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38497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过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过滤装置能够耐受比较高的压力,抑制过滤单元的变形量,进行高效率的过滤作业,在该过滤作业后,能够简单地进行前述过滤单元和外侧的罩的分解作业,牢固的上侧罩和下侧罩能够重复使用,有助于环境的保护。本发明的过滤装置由折线连续的纵型的筒状过滤器(1),树脂圆板被粘接剂粘接在该筒状过滤器的上下的过滤单元(A),由能够高强度地保护该过滤单元(A)的上下和外周的金属制并具有多个通气孔的上侧罩(B)及下侧罩(C)构成。上侧罩(B)和下侧罩(C)在高度方向上被一分为二。而且,该分割部位在过滤作业时上下结合在一起,在分解时前述分割部位的圆周方向是固定的。在上侧罩(B)及下侧罩(C)上分别设有上侧外筒(51)及下侧外筒(55)。
【专利说明】
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过滤装置,能够耐受比较高的压力,抑制过滤单元的变形量,进行高效率的过滤作业,在该过滤作业后,能够简单地进行前述过滤单元与外侧的罩的分解作业,牢固的上侧罩及下侧罩能够重复使用,有助于环境的保护。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以来,作为过滤装置,其内部的过滤器通常由滤纸、纤维、纺布或者无纺布构成。例如,在对放电加工机的加工液进行净化的过滤器中,由于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污泥被过滤器收集,供给侧的压力增高,在网孔被污泥堵塞且达到耐受压力之前,过滤器效率极端低落,所以现状是探测其压力而更换过滤装置。
[0003]在该过滤装置中,尤其是为了在节省空间化的基础上提高过滤器效率,尽可能地确保过滤面积,所以将过滤器制成以连续的褶皱状形成的筒状过滤器收纳在净化装置的壳体内。此外,在放电加工机的加工液净化的过滤装置中,若大致划分,则根据是从筒状的过滤器内外的哪一侧对含有污泥并加压供给的加工液进行过滤而区分成内压式过滤装置和外压式过滤装置。
[0004]作为内压式过滤装置,由于将污泥集中在内部,所以过滤越进行则过滤能力越降低。要使过滤能力为一定以上,不得不使过滤器全体大型化,若将过滤器大型化,则在蓄积了污泥后装置整体加重,过滤器的更换作业性恶化。由于供给的加工液相对于过滤器朝向外侧施加压力,所以必须要将过滤器制作成具有耐压性。由于附着在过滤器的内侧的污泥不易从过滤器除去,所以过滤器的清扫困难,因此,过滤器一般来说是一次性的。
[0005]在内压式过滤装置中,若进行加压,则过滤器的中央部位鼓出,筒状过滤器的上下端与上盖、下盖的粘接剂部位剥落,发生了破裂状态,存在不能够施加充分的加压力的缺点。此外,作为市售的过滤装置,由于供给的加工液相对于过滤器向放射方向施加压力,所以制作出了耐压性优良的过滤装置。也就是说,筒状过滤器的上下端与上盖、下盖由粘接剂水密地固接,筒状过滤器的上下端与上盖、下盖一体化。这样,耐压性优良,但在使用后不能够分解筒状过滤器的上下端与上盖、下盖。
[0006]此外,加上考虑过滤器其自身为消耗品,使用后堵塞在内部的污泥从过滤器内除去困难。因此,如果到了过滤器产生网孔堵塞的寿命的时间(例如2、3个月乃至数月),则作为一次性使用处理,也存在未考虑再使用的点。根据这一点,不得不为一次性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过滤器为纸、无纺布等,由于上盖、下盖等为金属板,所以将整体废弃在环境保护这一点上也存在重大的问题。
[0007]相对于其一次性使用,作为能够分解的装置开发了专利文献1。也就是说,内侧筒状过滤器的内侧及外侧筒状过滤器的上下端的上盖、下盖能够分离而能够分解。因此,作为环境对策也是良好的,但该专利文献1存在如下的重大缺点:即使是比较低的压力(例如lkg / cm2?约2kg / cm2左右),第一端部板或者第二端部板也因其加压力而变形等,不能够用于使用。
[0008]进而,过滤装置中加热硬化的硬化性板体是将筒状过滤器的下端插入前述合成树脂制粘接剂内成形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因运送时或者作业时的振动或者压力等要因,也存在前述硬化性板体破裂而破损的情况。
[0009]尤其是基于图10对以往达到破损的过程进行说明。在使用了规定时间后,加工液从中心进入,成为在水压的作用下向过滤单元的筒状过滤器a的圆周的放射方向流出的结构,因此,筒状过滤器a成为鼓状〔参照图10 (A)〕,随着滤纸的网孔堵塞,变形量增大,向外筒b的密接比例增加。
