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捕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3566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脂捕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集装置,公开了一种树脂捕集装置。本实用新型中,树脂捕集装置包含:纱网、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钢管的一端相连,在该相连部位焊接所述第一法兰;所述第二钢管的另一端焊接第二法兰;所述纱网置于所述第二钢管中;所述第一钢管的管壁上分布有孔洞,其另一端封口;所述纱网的目数为50-500目。该树脂捕集装置利用纱网对流经第二钢管的液体进行过滤,可以防止液体中的树脂进入排污管道,且纱网的清洗简单易操作,过滤所得树脂还可以回收利用。
【专利说明】一种树脂捕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树脂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离子交换树脂柱也称混床,是用来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的柱状压力容器,它是把一定比例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混合装填于同一装置中,对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的流体进行交换和除杂。离子交换树脂柱不但可以用于水处理和化工行业中,在制糖行业中也有使用。制糖行业中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柱一般为立式圆筒状结构,两端封闭;在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底部装上细孔平板及纱网,树脂放置在纱网上,形成树脂层,树脂层为离子交换树脂柱主要部件。
[0003]树脂层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一定量树脂脱离离子交换树脂柱,随着排水跑到排污管道中去,这一方面污染水源,另一方也会导致离子交换树脂柱交换和除杂的效果。此外,由于离子交换树脂柱和排污管道都是密封的,没有观察口,很难确认有多少树脂从离子交换树脂柱进入排污管道;而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柱处理过的糖液的性能指标来进行判断的话太滞后,会导致大量的糖液不合格,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捕集装置,它能够防止离子交换树脂柱中的树脂进入排污管道,而且还能回收从离子交换树脂柱跑出的树脂。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树脂捕集装置,包含:纱网、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钢管的一端相连,在该相连部位焊接所述第一法兰;所述第二钢管的另一端焊接第二法兰;所述纱网置于所述第二钢管中。
[0006]和现有技术相比,由纱网、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组成的树脂捕集装置可以防止脱离离子交换树脂柱的树脂进入排污管道:从离子交换树脂流出的液体从排水管道流出,而排水管道通过第二法兰和第二钢管相连,液体进入第二钢管中;第二钢管中的纱网对液体进行过滤,树脂沉积在纱网上;该液体继续流动进入第一钢管,而第一钢管与排污管道通过第一法兰相连,过滤后的液体从第一钢管进入排污管道;由于纱网的过滤作用,使得树脂被沉积在纱网上,进入排污管道的液体中不含有树脂;在离子交换树脂柱排液体的过程中,如果和离子交换树脂柱相连的压力表读数增大,说明树脂把纱网堵住,可以将第一法兰或第二法兰上的螺丝松开,将第二钢管中的纱网取出进行清洗,同时回收树月旨,实现树脂捕集装置的重复使用。
[0007]另外,该第一钢管的管壁上分布有孔洞,第一钢管的另一端封口。
[0008]该第一钢管的管壁上布有孔洞且另一端封口,这样,从第二钢管进入第一钢管中的液体,从第一钢管的管壁上的孔洞流出,进入排污管中。
[0009]另外,所述第一钢管和所述第二钢管的外径相同或者所述第一钢管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钢管的外径。
[0010]排污管道的外径和工厂的排污量相关,排污量大的情况下需要配置较大外径的排污管道;而排污管道和第一钢管通过第一法兰相连,排污管道外径和第一管道的外径大小成正比。
[0011]另外,所述纱网的目数为50-500目。
[0012]纱网目数是指在25.4mm的长度,一共有多少个孔排列,就是多少目。比如,在25.4mm的长度有100个孔排列,说明纱网的目数为100目。目数越大,单位面积纱网上孔的数量越多,孔的直径也越小,能过滤掉更小尺寸的物质;目数越大,流过纱网的液体流速越小,孔也越容易出现堵塞。根据液体中树脂颗粒和液体流量大小可以选用不同目数的纱网,从而满足纱网对树脂的过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捕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捕集装置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树脂捕集装置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1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树脂捕集装置,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中的编号I为第一钢管、2为第一钢管孔洞、3为第一法兰、4为第二钢管、5为第二法兰、6为螺孔、7为纱网。
[0018]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捕集装置包含:纱网、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第一钢管的一端和第二钢管的一端相连,在该相连部位焊接第一法兰;第二钢管的另一端焊接第二法兰;纱网置于所述第二钢管中。另外,该树脂捕集装置的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外径相同,其内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钢管为液体的流动通道;纱网的目数为50-500目,优选的,目数为50目、100目、250目和500目,纱网主要起过滤树脂的作用,可以根据树脂颗粒大小和液体流量选择不同纱网目数,纱网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二钢管中,其在第二钢管中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第一钢管的管壁上分布有孔洞,所有孔洞的直径基本相同,孔洞是第一钢管中的液体进入排污管道的通道,孔洞的分布规律和孔洞的数量可以根据液体流量进行调节,流量越大,需要的孔洞的直径越大,数量越多;第一钢管的另一端以钢板封口,液体不能流过;第一钢管与排污管通过第一法兰相连,离子交换树脂柱的排水管道通过第二法兰和第二钢管相连,法兰上的螺孔主要作用是配合螺丝对第一钢管与排污管、排水管道通与第二钢管进行固定。[0019]本实施方式的树脂捕集装置可以防止脱离离子交换树脂柱的树脂进入排污管道:从离子交换树脂流出的液体从排水管道流出,而排水管道通过第二法兰和第二钢管相连,液体进入第二钢管中;第二钢管中的纱网对液体进行过滤,过滤的快慢和效果可通过调节纱网的目数进行控制,过滤后树脂沉积在纱网上;该液体继续流动进入第一钢管,而第一钢管与排污管通过第一法兰相连,过滤后的液体从第一钢管的孔洞进入排污管;由于纱网的过滤作用,使得树脂被沉积在纱网上,进入排污管道的液体中不含有树脂;在离子交换树脂柱排液体的过程中,如果和离子交换树脂柱相连的压力表压力值增大,说明树脂把纱网堵住,可以将第一法兰或第二法兰上的螺丝松开,将第二钢管中的纱网取出进行清洗,同时回收树脂,实现树脂捕集装置的重复使用。
[002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树脂捕集装置。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外径相同;而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钢管的外径大于第二钢管的外径,树脂捕集装置沿A-A’线的剖面结构如图3所示。
[0021]排污管道的外径和工厂的排污量相关,排污量大的情况下需要配置较大外径的排污管道;而排污管道和第一钢管通过第一法兰相连,排污管道外径和第一管道的外径大小成正比。因此,在排污管道外径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加大第一钢管的外径,使第一钢管和排污管道实现很好的匹配,且这种调节不会影响纱网对树脂的过滤效果。
[0022]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0023]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树脂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纱网、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 所述第一钢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钢管的一端相连,在该相连部位焊接所述第一法兰; 所述第二钢管的另一端焊接第二法兰; 所述纱网置于所述第二钢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的管壁上分布有孔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的另一端封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和所述第二钢管的外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钢管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的目数为50-500目。
【文档编号】B01J47/00GK203635223SQ201320778754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陈志平, 张增春 申请人:上海好成食品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