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池加盖除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042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池加盖除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池加盖除藻装置,其包括支撑单元,滤池壁每隔1.5~2米设一个支撑单元;每个支撑单元包括分别固定于相对两侧池壁上的两个拉钩,其中,一侧拉钩上套接一拉兰的一端,拉兰的另一端和钢丝绳的一端挂耳套接,该钢丝绳的两端都弯折形成挂耳,挂耳用锁扣固定,钢丝绳的另一端挂耳直接套接在另一侧滤池壁上的拉钩上;以及一遮阳单元,其包括一遮阳网,遮阳网的一侧直接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未设拉兰的一侧,遮阳网的另一侧固定于一钢管上。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藻类产生,且节省冲洗水量和人工劳动强度。避免周边树叶进入滤池内,无需人工进行日常池面清理。停水期间滤池周边不产生变绿、起雾、冒泡现象,可防二次污染。
【专利说明】一种滤池加盖除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池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滤池加盖除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通过日常运行情况发现,污水处理厂或自来水厂经二级处理后由于水中仍含有一 定浓度的COD、B0D5、TP、NH3-N、SS和油类物质等,且滤池四周无遮挡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在 污水处理厂或自来水厂的滤池易滋生藻类,特别是在夏天藻类大量生长,藻类大量生长脱 落进入后续处理单元,增加滤池负担,增加滤池反冲洗频率,严重影响到滤池的过滤性能; 脱落的藻类也会增加水中的SS,严重影响紫外消毒效果,且消毒处理后,藻类死亡会产生较 大的气味,不但影响出水景观、降低出水水质,也会影响滤池、紫外消毒设备的安全运行等。
[0003] 污水处理厂或自来水厂滤池现有处理方法多数采用化学除藻方法,如投加漂白粉 或消毒剂,但需增设新的药剂投加设备,增加药剂运行成本且难以实现投加均匀;或者使用 人工清洗,在夏天基本每两天就要清洗一次,且由于藻类附着在池壁上,需要很强的水压才 能清洗干净,人不得不进入池内清洗,清洗工作量大,且难以清洗干净,滤池池壁仍能看到 较多的清苔,由于人工冲洗完的藻类无法完全通过反冲洗排出滤池,沉积在过滤沙中,阻塞 率提高。因此人工清洗存在速度慢、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影响出水水质且存在安全隐患等 问题。因此,需简单、有效、无污染、少设备、低费用、少管理除藻方案,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以 上问题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池加盖除藻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种滤池加盖除藻装置,包括支撑单元和遮阳单元;所述支撑单元有多个,固定于 滤池的两侧壁上;遮阳单元位于支撑单元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在滤池壁上每隔1. 5~2米设置一个。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拉钩、锁扣、拉兰和钢丝绳,其中拉钩和锁扣各有两 个;所述钢丝绳两端都弯折形成挂耳,挂耳用锁扣固定,钢丝绳的一端挂耳挂在一个拉钩 上,拉钩固定在滤池的一侧壁上;钢丝绳的另一端挂耳挂在拉兰的一端,拉兰的另一端挂在 另一拉钩上,上述另一拉钩固定在滤池另一侧壁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拉钩为8_不锈钢膨胀拉钩,拉兰为10_不锈钢拉兰,锁扣为8_不锈钢锁扣,钢丝绳为8mm不锈钢绳。
[0010] 所述遮阳单元包括遮阳网和固定装置,遮阳网的一侧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未设置 拉兰的一侧,遮阳网的另一侧固定于钢管上。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为扁钢压块或薄方管。
[0012] 进一步的,所述遮阳网的另一侧用铁丝或扎带绑于钢管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遮阳网为单层或双层。
[0014] 进一步的,所述遮阳网的面积大于滤池面积。
[0015] 进一步的,所述遮阳网为单个或多个拼接覆盖滤池。
[001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节省冲洗水量和人工劳动 强度,避免周边树叶进入滤池内,无需人工进行日常池面清理,停水期间滤池周边不产生变 绿、起雾、冒泡现象,可防二次污染(如树叶等垃圾飘入池体);(2)无需任何设备和动力,无 需投加药剂、也无需人工清洗,有利于后续处理工艺,加盖设施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且 安装维护简便,且易更换,建设运行成本低;(3)施工安装简易,基本不影响污水处理厂或 自来水厂的正常生产运行,适用于已建成或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或自来水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支撑单元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支撑单元俯视结构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1、滤池,11、滤池侧壁,2、支撑单元,21、拉钩,22拉兰,23、锁扣,24、钢丝绳, 31、遮阳网,32、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4] 实施例:一种滤池加盖除藻装置,如图所示,包括支撑单元2和遮阳单元;所述支 撑单元2有多个,固定于滤池的两侧壁上;遮阳单元位于支撑单元2上。