[0010]若该状态继续加剧而成为密接在外筒全周上的状态,则发生将上下表面向中心部拉伸的力。该拉伸的力是通过滤纸成为鼓状,筒状过滤器a的上下之间缩窄,该筒状过滤器a拉伸上下表面的力的作用〔参照图10 (B)〕。进而,若持续污泥供给,内部压力上升,则存在向外筒b胀出,过滤单元破损的情况。
[0011]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0 — 761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8 - 2433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2 - 224505号公报。
[0012]此外,作为充分耐受使用压力,并且能够分解再利用的过滤装置而使其外部为对开的类型开发了专利文献2,但由于过滤单元的外筒a过分胀出而被施加了该力,所以如图9(B)所示,使带b'打开并不容易。也就是说,由于被施加了过滤单元的外筒a的胀出力的状态直接由带b'承受而不能够打开。
[0013]进而,具体地说,尤其是若处于施加了过滤单元的外筒a的胀出力的状态,则将分割后的带b'打开时,存在打开的同时经常产生卡在卡扣c上而不能拆卸的缺陷。进而,在专利文献3中,即使是上下分割的结构,在用螺钉结合的类型中,若是成为了鼓状的筒状过滤器a,拆卸也非常麻烦。
[0014]为此,提供一种能够谋求前述过滤装置的破损防止并能够分解的过滤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技术问题或者目的等)是实现过滤装置的开发,该过滤装置能够耐受比较高的压力,抑制过滤单元的变形量,进行高效率的过滤作业,分解作业比较简单,也有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0015]为此,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锐意的研究,其结果,通过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为如下的过滤装置而解决了前述问题:技术方案I的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由折线连续的纵型的筒状过滤器,树脂圆板被粘接剂粘接在该筒状过滤器的上下的过滤单元,由能够高强度地保护该过滤单元的上下和外周的金属制并具有多个通气孔的上侧罩及下侧罩构成,前述上侧罩和前述下侧罩在高度方向上被一分为二,该分割部位在过滤作业时上下结合在一起,并且在分解时前述分割部位的圆周方向是固定的,在前述上侧罩及前述下侧罩上分别设有上侧外筒及下侧外筒。
[0016]通过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为如下的过滤装置而解决了前述问题,技术方案2的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中,前述筒状过滤器的假想内径形成为小圆形,具备向该筒状过滤器的前述小圆形内装填的小直径内筒,该小直径内筒支撑在前述上下的树脂圆板之间。通过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为如下的过滤装置而解决了前述问题,技术方案3的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中,前述上侧外筒及下侧外筒自下而上呈相同直径的圆筒状,在该圆筒内,前述过滤单元的筒状过滤器以外周接近圆筒的程度收纳在该圆筒内。
[0017]通过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为如下的过滤装置而解决了前述问题,技术方案4的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中,前述上侧罩的上侧外筒形成为越靠近下方直径越扩大,前述下侧罩的下侧外筒形成为越靠近上方直径越扩大。通过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为如下的过滤装置而解决了前述问题,技术方案5的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4任一项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在前述分割部位的圆周形成有加强杆部,在该加强杆部装卸自如地装设有环状带。
[0018]通过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为如下的过滤装置而解决了前述问题,技术方案6的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中,前述加强杆部是前述上侧罩的上侧外筒的下端和前述下侧罩的下侧外筒的上端被适当弯圆,作为圆头部形成的。通过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为如下的过滤装置而解决了前述问题,技术方案7的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中,前述加强杆部是作为金属制的线状部形成的。
