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435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过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净化装置、以及为净化装置和/或壳体加热的加热装置,净化装置和加热装置设在壳体内,净化装置设有朝上的开口或净化装置的上表面至少有一处由可透水的材料制成,净化装置的侧面或底部至少有一处由可透水的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中将已经煮好的中药水提液倒入净化容器,加热装置可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净化装置加热,中药水提液使得中药水提液在一定的温度下(高于常温)进行净化,可以在去除中药水提液中的重金属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中药水提液的药性。
【专利说明】过滤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过滤中药水提液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工业污染的日益严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不断上升,中药材中重金属残留问题也因此变得逐渐严重起来。中药经过煎煮后的水煎液中铅、汞、镍、铬、镉等多种重金属含量往往都超标,而重金属在人体内代谢缓慢,具有累积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将中药的水提液中的重金属去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由于中药冷却后经常有大量活性成分析出,传统的过滤装置在常温过滤,往往会损失一定的药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 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净化装置、以及为净化装置和/或壳体加热的加热装置,净化装置和加热装置设在壳体内,净化装置设有朝上的开口或净化装置的上表面至少有一处由可透水的材料制成,净化装置的侧面或底部至少有一处由可透水的材料制成。
[0005]本实用新型中将已经煮好的中药水提液倒入净化容器,加热装置可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净化装置加热,使得中药水提液在一定的温度下(高于常温)进行净化,可以在去除中药水提液中的重金属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中药水提液的药性。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设在壳体内壁上,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模块、控制模块和温度感应模块,温度感应模块感应壳体和/或净化装置内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输出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温度感应模块发送的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与温度设定值进行比对,向加热模块输出加热信号或停止加热信号,加热模块接收控制模块的加热信号,进行加热,接收控制模块的停止加热信号,停止加热。由此,可以保证过滤装置的内的中药提取液一直处于最大活性的温度中。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加压装置,加压装置设在壳体外并与壳体相连接,或者,加压装置设在壳体的顶部,加压装置是手动加压球或电动加压装置。由此,加压装置可以对净化装置加压,能够加速中药水提液从净化装置流出,加速中药水提液的净化过程。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加压装置设在壳体外时,壳体的上方设有壳盖,壳盖与净化装置形成第一空腔,壳盖上设有第一通孔,加压装置一端设有硬管,硬管与第一通孔相连接。由此,打开壳盖,向净化装置中加入中药水提液,加压装置通过硬管对壳盖与净化装置形成第一空腔加压,加速中药水提液的净化速度。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净化装置包括一级净化装置和二级净化装置,一级净化装置位于二级净化装置的上方,一级净化装置设有过滤网。由此,中药水提液可以事先经过一级净化装置过滤,去除一些较大的固体杂质(如:中药渣)。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二级净化装置包括净化容器和设在净化容器内部的重金属净化材料,重金属净化材料是KDF(高纯度的铜锌合金,还可以用于除去水中的氧化物,如:氯气)、活性炭、改性硅藻土或改性高岭土、带巯基修饰的纤维素、带羧基修饰的纤维素以及带磺酰基修饰的高分子材料等几种的组合。
