地浆渣分离,减少了人工的干预,确保了食品的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浆渣分离装置,包括电机、壳体、螺杆和除渣机,其特征在于,电机(16)上装有皮带轮组(17 ),组成动力装置;壳体(4 )上连接有进浆管路(1 )、出浆管路(15 ),壳体内设有与壳体(4)同轴安装的滤网(5)和螺杆(2),构成滤浆装置;螺杆(2)伸出壳体的端部上装有皮带轮组(17),与皮带轮组(17)对应的壳体另一端有出渣口(6),出渣口(6)上装有堵头 (7),堵头(7)经连杆(8)与气缸(9)相连,构成出渣装置;出渣口(6)下部在壳体外置有过滤斗(10),过滤斗(10)装在除渣机(12)上,除渣机(12)上分别装有出渣管路(11)和进气管路(13),并经进气管路(13)与鼓风装置(14)相连,构成除渣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2)的螺距由进浆口( 1)向出渣口(6)处逐步变小,螺杆(2)的外缘对称固定有两条刮杆(3),刮杆(3)与螺杆 (2 )外缘通过弹簧连接,刮杆(2 )与滤网(5 )无缝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渣机(12)为一密闭的空腔,其内部有水平安放的叶轮(18),叶轮(18)轴向圆周均布6个叶片,叶片轴向长度超过漏斗(10)下口在叶轮(18)轴向方向的长度,每两叶片最外沿的间距等于漏斗(10)下口的宽度,从而确保漏斗(10)与除渣机(12)之间相互隔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浆渣分离装置,可有效解决增加挤压能力,提高出浆率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电机上装有皮带轮组,组成动力装置;壳体上连接有进浆管路、出浆管路,壳体内设有与壳体同轴安装的滤网和螺杆,构成滤浆装置;螺杆伸出壳体的端部上装有皮带轮组,与皮带轮组对应的壳体另一端有出渣口,出渣口上装有堵头,堵头经连杆与气缸相连,构成出渣装置;出渣口下部在壳体外置有过滤斗,过滤斗装在除渣机上,除渣机上分别装有出渣管路和进气管路,并经进气管路与鼓风装置相连,除成除渣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用途广,工作效率高,出浆率高,有效实现了浆渣分离的机械化。
文档编号B01D29/35GK202168430SQ20112025406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
发明者唐小龙 申请人:唐小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