[0019]通过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为如下的过滤装置而解决了前述问题,技术方案8的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4任一项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在前述分割部位的一方形成有加强杆部,在该加强杆部的圆周上形成有多个卡止部,在与前述加强杆部相对应的分割部位的另一方,与前述卡止部相对应地设有被前述卡止部卡止的突起部。
[0020]通过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为如下的过滤装置而解决了前述问题,技术方案9的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4任一项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前述上侧罩和前述下侧罩由合成树脂制一体形成,并且在分割部位的一方的周缘形成有突起部,在另一方形成有能够与前述突起部卡止和解除的卡止部。
[0021]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具有能够耐受比较高的压力,抑制过滤单元的变形量,进行高效率的过滤作业,能够进行分解作业,高强度的金属制的上侧罩及下侧罩能够重复使用,有助于环境的保护的优点。
[0022]尤其是,在本发明中,能够通过向上下方向的分解,以最少的劳力进行高效率的分解。尤其是能够可靠地且简单地分解过滤单元和金属制的上侧罩及下侧罩,仅废弃前述过滤单元,金属制的上侧罩及下侧罩能够使用多次,在过滤器业界首次能够真正地回收利用。此外,由于前述小直径内筒的存在,具有能够防止过滤单元的筒状过滤器的破损、损伤的优点。
[0023]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由于具备小直径内筒,在强度性这一点是也是良好的。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S卩使过滤单元的中央部位鼓出,由于是向上下方向的分解,所以与不是上下方向分割的外筒中拔出的情况相比,能够进行非常容易的分解。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尤其是因为圆锥状,所以即使过滤单元的中央部位鼓出,在进行向上下方向的分解的瞬间,也不与前述过滤单元的外形接触,具有能够最简单地分解的效果。
[0024]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由于在分割部位的周围形成有加强杆部,所以即使过滤单元的中央部位鼓出的鼓出力格外増加,由于完全没有前述金属制的上侧罩及下侧罩的变形,所以不对进行分解时的操作力产生影响,能够提供简易的分解作业。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及7中也能够发挥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同等的效果。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中,由于是卡止部及突起部形成的结构,所以需要转动一部分,但若使其为板状,则在本发明中并列使用两个过滤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更紧凑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及8中,具有通过旋转微小的角度进行解除而能够简单地进行分解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 (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纵向剖视图,图1 (B)是图1 (A)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 (C)是图1 (B)的(I)部放大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局部切除后的分解立体图;
