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体反应器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07437阅读:来源:国知局
微流体反应器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在反应室内密封地封装基底部件的第一特定部分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a)具有第一表面的基板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居中地设置在其上的平台,所述平台具有:顶表面,所述顶表面包括扁平的凸部,所述凸部的尺寸设置成用于接触式地接收与所述平台的所述顶表面并置的基底部件的第一特定部分,以及周围的外侧边缘和外侧侧壁表面,其中所述顶表面通过凹口、凹板和扁平的所述凸部而中断,所述凹口由具有从5微米到100微米的高度范围的内壁限定,所述凹板连接内壁的底部边缘,所述凸部连接内壁的顶部边缘和平台的外侧边缘,扁平的所述凸部形成用于在其上支撑基底部件的第一特定部分的坚硬支撑,由此在被密封至扁平的所述凸部时,在凹板和基底部件的第一特定部分之间形成具有顶部空间容积的反应室;b)装配到所述平台的外侧边缘的垫圈部件,其中能够使用垫圈部件将基底部件密封地夹持到形成于所述平台上的外侧唇部,以及c)第一隔膜泵和第二隔膜泵,所述第一隔膜泵具有连接至所述反应室的第一流体连接且所述第二隔膜泵具有连接至所述反应室的第二流体连接,所述第一隔膜泵和第二隔膜泵中的至少一方具有连接至设置在反应室外侧的一个或多个反应物储存器或通风口的一个或多个流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隔膜泵被气动地驱动并具有正行程和负抽吸行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通过向每一个所述隔膜泵交替地施加正压脉冲重复地致动所述第一隔膜泵和第二隔膜泵来驱动连接至所述反应室的所述第一流体连接和所述第二流体连接之间的往复流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通过向所述第一隔膜泵施加正压脉冲以及向所述第二隔膜泵施加抽吸压脉冲致动所述第一隔膜泵和第二隔膜泵,随后将施加至每一个隔膜泵的压力脉冲颠倒来驱动连接至所述反应室的所述第一流体连接和所述第二流体连接之间的往复流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隔膜泵被电磁驱动并具有正泵送行程和负泵送行程,另外其中通过交替地颠倒所述第一隔膜泵的第一泵送行程的极性和所述第二隔膜泵的第二泵送行程的极性来实现在连接至所述反应室的所述第一流体连接和第二流体连接之间的往复流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包括多对隔膜泵,所述对中的每一个隔膜泵具有连接至所述反应室的流体连接,其中所述对被设置用于驱动流体流动跨越和经过所述反应室。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包括用于访问基底部件上的观察区域的观察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访问基底部件上的观察区域的观察窗在所述垫圈中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观察窗是成比例的,以用于实现将条形码标签施加至观察区域外侧的基底部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平台被提升,并且用于访问基底部件上的观察区域的观察窗在所述基板内形成并延伸经过被提升的所述平台。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与所述隔膜泵中的至少一个流体连通的废弃物出口。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基底部件是具有在其上结合有机物的第一表面的载玻片。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隔膜泵和第二隔膜泵靠近所述平台设置。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平台被提升。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垫圈部件由弹性体、乙烯橡胶或硅树脂形成。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垫圈部件包括用于在边界凸部的顶部覆盖地和密封地封装所述基底部件的可拉伸腹板部件,以及用于密封地接合周围的所述外侧边缘和外侧侧壁表面的外周裙边部件。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切口形成在所述垫圈部件的侧向的特定部分上,所述切口用于密封地封装反应室内的基底部件的第一特定部分以及反应室外侧的基底部件的突出段。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切口适于接收具有电接头的基底部件或载玻片,所述电接头安装在基底部件或载玻片的突出段上,所述电接头连接至所述反应室内的回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