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240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装置,包括反应釜和装有乳化液的高位槽,反应釜包括釜体、位于釜体上方的进料口和位于釜体下方的出料口,釜体侧面下方设置联通内腔的滴加口,滴加口位于反应釜内下限液面的下方并接近所述下限液面;釜体包括外壁和内壁,外壁和内壁之间设置夹套;高位槽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的上方,二者通过流通管道连接,流通管道的一端插入高位槽的下端,另一端插入反应釜的滴加口。乳化液通过设置在反应釜侧面下方的滴加口进入反应釜内,与其他原料充分发生聚合反应,减少釜壁附着物和反应液面表层残渣,同时减少挥发、降低能耗。
【专利说明】一种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涂料制备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涂料生产过程中涉及乳液聚合工艺,工艺过程包括往反应釜中滴加乳化液。乳液聚合(emuls1n polymerizat1n)是高分子合成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合成方法,因为它以水作溶剂,对环境十分有利。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乳化液能有效地防止加工产品生锈或受到化学腐蚀,还能有效的防止细菌侵蚀感染。
[0003]现有的滴加乳化液的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反应釜4和高位槽5,高位槽5中装有乳化液,高位槽5和反应釜4之间设置闸阀6和流通管道,流通管道插入反应釜4正上方的滴加口 7,乳化液通过滴加口 7以一定流速滴入反应釜。这种滴加方式的弊端主要有:
[0004](I)通用反应爸高约5m,滴下去的乳化液在从反应爸上封头滴入距液面有近4.5m的落差,致使在聚合反应的环境下会有部分的乳化液单体在从滴加口到达液面过程中挥发掉,无法达到原料反应的预期效果;
[0005](2)在乳化液单体的挥发过程中因反应釜内搅拌器运行产生热量和风力会使乳化液飞落到反应釜内壁和附着在滴加口外围上,甚至出现凝胶现象,影响产出比,降低经济效.、/■
M ;
[0006](3)乳化液向下滴落的过程中,反应釜内因搅拌器运行产生强大的阻力,致使部分乳化液只能停留在搅拌物的表层,不能参与完全反应,形成残渣,需要人工清除,工作难度、工作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7]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直接将乳化液加进反应釜内下限液面下方参与釜内反应、减少挥发、减少釜壁附着物和反应液面表层残渣的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装置。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装置,所述反应釜包括釜体、位于釜体上方的进料口和位于釜体下方的出料口,所述釜体侧面下方设置联通内腔的滴加口,所述滴加口位于反应釜内下限液面的下方并接近所述下限液面;所述釜体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外壁和内壁之间设置夹套;所述高位槽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的上方,二者通过流通管道连接,所述流通管道的一端插入所述高位槽的下端,另一端插入所述反应爸的滴加口。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反应釜与高位槽之间设置气动阀门。气动阀门可以用来调节乳化液的流动速度。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搅拌器。搅拌器用于将反应釜内的反应物进行充分的混合反应。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搅拌器为框式搅拌器。框式搅拌器的桨叶外缘形状与反应釜内壁要一致,其间仅有很小间隙,可清除附在槽壁上的粘性反应产物或堆积于槽底的固体物,保持较好的传热效果。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温度计。通过设置温度计可以随时观察反应釜内的温度,从而进行温度调节,保证反应釜内的反应物处于最佳活性状态。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釜体外壁侧面分别设置用于热水流入的循环水入口和热水流出的循环水出口,所述循环热水在所述夹套中流动。通用的反应釜加热方式为蒸汽直接加热,由于蒸汽温度过高易使反应釜内的反应物失去活性,用热水进行反应釜加热便于进行温度控制,保证反应釜内的反应物处于最佳活性状态。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5](I)将滴加口设置在反应釜内下限液面的下方并接近所述下限液面,并接入反应釜内腔中,将乳化液从下限液面下方加入,减少挥发,充分参与聚合反应,增加产量;
