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子筛干燥液体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28213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子筛干燥液体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子筛干燥液体的装置,其包括分离管、触动杆、固定架I、固定架II、横杆、锥形导流环、小球、拱形网,固定架I和固定架II设置在分离管一侧,触动杆安装在固定架I和固定架II上,触动杆通过横杆上下移动小球,锥形导流环、拱形网安装在分离管中,小球放在锥形导流环的底部开口处,拱形网设置在锥形导流环上方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液分离彻底。
【专利说明】一种分子筛干燥液体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分子筛干燥液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分子筛,又称泡沸石或沸石,是一种结晶型的铝硅酸盐,具网状结构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分子筛吸湿能力极强,用于气体和液体的干燥、纯化、分离和回收,被广泛的用作干燥剂。现在化学试验中,利用分子筛来干燥液体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静置法,将分子筛和被干燥液体放入烧杯,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干燥后的液体倒出即可,但因怕在倒出液体的同时将分子筛倒出,造成液体不能彻底倒净;第二种为连续法,将分子筛放入长管中,将液体不断流入经过分子筛后流出,实现连续干燥,但这种方法由于接触时间短,干燥不完全,通过加长管道和增加分子筛数量可以实现彻底干燥,但又造成能源浪费。
[0003]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分子筛干燥液体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液分离彻底的分子筛干燥液体的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分子筛干燥液体的装置包括分离管1、触动杆2、固定架I 3、固定架II
4、横杆5、锥形导流环6、小球7、拱形网8,固定架I 3和固定架II 4设置在分离管I 一侧,触动杆2安装在固定架I 3和固定架II 4上,横杆5与小球7连接,触动杆2通过横杆5上下移动小球7,锥形导流环6、拱形网8安装在分离管I中,小球7放在锥形导流环6的底部开口处,拱形网8设置在锥形导流环6上方。
[000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锥形导流环6成倒圆锥形,底部开有圆孔,其直径比小球7的直径小。
[000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拱形网8上布满小孔,孔直径小于分子筛直径,起支撑分子筛的作用。
[0008]本装置所有部件均为玻璃材质。
[0009]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和优点:此装置通过小球连杆系统来彻底分离分子筛和干燥后的液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2]图中:1是分离管;2是触动杆;3是固定架I ;4是固定架II ;5是横杆;6是锥形导流环是小球;8是拱形网;9是分子筛。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0014]本分子筛干燥液体的装置包括分离管1、触动杆2、固定架I 3、固定架II 4、横杆
5、锥形导流环6、小球7、拱形网8,固定架I 3和固定架II 4设置在分离管I 一侧,触动杆2安装在固定架I 3和固定架II 4上,横杆5与小球7连接,触动杆2通过横杆5上下移动小球7,锥形导流环6、拱形网8安装在分离管I中,小球7放在锥形导流环6的底部开口处,拱形网8设置在锥形导流环6上方,其中锥形导流环6成倒圆锥形,底部开有圆孔,其直径比小球7的直径小;所述拱形网8上布满小孔,孔直径小于分子筛直径,起支撑分子筛的作用(图1)。
[001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先将分子筛9装入分离管I中,再倒入需被干燥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按下触动杆2,触动杆2随即压下横杆5的右端,横杆5的左端连着小球7—起被抬起,此时干燥后的液体从锥形导流环6下部的孔中流出,在分离管I的下部放置一容器即可收集干燥后的液体,等液体流尽后,放开触动杆2,小球7又落回堵住锥形导流环6的孔(图2)。
【权利要求】
1.一种分子筛干燥液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管(I)、触动杆(2)、固定架I(3)、固定架II (4)、横杆(5)、锥形导流环(6)、小球(7)、拱形网(8),固定架I (3)和固定架II (4)设置在分离管(I) 一侧,触动杆(2)安装在固定架I (3)和固定架II (4)上,横杆(5 )与小球(7 )连接,触动杆(2 )通过横杆(5 )上下移动小球(7 ),锥形导流环(6 )、拱形网(8)安装在分离管(I)中,小球(7)放在锥形导流环(6)的开口处,拱形网(8)设置在锥形导流环(6)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子筛干燥液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锥形导流环(6)成倒圆锥形,底部开有圆孔,圆孔直径比小球7的直径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子筛干燥液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拱形网(8)上布满小孔,孔直径小于分子筛直径。
【文档编号】B01D15/00GK203425558SQ201320389492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日
【发明者】吴桢芬, 苏有勇, 赵逸群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