[0011]净化材料可以包裹在过滤袋里,填充好的过滤袋形状是可恰好贴在净化腔体底部的圆饼状,每片约2至4_厚。KDF、活性炭、改性硅藻土、改性高岭土、巯基修饰的纤维素以及磺酰基修饰的高分子材料均可以有效的去除重金属。通常,由上至下的净化材料这样排列活性炭层、第一调节层、第二调节层、第三调节层、活性炭层、细筛网。对于第一调节层,活性炭颗粒是常规第一选择,当水中含有氯时,可以加配使用KDF,当药材味道偏酸时,可考虑使用改性硅藻土或改性高岭土。对于第二调节层和第三调节层,可从带巯基修饰的纤维素、带羧基修饰的纤维素以及带磺酰基修饰的高分子材料中选择进行组合。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或第一凸起,一级净化装置和净化容器的侧面均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凹槽或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凸起。由此,一级净化装置和净化容器可以通过第二凸起卡入到第一凹槽内,或者,一级净化装置和净化容器可以通过第二凸起挂放在第一凸起上。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二级净化装置与壳体的底部形成第二空腔,壳体的底部或侧壁下端设有第二通孔。由此,中药水提液经过净化装置的净化之后流入到第二空腔,再通过第二通孔流出壳体。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外表面上端设有母扣,壳盖上设有与母扣相匹配的子扣,壳体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把手,壳盖与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由此,密封圈可以将壳体密封,使得加压装置有更好的加压效果,子扣和母扣配合,起到进一步密封的作用。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架和底座,支架设在壳体的下方,支架下部设有镂空,底座位于镂空内,支架与壳体的接触面设有与第二通孔相匹配的第三通孔。由此,支架可以抬高过滤装置,方便从第二通孔排出的中药水提液的收集,底座上可以放置收集中药水提液的容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过滤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壳体1、固定在壳体I内部的加热装置2和固定壳体I内部的净化装置。此外,还可以包括加压装置4、母扣51、子扣52、设在壳体I下端的支架、设在支架下端的底座。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装置2包括加热模块、控制模块和温度感应模块,温度感应模块感应壳体I和/或净化装置内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输出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温度感应模块发送的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与温度设定值进行比对,向加热模块输出加热信号或停止加热信号,加热模块接收控制模块的加热信号,进行加热,接收控制模块的停止加热?目号,停止加热。
[0022]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固定(或者直接成型)在壳体I的内壁上,加热装置2与净化装置接触,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也可以固定在壳体I内壁伸出的立柱(图未示)上,只需加热装置2能够对净化装置加热即可。加热装置2可以对净化装置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加热,中药水提液经过净化装置去除重金属,不会导致损失药性。
[0023]净化装置包括一级净化装置31和二级净化装置32。
[0024]在本实施例中,一级净化装置31为过滤网,一级净化装置31位于二级净化装置32上方。中药水提液可以事先经过一级净化装置过滤,去除一些较大的固体杂质(如:中药渣)。如图2所示,一级净化装置31可以直接固定在净化容器321的上端,或者,一级净化装置31侧面成型有与净化容器321上的第一凹槽11相匹配的第一凸起,一级净化装置31与二级净化装置32 —起卡入在壳体I内壁上。
[0025]如图2所示,二级净化装置32包括净化容器321和装放在净化容器321内部的重金属净化材料322。在本实施例中,净化容器321的上端成型一圈第一凸起,壳体I内壁上成型有一圈第一凹槽11,净化容器321通过第一凸起卡入壳体I内壁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净化容器321的上端可以成型一个(或多个)第一凸起,壳体I内壁上成型一个(或多个)第一凹槽11,净化容器321通过第一凸起卡入到壳体I内壁上。还可以是,净化容器321的上端成型一个(或多个)第一凸起,壳体I内壁上成型一个(或多个)第二凸起,净化容器321挂放在第二凸起 上。
[0026]如图2所示,净化容器321的侧面或底部至少有一处由可透水的材料制成的装置或容器。在本实施例中,净化容器321的上表面设有开口。在其他实施例中,净化容器321的上表面也可以是透水材料制成,只需要中药水提液能够倒入净化装置,中药水提液与净化容器321内部的重金属净化材料322接触即可。
[0027]重金属净化材料322是KDF (高纯度的铜锌合金,还可以用于除去水中的氧化物,如:氯气)、活性炭、改性硅藻土或改性高岭土、带巯基修饰的纤维素、带羧基修饰的纤维素或带磺酰基修饰的高分子材料,也可以是上述这几种材料的组合。净化容器可以用来装放重金属净化材料,KDF的粒度可以为60~100目,活性炭的粒度可以为70~100目,改性硅藻土的粒度可以为20~70目,改性高岭土的粒度可以为20~70目。
[0028]在其他实施例中,二级净化装置32还可以包括过滤袋。将重金属净化材料322放入到过滤袋中,再将过滤袋放入净化容器321内部。在其他实施例中,而重金属净化材料322也可以是上述几种材料的混合,从上往下依次:活性炭层、第一调节层、第二调节层、第三调节层和活性炭层,第一调节层可以为改性硅藻土、改性高岭土或KDF,第二调节层和第三调节层可以可从带巯基修饰的纤维素、带羧基修饰的纤维素以及带磺酰基修饰的高分子材料中选择进行组合。此外,也可以不需要过滤袋,直接按上述顺序放入净化容器321中。