[0016](2)由于乳化液从下限液面下方加入,避免了乳化液单体的挥发过程中因反应釜内搅拌器运行产生热量和风力会使乳化液飞落到反应釜内壁和附着在滴加口外围上,甚至出现凝胶的现象;
[0017](3)由于乳化液从下限液面下方加入,避免了部分乳化液只能停留在搅拌物的表层,不能参与完全反应,形成残渣,从而保证了反应釜内部的清洁;
[0018](4)高位槽和滴加口之间有一定的高度差,利用落差原理,使乳化液顺利流入反应釜中,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I一反应釜,10—釜体内壁,11 一釜体外壁,12—夹套,13—进料口,14一出料口,15一循环水入口,16—循环水出口,17—揽拌器,18一温度计,19一下限液面,2一闻位槽,20—滴加口,3—气动阀门,4一反应釜,5—高位槽,6—闸阀,7—滴加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4]如图1所示的一种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装置,包括反应爸I和高位槽2,反应爸I包括釜体,其中釜体包括外壁11和内壁10,所述外壁11和内壁10之间设置夹套12。釜体外壁11分别设置用于热水流入的循环水入口 15和热水流出的循环水出口 16,循环热水在夹套12中流动。通用的反应釜加热方式为蒸汽直接加热,由于蒸汽温度过高(约1600°C),易使反应釜内的反应物失去活性,用循环热水进行反应釜加热便于进行温度控制,保证反应釜内的反应物处于最佳活性状态。
[002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温度计18。通过设置温度计18可以随时观察反应釜内的温度,从而进行温度调节,保证反应釜内的反应物处于最佳活性状态。
[0026]反应釜I还包括位于釜体上方的进料口 13和位于釜体下方的出料口 14。进料口13用于向反应釜中添加反应物原料,出料口 14用于将反应完成后的聚合物从反应釜中取出。釜体侧面下方设置联通内腔的滴加口 20,所述滴加口位于反应釜内下限液面19的下方并接近所述下限液面19。高位槽2设置于所述反应釜I的上方,二者通过流通管道连接,流通管道的一端插入高位槽2的下端,另一端插入反应釜I的滴加口 20。
[0027]利用落差原理,使乳化液通过流通管道顺利从高位槽2流入反应釜I中。所述反应釜I与高位槽2之间设置气动阀门3。气动阀门3可以用来调节乳化液的流动速度。
[0028]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搅拌器17,搅拌器17用于将反应釜内的反应物进行充分的混合反应。本实施例中用到的为框式搅拌器。框式搅拌器的桨叶外缘形状与反应釜内壁要一致,其间仅有很小间隙,可清除附在槽壁上的粘性反应产物或堆积于槽底的固体物,保持较好的传热效果。
[0029]乳液聚合反应中,向反应釜中加入水作为溶剂,然后从进料口加入原料,伴随着搅拌器的搅拌,利用高位槽加入乳化液,在反应釜内进行充分反应,反应完毕后停止搅拌,然后从出料口将反应后的聚合物取出。
[003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装置,包括反应釜和高位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爸包括爸体、位于爸体上方的进料口和位于爸体下方的出料口,所述爸体侧面下方设置联通内腔的滴加口,所述滴加口位于反应釜内下限液面的下方并接近所述下限液面; 所述釜体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外壁和内壁之间设置夹套; 所述高位槽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的上方,二者通过流通管道连接,所述流通管道的一端插入所述高位槽的下端,另一端插入所述反应釜的滴加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与高位槽之间设置气动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搅拌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为框式搅拌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温度计。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改进型的乳化液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外壁侧面分别设置用于热水流入的循环水入口和热水流出的循环水出口,所述循环热水在所述夹套中流动。
【文档编号】B01J4/00GK203990585SQ201420129897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1日
【发明者】李文甲, 朱拥军, 孙正高 申请人:江苏李文甲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