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的物料运输的冷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535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反应釜的物料运输的冷凝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生产的冷凝系统,尤其是指一种反应釜的物料运输冷凝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在反应移送时,反应的物料,如树脂从高温反应釜往低温反应釜移送,低温釜的温度和压力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增高,因此低温釜内的溶剂会突然沸腾,产生大量溶剂蒸汽流向冷凝器,经冷却后,回流回低温爸,回流以外的溶剂蒸汽会损失到空间或者被焚烧。这种方式会造成溶剂蒸汽损耗大、周围空气环境污染大,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安
^^^ 急 ^^ 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损耗、保证投料量的准确、减少工作场所的溶剂蒸汽含量、保证安全生产的反应釜的物料运输的冷凝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的物料运输的冷凝系统,包括反应釜、稀释釜、冷凝装置以及焚烧炉, 所述反应釜、稀释釜、冷凝装置以及焚烧炉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一次冷却装置以及二次冷却装置,所述所述一次冷却装置与所述稀释釜之间通过两个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回路,所述一次冷却装置、所述二次冷却装置以及反应釜通过管道连接。为了提高冷凝效果,所述一次冷却装置为卧式冷凝器,所述二次冷却装置为立式冷凝器。优选的,所述二次冷却装置的底部设有一个溶剂排出口。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溶剂的利用率,设有一溶剂储存槽,所述溶剂排出口设有带阀门的管道将所述反应釜以及溶剂储存槽连接。本实用新型反应过程中,沸腾的溶剂蒸汽,首先经过卧式冷凝器,部分液化后的溶剂回流入低温反应釜,过量的溶剂蒸汽再经过立式冷凝器,再冷凝;到最后,只有很少量的废弃流出,焚烧处理,从而能把溶剂的损耗量降到最少,工作现场产生的废弃降到最少,保证安全生产。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附图1所示,一种反应釜的物料运输的冷凝系统,包括反应釜1、稀释釜2、冷凝装置以及焚烧炉3,冷凝装置包括一次冷却装置41以及二次冷却装置42,反应釜1、稀释釜
32、一次冷却装置41、二次冷却装置42以及焚烧炉3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其中,一次冷却装置41为卧式冷凝器,二次冷却装置42为立式冷凝器,并且在二次冷却装置42的底部设有一个溶剂排出口 5,设有一溶剂储存槽6,溶剂排出口 5设有带阀门的管道将反应釜2以及溶剂储存槽6连接,这样就可以冷凝下来的溶剂残液排出来,用来清洗反应釜。同时,一次冷却装置41与稀释釜2之间通过两个管道连接,并形成一个回路。在使用该系统时,反应釜1反应后的树脂,温度约200°C,经过管道输送至稀释釜 2 ;在稀释釜2已经装有少量的沸点约80°C的溶剂;从反应釜2移送下来的高温树脂会使稀释釜2本来已有的低沸点溶剂在短时间内温度快速上升,达到沸腾的程度;沸腾的溶剂蒸汽,首先进入卧式冷凝器;经冷却液化后,回流入稀释釜2 ;另一部分的溶剂,由于短时间内未能马上冷却回流入釜,会进入立式冷凝器中再次冷却;二次冷却后的液体溶剂会残留在立式冷凝器内;最后,微量的溶剂废气会排向焚烧炉4进行焚烧,而从立式冷凝器排出的溶剂可以储存至溶剂储存槽6中,用来清洗反应釜。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反应釜的物料运输的冷凝系统,包括反应釜、稀释釜、冷凝装置以及焚烧炉,所述反应釜、稀释釜、冷凝装置以及焚烧炉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一次冷却装置以及二次冷却装置,所述所述一次冷却装置与所述稀释釜之间通过两个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回路,所述一次冷却装置、所述二次冷却装置以及反应釜通过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的物料运输的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冷却装置为卧式冷凝器,所述二次冷却装置为立式冷凝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的物料运输的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冷却装置的底部设有一个溶剂排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的物料运输的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溶剂储存槽,所述溶剂排出口设有带阀门的管道将所述反应釜以及溶剂储存槽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反应釜的物料运输的冷凝系统,包括反应釜、稀释釜、冷凝装置以及焚烧炉,所述反应釜、稀释釜、冷凝装置以及焚烧炉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一次冷却装置以及二次冷却装置,所述所述一次冷却装置与所述稀释釜之间通过两个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回路,所述一次冷却装置、所述二次冷却装置以及反应釜通过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反应过程中,沸腾的溶剂蒸汽,首先经过卧式冷凝器,部分液化后的溶剂回流入低温反应釜,过量的溶剂蒸汽再经过立式冷凝器,再冷凝;到最后,只有很少量的废弃流出,焚烧处理,从而能把溶剂的损耗量降到最少,工作现场产生的废弃降到最少,保证安全生产。
文档编号B01D5/00GK202315867SQ2011205763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雷冠雄 申请人:迪爱生合成树脂(中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