[0029]如图1所示,壳体I的开口处铰接有壳盖,壳盖与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以密封壳体I。壳盖上设有第一通孔12。壳盖上设有子扣52,壳体I外表面的上端设有母扣51,壳盖与壳体I通过母扣51和子扣52进行固定。此外,壳盖与壳体I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如:在壳体I的开口处成型外螺纹,壳盖上成型内螺纹)进行固定。
[0030]加压装置4可以是一个外部装置,此时,第一通孔12中设有内螺纹,加压装置4 一端设有硬管41,硬管41设有外螺纹,硬管41与第一通孔12相连接。
[0031]加压装置4还可以固定在壳体的顶部,此时,第一通孔12上设有孔盖。
[0032]加压装置4为手动加压球或电动加压装置。启动加压装置4可以对壳盖和净化装置形成的第一空腔进行加压,加压可以加快中药水提液的净化速度。电动加压装置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调节不同的加压强度。
[0033]如图2所示,壳体I下表面成型有第二通孔13,经过净化装置过滤后的中药水提液可以通过第二通孔13排出。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I上还成型有把手14,把手14方便壳体I的使用。
[0035]支架可以放置在壳体I的下方,支架上成型有与第二通孔13相匹配的第三通孔,支架下部成型有镂空,底座放置在镂空内。支架可以抬高过滤装置,方便从第二通孔13排出的中药水提液的收集,底座上可以放置收集中药水提液的容器,底座也安装有能够加热的设备。
[0036]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接通加热装置2的电源,将已经煮好的中药水提液倒入到净化装置,将壳盖合上,子扣52和母扣51扣合,按动加压装置4对壳体I内部加压,经过净化后的中药水提液从净化装置的底部流出,再通过第二通孔13流到收集中药水提液的容器中。
[0037]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I)、净化装置、以及为净化装置和/或壳体(I)加热的加热装置(2),净化装置和加热装置(2)设在壳体内,所述净化装置设有朝上的开口或所述净化装置的上表面至少有一处由可透水的材料制成,所述净化装置的侧面或底部至少有一处由可透水的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2)设在所述壳体(I)内壁上,所述加热装置(2)包括加热模块、控制模块和温度感应模块, 温度感应模块感应所述壳体(I)和/净化装置内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输出至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接收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发送的温度信号,并将所述温度信号与温度设定值进行比对,向加热模块输出加热信号或停止加热信号, 加热模块接收控制模块的加热信号,进行加热,接收控制模块的停止加热信号,停止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压装置(4),所述加压装置(4)设在所述壳体(I)外并与所述壳体(I)相连接,或者,所述加压装置(4)设在壳体(I)的顶部,所述加压装置⑷是手动加压球或电动加压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压装置(4)设在所述壳体(I)外时,所述壳体(I)的上方设有壳盖,所述壳盖与净化装置(3)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壳盖上设有第一通孔(12),所述加压装置(4) 一端设有硬管(41),所述硬管(41)与所述第一通孔(1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3)包括一级净化装置(31)和二级净化装置(32),所述一级净化装置(31)位于二级净化装置(32)的上方,所述一级净化装置(31)设有过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净化装置(32)包括净化容器(321)和设在所述净化容器(321)内部的重金属净化材料(322),所述重金属净化材料(322)是KDF、活性炭、改性硅藻土、改性高岭土、带巯基修饰的纤维素、带羧基修饰的纤维素或带磺酰基修饰的高分子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1)或第一凸起,所述一级净化装置(31)和净化容器(321)的侧面均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凹槽(11)或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净化装置(32)与所述壳体(I)的底部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壳体(I)的底部或侧壁下端设有第二通孔(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外表面上端设有母扣(51),所述壳盖上设有与母扣(51)相匹配的子扣(52),所述壳体(I)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把手(14),所述壳盖与壳体(I)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和底座,所述支架设在所述壳体(I)的下方,所述支架下部设有镂空,所述底座位于镂空内,所述支架与壳体(I)的接触面设有与第二通孔(13)相匹配的第三通孔。
【文档编号】B01D35/18GK203803229SQ201420209747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5日
【发明者】刘博 , 王大伟, 韩良, 曾元儿, 邓远辉, 邓金宝 申请人:广东省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