图3 (A)是从上侧罩及下侧罩上拆除了环状带后的立体图,图3 (B)是上侧罩及下侧罩的分解立体图,图3 (C)是使上侧罩及下侧罩为由环状带结合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图3(D)是使上侧罩及下侧罩为由环状带结合的状态的局部俯视图;
图4 (A)是过滤作业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示意剖视图,图4 (B)是刚分解后的示意剖视图;
图5 (A)是过滤作业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图5 (B)是刚分解后的示意剖视图;
图6 (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及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 (B)是图6 (A)的(II)部放大图;
图7 (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上侧罩及下侧罩的立体图,图7 (B)是图7 (A)的(III)部放大图,图7 (C)是表示组装的顺序的状态图;
图8 (A)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剖视图,是图8 (B)是图8 (A)的(IV)的放大图,图8 (C)是上侧罩及下侧罩的剖视图,图8 (D)是上侧罩的立体图,是图8 (E)是图8 (F)的(V)部放大图,图8 (F)是下侧罩的立体图,图8 (G)是图8 (D)的(VI部)放大图,图8(H)是表示突起部与卡止槽的卡止顺序的状态图;
图9 (A)是现有技术中要将过滤器向上下拆卸的现有技术的示意剖视图,图9 (B)是对开型的外筒及过滤器的俯视图;
图10 (A)是现有技术中被过滤装置加压的状态图,图10 (B)是进而成为了加压状态的状态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A:过滤单元,B:上侧罩,C:下侧罩,1:筒状过滤器,21:上侧树脂圆板,25:下侧树脂圆板,3:小直径内筒,51:上侧外筒,55:下侧外筒,66:内侧连接帯状部,62:外侧连接帯状部,7:分割部位,71:加强杆部,71a:圆头部,71b:线状部,75:卡止部,76、86:突起部,85:卡止槽,9:环状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有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首先,第1实施方式示于图1至图6。本发明的过滤装置为与内压式相对应的类型,主要由过滤单元A,上侧罩B和下侧罩C,小直径内筒3,以及环状带9等构成。放电加工机的加工液进入过滤单元A内,从该内部沿放射方向流出,进而沿上侧罩B及下侧罩C的圆周的放射方向流出。
[0028]前述过滤单元A如图2所示,筒状过滤器1和上侧树脂圆板21与下侧树脂圆板25由粘接剂固接在一起。前述上侧罩B由上盖41和上侧外筒51构成,下侧罩C由下盖45和下侧外筒55构成。这样一来,加工液进入过滤单元A内的过滤单元A,并从该内部沿前述上侧外筒51及下侧外筒55的圆周的放射方向流出。
[0029]前述筒状过滤器I由纸,纤维,纺布或者无纺布等构成,假想外周呈圆形,俯视观察为折线连续地具有多个褶皱,假想内径形成为小圆形,上下方向作为整体呈筒状。这样是为了通过折返地形成而扩大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率的缘故。
[0030]前述上侧树脂圆板21为合成树脂制,圆板部21a和外周直立边缘21b通过注射成形而一体地形成。该外周直立边缘21b的高度与前述上盖41的高度相对应地形成。板厚约为I?3mm。此外,前述下侧树脂圆板25为合成树脂制,圆板部25a和外周直立边缘25b与前述上侧树脂圆板21同样地形成,尺寸及大小也同样。
[0031]前述筒状过滤器I的作为筒的长度方向的上端及下端经由粘接剂与前述上侧树脂圆板21及下侧树脂圆板25相连接。这样,前述筒状过滤器I及上侧树脂圆板21、下侧树脂圆板25作为过滤单元A而构成。
[0032]前述小直径内筒3由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形成有多孔的网状板构成,整体外形以细径构成而比较牢固。前述小直径内筒3设置成垂直状,配置成该小直径内筒3支撑在前述上侧树脂圆板21和前述下侧树脂圆板25之间。前述小直径内筒3、前述上侧树脂圆板21及前述下侧树脂圆板25由ABS树脂、丙烯树脂、20% PPGF树脂,和发泡聚氨酯树脂等制造。
[0033]过滤单元A的上下及外周为了高强度地被保护而由金属制的上侧罩B及下侧罩C构成。也就是说,前述上侧罩B和前述下侧罩C为一对,保护在前述过滤单元A的整个周围。由上盖41和上侧外筒51构成的上侧罩B,和由下盖45和下侧外筒55构成的下侧罩C作为形状而呈大致相同的形状。