支撑单元2在滤池 壁上每隔1. 5~2米设置一个。支撑单元2包括拉钩21、锁扣23、拉兰22和钢丝绳24,其中 拉钩21和锁扣23各有两个;所述钢丝绳24两端都弯折形成挂耳,挂耳用锁扣23固定,防 止受力被打开,钢丝绳的一端挂耳挂在一个拉钩上,拉钩固定在滤池的一侧壁11上;钢丝 绳24的另一端挂耳挂在拉兰22的一端,拉兰22的另一端挂在另一拉钩21上,,并通过拉 兰22调节张紧度;上述另一拉钩21固定在滤池另一侧壁上。拉钩21为8mm不锈钢膨胀 拉钩,拉兰22为10mm不锈钢拉兰,锁扣23为8mm不锈钢锁扣,钢丝绳24为8mm不锈钢绳。 遮阳单元2包括遮阳网31和固定装置32,遮阳网31的一侧通过固定装置32固定在未设置 拉兰的一侧(即靠近钢丝绳未设置拉兰一端滤池周边的栏杆和地面上),遮阳网31的另一侧 固定于钢管上,钢管固定在滤池另一侧周边的栏杆和地面上。固定装置32为扁钢压块或薄 方管。遮阳网31的另一侧用铁丝或扎带绑于钢管上,这样,遮阳网31可以快速展开遮盖滤 池1,或是收叠到一侧,方便检修滤池。遮阳网31为单层或双层。遮阳网31的面积大于滤 池1面积。遮阳网31为单个或多个拼接覆盖滤池1。
[0025] 在其四周采用铁丝、扎带固定在周边的栏杆和地面上,并用拉兰22调好张紧度。 将遮阳,31裁成池体相应大小的,每侧多20-30cm,可以单层或双层(双层适用寿命长,遮光 效果好)。用不锈钢方管l〇*20mm将遮阳网31固定无拉兰的一侧壁上,遮阳网31的另一侧 同扎带固定在另一条方管上。将加工好的遮阳网31布于钢丝绳24上,用扎带调整网的张 度,为便于打开检查或清洗等,对池两侧的钢丝绳24用扎带作成环型。采用遮阳网31对滤 池1加盖,不但具有较好的遮光效果,而且具有质量轻,可折叠等特性,且成本极低廉。遮阳 网31离水面的高度,可根据现场管理的需要调整。
[0026] 由于传统方法采用化学投药、人工清洗、机械电动毛刷或高压水力冲洗等,化学药 剂虽对藻类有抑制作用,但对其他生物也存在毒性,易造成水体污染,但需增设新的药剂投 加设备,增加药剂运行成本且难以实现投加均匀。人工清洗存在速度慢、成本高、劳动强度 大,影响出水水质且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机械清洗不仅运行成本高,而且设备维护保养较 难,且清洗效果差。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另辟新思路,从植物生长所需的光合作用原理出 发,设计相应的结构,达到高效、经济、实用、可靠的除藻效果,提供一种无需投加药剂、结构 简单、无需人工、无需动力设备且景观效果好、运行成本低、可从源头有效避免藻类滋生的 装置,特别污水处理厂或自来水厂滤池等易滋生藻类的场所。另外,本实用新型所公布的除 藻装置也可应用于斜板沉淀池,加完药的原水,在斜板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但由于斜板 离水面很浅,也易长藻,会影响沉淀效果和过滤效果。同样,本实用新型也可有很多其它方 面的灵活应用。
[002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 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滤池加盖除藻装置,包括支撑单元和遮阳单元;所述支撑单元有多个,固定于 滤池的两侧壁上;遮阳单元位于支撑单元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拉钩、锁扣、 拉兰和钢丝绳,其中拉钩和锁扣各有两个;所述钢丝绳两端都弯折形成挂耳,挂耳用锁扣固 定,钢丝绳的一端挂耳挂在一个拉钩上,拉钩固定在滤池的一侧壁上;钢丝绳的另一端挂耳 挂在拉兰的一端,拉兰的另一端挂在另一拉钩上,上述另一拉钩固定在滤池另一侧壁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加盖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为8mm不锈钢膨 胀拉钩,拉兰为l〇mm不锈钢拉兰,锁扣为8mm不锈钢锁扣,钢丝绳为8mm不锈钢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加盖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单元包括遮阳网 和固定装置,遮阳网的一侧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未设置拉兰的一侧,遮阳网的另一侧固定 于钢管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池加盖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扁钢压块 或薄方管。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池加盖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网的另一侧用铁 丝或扎带绑于钢管上。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滤池加盖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网为单层或 双层。
7. 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滤池加盖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网的面积大 于滤池面积。
8. 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滤池加盖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网为单个或 多个拼接覆盖滤池。
【文档编号】B01D35/30GK203862015SQ201420041700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3日
【发明者】甄理, 李为民, 谢小明, 许国富, 林勤, 张文佳, 徐赞清, 聂小军 申请人:厦门水务中环制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