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3626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油装置,尤其是一种油脱水过滤机。
背景技术
目前,运转机械均需要使用润滑油进行润滑,润滑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转机械轴承部位的冷却效果和润滑效果。一旦润滑油中含有水分或者杂质,极有可能造成运转机械轴承的损坏,从而使运转机械无法运行,影响到生产和造成设备事故。动力油系统中含有水分和杂质可能引起动作不畅,控制精度降低,还可能引起控制元件的腐蚀。
现有油过滤机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能脱除杂质的过滤机;一种是真空式油脱水过滤机。前者的作用仅仅局限于脱除杂质;后者的作用虽然可以脱除油中的水分,但采用的是将油加热到一定温度、真空分离水分、冷却方式,需要使用电和冷却水,需要耗能,并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一旦温度控制超标,有使油炭化或者燃烧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真空式油脱水过滤机的脱水操作存在一定危险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其既能够脱出油中水分又可过滤油中杂质,且更为安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前设置有填料式脱水器,所述填料式脱水器内部的流质通道中设置有疏油的水吸附填料层。所述填料式脱水器包括由壳体和上盖形成的可开合封闭结构,壳体上设置有进口,上盖上设置有出口,出口与过滤装置连接,壳体的内腔中可拆卸连接有脱水部,脱水部设置有水吸附填料层。所述脱水部包括筒体,筒体的外部连接有安装环,筒体的内部由底部向上依次为下部格栅、下部丝网、水吸附填料层、上部丝网和上部格栅。所述安装环设置在筒体的顶端。所述壳体与上盖配合的开口部位固定连接有开孔隔板,所述脱水部的安装环固定连接在开孔隔板上。所述水吸附填料层的材质为无水硅胶。所述填料式脱水器有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填料式脱水器的进口通过设置有阀的管道与泵连接。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粗过滤器和精过滤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用于润滑油或者动力油的脱水、除杂质处理,能够保证润滑油或者动力油的质量,从而保证运转机械轴承的润滑和冷却效果,可应用润滑油或者动力油系统中油的添加和油的再生领域。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填料式脱水器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I-泵,2-填料式脱水器,3-粗过滤器,4-精过滤器,5-阀,21-进口,22-脱水部,23-开孔隔板,24-上盖,25-壳体,26-出口,221-筒体,222-下部格栅,223-下部丝网,224-水吸附填料层,225-上部丝网,226-上部格栅,227-安装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前设置有疏油的填料式脱水器2,所述填料式脱水器2内部的流质通道中设置有水吸附填料层224。水吸附填料层224中的“层”表达了这样的含义,即该水吸附填料层224将填料式脱水器2内部的流质通道分隔为可相连通的两段,由一段向另一段流通必须经过该水吸附填料层224。当油流经填料式脱水器2内部的流质通道时,由于水吸附填料层224是疏油的,不会吸收油,但油中的水分将被水吸附填料层224吸收,而后,油中的杂质由过滤装置滤除,实现了既能够脱出油中水分又可过滤油中杂质,且更为安全。填料式脱水器2应当设置在过滤装置之前,以便在水吸附填料层224出现粉化现象时,能够被过滤装置过滤吸附,不致影响油质。进一步的,如图I和图2所示,所述填料式脱水器2包括由壳体25和上盖24形成的可开合封闭结构,壳体25上设置有进口 21,上盖24上设置有出口 26,出口 26与过滤装置连接,壳体25的内腔中可拆卸连接有脱水部22,脱水部22设置有水吸附填料层224,由于水吸附填料层224的吸水量是有限的,如此,当打开上盖24后,可将已到使用期限的脱水部22取出,而不必变动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与外联设备之间的连接。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脱水部22包括筒体221,筒体221的外部连接有安装环227,筒体221的内部由底部向上依次为下部格栅222、下部丝网223、水吸附填料层224、上部丝网225和上部格栅226,安装环227用于固定所述脱水部22在壳体25的内腔中的位置,下部格栅222主要起承载作用,下部丝网223主要起防护作用,但又可防止水吸附填料层224的材料漏出下部格栅222,水吸附填料层224则用于吸附油中的水分,上部丝网225和上部格栅226则用于压紧填充在筒体221内的水吸附填料层224,如此,脱水部22能让油顺利通过,也可对水吸附填料层224进行更换。下部丝网225和下部丝网223通常考虑使用不锈钢丝网,上部格栅226和下部格栅222也通常考虑使用不锈钢格栅,也可使用耐油塑料,以免影响油质或加重过滤装置负担。优选所述安装环227设置在筒体221的顶端,便于安装固定。