[0034]前述上盖41及下盖45均由环状板41a、45a和外周直立边缘41b、45b形成,分别以前述环状板41a、45a的内径形成有开口 41c、45c。前述上盖41及下盖45为金属制,呈相同材质和相同形状。而且,前述上侧外筒51和下侧外筒55也为金属制,呈相同材质和相同形状,由作为多个通气孔形成的冲孔部51a、55a和一个或者多个环毂状的加强帯部51b、55b形成。
[0035]在前述上盖41的外周直立边缘41b的内侧,通过焊接或者轧辊加工等与前述上侧外筒51的上端外侧一体形成,这是作为金属制的上侧罩B构成的。此外,在前述下盖45的外周直立边缘45b的内侧,通过焊接或者轧辊加工等与前述下侧外筒55的下端外侧一体形成,这是作为金属制的下侧罩C构成的。
[0036]前述上侧罩B的上侧外筒51和前述下侧罩C的下侧外筒55从上到下以相同的直径形成[参照图1 (A)?图1 (C)中的实线及图4 (A)和图4 (B)]。为此,如图4 (A)及图4 (B)所示,即使过滤单元A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膨大化,若使前述上侧罩B和前述下侧罩C沿上下方向分解地动作,由于是上下分割的缘故,也能够基本上瞬时地从过滤单元A上拆卸。前述上侧罩B和前述下侧罩C平时在过滤作业时是前述上侧罩B的下端周缘和前述下侧罩C的上端周缘以抵接状态结合在一起。
[0037]如图1 (A)及图1 (B)所示,将前述上侧罩B的下端和前述下侧罩C的上端的接合部位称为分割部位7。在该分割部位7上,上下地形成有加强杆部71、71。作为该加强杆部71,前述上侧罩B的上侧外筒的下端适当弯圆而作为圆头部71a形成,并且前述下侧罩C的下侧外筒55的上端适当弯圆而作为圆头部71a形成。该分割部位7的圆头部71a、71a的上下的上侧罩B和下侧罩C由环状带9固定。
[0038]此外,如图6 (A)及图6 (B)所示,前述加强杆部71是作为钢制的线状部71b形成的。具体地说,钢制的线状部71b通过焊接固接在前述上侧罩B的上侧外筒51的下端周缘。钢制的线状部71b也通过焊接固接在前述下侧罩C的下侧外筒55的上端周缘。该分割部位7的线状部71b、71b部位的上下部件由环状带9固定。该环状带9由带主体91和卡扣92构成。该卡扣92仅由一个构成。
[0039]对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如图1 (A)?图1 (C)中的虚线及图5 (A)和图5 (B)所示,前述上侧罩B的上侧外筒51是随着靠近下方而直径扩大,前述下侧罩C的下侧外筒55随着靠近上方而直径扩大地作为圆锥形成的。该圆锥的扩张的立体角度Φ形成为上下相同,前述上侧罩B的下端直径和前述下侧罩C的上端直径形成为相同直径。
[0040]若这样形成为圆锥状,则如图5 (A)及图5 (B)所示,即使过滤单元A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膨大化,若使前述上侧罩B和前述下侧罩C在上下方向上分解地动作,由于是圆锥的缘故,也能够瞬时从过滤单元A上拆卸。能够发挥圆锥的威力。在前述的说明中,前述小直径内筒3是必须的,但如果强度充分,也有为除去的结构的情况。
[0041]基于图7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尤其是在前述上侧罩B的上侧外筒51的下端周缘形成有环状的金属制的加强杆部71,该环状圆周上形成有多个卡止部75(具体地说等分在四个部位)。此外,在与前述加强杆部71相对应的分割部位7的另一方的前述下侧罩C的下侧外筒55的上端周缘的加强帯部55b的圆周上,与前述卡止部75相对应地设有被前述卡止部75卡止的金属制的突起部76。
[0042]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存在环状带9,突起部76也分别被前述卡止部75卡止,上下的上侧罩B和下侧罩C结合在一起。当过滤单元A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膨大化,将上下的上侧罩B和下侧罩C分解时,为了解除前述卡止部75与突起部76的卡止,需要朝向圆周方向的旋转很小的角度。该力、过滤单元A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膨大化的力能够不对朝向前述圆周方向的旋转力产生影响。
[0043]基于图8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尤其是前述上侧罩B和前述下侧罩C不是金属制,而是通过合成树脂制而一体形成的,外侧连接帯状部62在前述上侧罩B的上侧筒部61的下端周缘以分割状态构成,内侧连接帯状部66在前述下侧罩C的下侧筒部65的上端周缘以分割状态构成。前述内侧连接帯状部66以嵌合状态插入前述外侧连接帯状部62内。
