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尖晶石型硫转移剂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940966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性尖晶石型硫转移剂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尖晶石型硫转移剂的制备方法,将拟薄水铝石、水、浓盐酸混合形成胶体,水浴调节PH值为4~5,然后加入Mg(NO3)2后继续搅拌2h,通过超声波处理4h,在120℃下烘干筛分,然后负载Mn或Cu水热处理24h后得到改性硫转移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方法简单,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改性尖晶石型硫转移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硫转移剂制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性尖晶石型硫转移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FCC再生器中,主催化剂通过烧焦来进行再生。主催化剂在烧焦的过程中,会生成S02。SO2会对FCC装置造成腐蚀;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等。由于FCC原料的含硫量增大和环境保护法规日益严格,迫切要求控制FCC烟气中SO2的排放。添加硫转移剂是有效降低烟气中SO2排放的方案之一。如果硫转移剂能高效脱硫,这不仅能提高人们使用硫转移剂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大大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0003]镁铝尖晶石或负载稀土的镁铝尖晶石型硫转移剂是近年发展比较成熟的一种硫转移剂,已有研究者对其制备方法、组成、水热稳定性、脱硫效果、各活性组分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大多数用共沉淀法制备,再负载稀土等金属,比表面积进一步减小,吸附性能降低,另外该方法制备工艺较复杂、成本高,制备的硫转移剂样品颗粒较大、均匀性差;也有部分硫转移剂采用浸溃法制备,该方法制备的样品也具有脱硫性能,但其制备过程复杂、金属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均匀性较差、形成的样品比表面积较小;常规的溶胶-凝胶法也是制备尖晶石型硫转移剂的方法,该方法需加入大量的高分子聚合物,尽管此方法制备的硫转移剂比表面积增加,但是高分子聚合物的加入使得制备硫转移剂的成本和能耗大大增加,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
[0004]目前硫转移剂所存在的问题除了能对FCC主催化剂产生破坏、脱硫性能差、比表面积小之外,也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尖晶石型硫转移剂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硫转移剂的制作方法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0006]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拟薄水铝石、水、浓盐酸混合形成胶体,水浴调节PH值为4?5,然后加入Mg (NO3) 2后继续搅拌2h,通过超声波处理4h,在120°C下烘干筛分,然后负载Mn或Cu水热处理24h后得到改性硫转移剂。
[0007]进一步,拟薄水铝石为7.49g,所述浓盐酸为lg,所述水位30g,所述Mg (NO3) 2为12.82g。
[0008]进一步,水浴温度为65°C。
[0009]进一步,超声波处理是在3o°c、4o°c、5(rc、6(rc、7(rc条件下进行。
[0010]进一步,超声波处理是在水热反应釜中进行。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方法简单,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2]图1是本发明一种改性尖晶石型硫转移剂的制备方法实施例测试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4]本发明技术方案是将拟薄水铝石、水、浓盐酸混合形成胶体,水浴调节PH值为4~5,然后加入Mg (NO3) 2后继续搅拌2h,通过超声波改性处理4h,然后加入金属活性组分Mn或Cu,再超声波水热处理24h后,120°C下烘干,将烘干的样品在600-700°C焙烧得到改性硫转移剂。
[0015]进一步,拟薄水招石为7.49g,浓盐酸为Ig,水为30g, Mg (NO3) 2为12.82g ;
[0016]进一步,水浴温度为65°C ;
[0017 进一步,超声波处理温度是在3o°c、4(rc、5(rc、6(rc、7(rc条件下进行;
[0018]进一步,水热处理是在超声波中进行。