如图I所示,可在所述壳体25与上盖24配合的开口部位固定连接有开孔隔板23,所述脱水部22的安装环227固定连接在开孔隔板23上,脱水部22的筒体221可由开孔隔板23的孔中插入或取出,插入时安装环227即搁在开孔隔板23上面,起到初步的限位固定作用,同时,安装环227和开孔隔板23可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利用上盖24上设置的结构将安装环227压紧在开孔隔板23上,以进一步固定脱水部22。[0025]所述水吸附填料层224的材质通常可选择无水硅胶,因为无水硅胶遇水自动吸附而对油基本不吸附。如图2 所示,所述填料式脱水器2有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则两个填料式脱水器2可交替或同时工作,且在其中一个填料式脱水器2需要更换水吸附填料层224时另一个可照常工作,以免影响正常流程。如图I和图2所示,所述填料式脱水器2的进口 21通过设置有阀的管道与泵I连接,以强制油经过所述的填料式脱水器2。如图I和图2所示,所述过滤装置一般应包括粗过滤器3和精过滤器4。粗过滤器4、精过滤器5内部分别设置有钢骨架纤维过滤材料、针织毡过滤材料,两个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不同,过滤精度较低的粗过滤器3设置在填料式脱水器2之后,精过滤器4之前。实施例如图I、图2和图3所示,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包括泵I、填料式脱水器2、粗过滤器3和精过滤器4,填料式脱水器2包括由壳体25和上盖24形成的可开合封闭结构,壳体25上设置有进口 21,上盖24上设置有出口 26,壳体25与上盖24配合的开口部位固定连接有开孔隔板23,脱水部22包括筒体221,筒体221的外部顶端连接有安装环227,筒体221的内部由底部向上依次为下部格栅222、下部丝网223、无水硅胶的水吸附填料层224、上部丝网225和上部格栅226,安装环227固定连接在开孔隔板23上。进口 21通过设置有阀的管道与泵I连接,出口 26与粗过滤器3连接。油经过吸入管道到油泵I加压,进入填料式油脱水器2中快速脱水,再经过粗过滤器3预脱除大颗粒杂质,最后经过精过滤器4脱除细颗粒杂质,加入到润滑油或者动力油系统。可用于润滑油、动力油系统中油添加时的过滤或油再生时的过滤。
权利要求1.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包括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装置前设置有填料式脱水器(2),所述填料式脱水器(2)内部的流质通道中设置有疏油的水吸附填料层(224)。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填料式脱水器(2)包括由壳体(25)和上盖(24)形成的可开合封闭结构,壳体(25)上设置有进口(21),上盖(24)上设置有出口(26),出口(26)与过滤装置连接,壳体(25)的内腔中可拆卸连接有脱水部(22),脱水部(22)设置有水吸附填料层(22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脱水部(22)包括筒体(221),筒体(221)的外部连接有安装环(227),筒体(221)的内部由底部向上依次为下部格栅(222)、下部丝网(223)、水吸附填料层(224)、上部丝网(225)和上部格栅(22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安装环(227)设置在筒体(221)的顶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壳体(25)与上盖(24)配合的开口部位固定连接有开孔隔板(23),所述脱水部(22)的安装环(227)固定连接在开孔隔板(23)上。
6.如权利要求I 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水吸附填料层(224)的材质为无水硅胶。
7.如权利要求I 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填料式脱水器(2)有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
8.如权利要求I 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填料式脱水器(2)的进口(21)通过设置有阀的管道与泵(I)连接。
9.如权利要求I 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粗过滤器(3)和精过滤器(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其既能够脱出油中水分又可过滤油中杂质,且更为安全。所述填料式油脱水过滤机包括设置在过滤装置前的填料式脱水器,所述填料式脱水器包括由壳体和上盖形成的可开合封闭结构,壳体的内腔中可拆卸连接有脱水部,脱水部包括筒体,筒体的外部连接有安装环,筒体的内部由底部向上依次为下部格栅、下部丝网、无水硅胶的水吸附填料层、上部丝网和上部格栅。可用于润滑油或者动力油的脱水、除杂质处理,能够保证润滑油或者动力油的质量,从而保证运转机械轴承的润滑和冷却效果,可应用润滑油或者动力油系统中油的添加和油的再生领域。
文档编号B01D36/00GK202355933SQ20112050225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6日
发明者史长伟 申请人:史长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