[0044]此外,如图8 (D)?图8 (H)所示,在前述内侧连接帯状部66的外周上,隔开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前述突起部86 (等分在圆周上的四个部位)。在前述外侧连接帯状部62的内周上,与前述突起部86相对应地设有前述突起部86被卡止的卡止槽85。在第3实施方式的由合成树脂制一体形成的情况下,与前述小直径内筒3、前述上侧树脂圆板21及前述下侧树脂圆板25的情况同样,由ABS树脂,丙烯树脂,20% PPGF树脂和发泡聚氨酯树脂等制造。
[0045]此外,在图8实施方式中,在前述上侧罩B的下端周缘上对置的两个部位设有凸缘部88和88。进而,在前述下侧罩C的下端周缘上对置的两个部位设有凸缘部89和89。该凸缘部88和88成为搭上两手的部位,凸缘部89和89能够为下脚用部位,能够容易地将上侧罩B和下侧罩C分离。
[0046]这样,构成为能够用突起部86与卡止槽85卡止、分离。在前述上侧筒部61及下侧筒部65的周围形成有多个作为贯通孔的冲孔部61a、65a。进而,在前述上侧罩B的上侧筒部61的上端,内方设有凸缘部63,在前述下侧罩C的下侧筒部65的下端,内方设有凸缘部63,在前上端周缘,内方设有凸缘部63。
[0047]在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中,上下的分割部位设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但该位置大多稍稍偏离。这是由于一般来说有同时并列地设置两个与本发明同样类型的过滤装置的情况的缘故。若是并列,则前述环状带9、9邻接,相互抵接而伸出。
[0048]为了防止该伸出,通过分别改变其并列的相互的过滤装置的环状带9、9的高度,能够使收纳面积稍稍紧凑化。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中有突起部、卡止部(卡止槽),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并列化时,也有适当将其高度错开配置的情况。另外,附图标记100是加工液流入的耦合器。
【权利要求】
1.一种过滤装置,由折线连续的纵型的筒状过滤器,树脂圆板被粘接剂粘接在该筒状过滤器的上下的过滤单元,由能够高强度地保护该过滤单元的上下和外周的金属制并具有多个通气孔的上侧罩及下侧罩构成,前述上侧罩和前述下侧罩在高度方向上被一分为二,该分割部位在过滤作业时上下结合在一起,并且在分解时前述分割部位的圆周方向是固定的,在前述上侧罩及前述下侧罩上分别设有上侧外筒及下侧外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筒状过滤器的假想内径形成为小圆形,具备向该筒状过滤器的前述小圆形内装填的小直径内筒,该小直径内筒支撑在前述上下的树脂圆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上侧外筒及下侧外筒自下而上呈相同直径的圆筒状,在该圆筒内,前述过滤单元的筒状过滤器以外周接近圆筒的程度收纳在该圆筒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上侧罩的上侧外筒形成为越靠近下方直径越扩大,前述下侧罩的下侧外筒形成为越靠近上方直径越扩大。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分割部位的圆周形成有加强杆部,在该加强杆部装卸自如地装设有环状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加强杆部是前述上侧罩的上侧外筒的下端和前述下侧罩的下侧外筒的上端被适当弯圆,作为圆头部形成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加强杆部是作为金属制的线状部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分割部位的一方形成有加强杆部,在该加强杆部的圆周上形成有多个卡止部,在与前述加强杆部相对应的分割部位的另一方,与前述卡止部相对应地设有被前述卡止部卡止的突起部。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上侧罩和前述下侧罩由合成树脂制一体形成,并且在分割部位的一方的周缘形成有突起部,在另一方形成有能够与前述突起部卡止和解除的卡止部。
【文档编号】B01D29/07GK104394957SQ201380029195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
【发明者】河西正彦, 奧胁久男 申请人:伊斯坦技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