[0019]下面列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20]实施例1:称取7.49g拟薄水铝石、Ig浓盐酸、30g水搅拌成胶体状,水浴温度65°C下,调节PH值为4,加入12.82g的Mg(NO3)2继续搅拌2h,在30°C下用超声波处理4h,然后加入金属活性组分Mn,水热处理24h,120°C下烘干,将烘干的样品在600°C焙烧得到改性硫转移剂BI。
[0021]实施例2:称取7.49g拟薄水铝石、Ig浓盐酸、30g水搅拌成胶体状,水浴温度65°C下调节PH值为4,加入12.82gMg (NO3)2继续搅拌2h,在40°C下超声波处理4h,然后加入金属活性组分Cu,水热处理24h,120°C下烘干,将烘干的样品在700°C焙烧得到改性硫转移剂B2。
[0022]实施例3:称取7.49g拟薄水铝石、Ig浓盐酸、30g水搅拌成胶体状,水浴温度65°C下调节PH为5,加入12.82gMg (NO3)2继续搅拌2h,放入50°C水热反应釜,然后加入金属活性组分Mn,超声波水热处理24h,120°C下烘干,将烘干的样品在600°C焙烧得到改性硫转移剂B3。
[0023]实施例4:称取7.49g拟薄水铝石、Ig浓盐酸、30g水搅拌成胶体状,水浴温度65°C下,调节PH值为5,加入12.82gMg (NO3)2继续搅拌2h,放入60°C水热反应釜,然后加入金属活性组分Cu,超声波水热处理24h,120°C下烘干,将烘干的样品在700°C焙烧得到改性硫转移剂B4。
[0024]实施例5:称取7.49g拟薄水铝石、Ig浓盐酸、30g水搅拌成胶体状,水浴温度65°C下,调节PH值为5,加入12.82gMg (NO3) 2继续搅拌2h,放入70°C水热反应釜,超声波处理4h,然后加入金属活性组分Mn,超声波水热处理24h,120°C下烘干,将烘干的样品在700°C焙烧得到改性硫转移剂B5。
[0025]实施例6:称取7.49g拟薄水铝石、Ig浓盐酸、30g水搅拌成胶体状,水浴温度65°C下,调节PH值为4,加入12.82g的Mg (NO3)2继续搅拌2h,通过超声波改性处理4h,然后加入金属活性组分Mn,水热处理24h,120°C下烘干,将烘干的样品在600°C焙烧得到改性硫转移剂Al。
[0026]实施例7:称取7.49g拟薄水铝石、Ig浓盐酸、30g水搅拌成胶体状,水浴温度65°C下调节PH值为5,加入12.82gMg(N03)2继续搅拌2h,通过超声波改性处理4h,然后加入金属活性组分Cu,水热处理24h,120°C下烘干,将烘干的样品在700°C焙烧得到改性硫转移剂A2。
[0027]对以上实施例进行脱硫效果测试,其硫转移剂进行脱硫效果测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利用模拟FCC反应装置的微型固定床反应器,评价硫转移剂的性能。首先称取0.500g左右的样品加入固定床反应器,通200mL/min氮气同时升温至700°C ;其次分别控制SO2和空气流量混合通入固定床反应器,流量分别为20mL/min、200mL/min,混合SO2体积分数为3000ppm,通入气体后每IOmin取一次气体检测硫含量。具体测试效果如图1所示。由图1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7提供的硫转移剂保持较高的脱硫率时间较长,说明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硫转移剂的脱硫效果好。
【权利要求】
1.一种改性尖晶石型硫转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将拟薄水铝石、水、浓盐酸混合形成胶体,水浴调节PH值为4?5,然后加入Mg (NO3) 2后继续搅拌2h,通过超声波处理4h,在120°C下烘干筛分,然后负载Mn或Cu水热处理24h后得到改性硫转移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性尖晶石型硫转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薄水招石为7.49g,所述浓盐酸为Ig,所述水位30g,所述Mg (NO3)2为12.82g。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性尖晶石型硫转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浴温度为65°C。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性尖晶石型硫转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处理是在30 V、40°C、50 V、60°C、70 V条件下进行。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性尖晶石型硫转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处理是在水热反应釜中进行。
【文档编号】B01J20/30GK103920452SQ201410151450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5日
【发明者】姜瑞雨, 于莉, 兰登阳, 朱涛, 侯贵华, 许宁 申请人:盐城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