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机的搅拌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5859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榨油机的搅拌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榨油机的搅拌架,该搅拌架安装于炒锅内,其包括与电机轴安装的定位头、分别与定位头连接的平拌叶和斜拌叶,斜拌叶与定位头成夹角,所述斜拌叶呈内凹的月牙形,其末端延伸至炒锅内侧壁,其外侧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凸起,各凸起之间形成凹槽。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能有效地解决油料搅拌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减少搅拌耗时,提高榨油效率和油脂的口感。
【专利说明】一种榨油机的搅拌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榨油机的搅拌架。

【背景技术】
[0002]现代化的家用电器日新月异,其中家用榨油机最为新颖,把花生、芝麻、油菜籽以及核桃、亚麻籽等油料放进榨油机内,经过烘、焙、炒的干烤工序,再到高压压榨出油的过程,完全由自己动手制作,深受人们喜爱。目前,现有的家用榨油机搅拌机构,均是安装在炒锅底部,且搅拌机构中的搅拌叶,仅对炒锅底的油料进行翻动,搅拌均匀性差,导致在加热时,锅中油料容易出现油料受热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影响榨油效率以及油脂的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榨油机搅拌架,能有效地解决油料搅拌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减少搅拌耗时,提高榨油效率及油脂的口感。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给出一种榨油机的搅拌架,该搅拌架安装于炒锅内,其包括与电机轴安装的定位头、分别与定位头连接的平拌叶和斜拌叶,斜拌叶与定位头成夹角,所述斜拌叶呈内凹的月牙形,其末端延伸至炒锅内侧壁,其外侧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凸起,各凸起之间形成凹槽。
[0005]与现有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斜拌叶呈内凹的月牙形,其末端延伸至炒锅内侧壁,搅拌范围大,可以同时对炒锅内的大部分油料进行搅拌;其外侧各凸起之间形成的凹槽可以减少搅拌阻力,使搅拌更顺畅,同时起到翻料的作用,从而达到使油料搅拌均匀、受热通透、榨油效率高和油脂的口感好的目的。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的一种改进,所述凸起为圆弧状,优选为半圆状。圆弧状设计,一方面避免装卸时造成误伤;另一方面,在搅拌时油料可圆滑过渡,减少油料对搅拌叶旋转产生的阻力,减轻搅拌电机的负担。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的一种改进,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凸起呈凸条形,其高度大于其它凸起的高度。
[0008]一般的,有一个凸起呈凸条形,其位于斜拌叶的底部,并且呈向下倾斜设置;其末端设置靠近位于榨油机炒锅出料口上方,这样在搅拌过程中,通过不断拨动炒锅出料口上方的油料,起到防止油料堵塞,提高落料的顺畅度的作用。
[0009]作为一种改进,有两个凸起呈凸条形,其分别位于斜拌叶的底部和顶部,并且呈向下倾斜设置,位于斜拌叶底部的凸条形凸起的结构和作用与第一种方案的相同,位于斜拌叶顶部的凸条形凸起其末端靠近炒锅的内侧壁,以增大搅拌面积,有助于增强其搅拌效果;另一方面,设置两个凸条形凸起有利于油料的翻炒,提高烘炒的均匀度。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的一种改进,所述凹槽底部的宽度为5mm-10mm。适当的凹槽宽度,能避免油料卡在搅拌架上。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的一种改进,所述平拌叶末端设有向上延伸的侧拌叶,其针对炒锅内侧壁上的油料进行翻动,让其也能均匀受热。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的一种改进,所述斜拌叶末端还设有向下垂直的侧拌叶,加强对炒锅内侧壁上的油料进行翻动的效果。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的一种改进,所述平拌叶上还设有用于扫刮炒锅底部的柔性刮料件,针对粘贴在炒锅底面上的油料进行扫刮翻动。柔性刮料件优选使用硅胶原料制成,以免对炒锅底面造成损伤,而且软质材料能更好地适应炒锅底表形状,即使出现不平整状况,柔性刮料件受力变形后,也能将油料扫刮干净。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的一种改进,所述刮料件的底侧形状与炒锅底面形状相配合,并套接或扣接于平拌叶上。一方面有效地对粘在炒锅底面上的油料进行扫刮翻动,让其得到均匀受热;另一方面套接或扣接的连接方式,结构简洁,便于装卸。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的一种改进,所述斜拌叶与定位头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损耗时,进行更换装卸。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1 ;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 ;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1 ;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榨油机的搅拌架。
[0021]该搅拌架安装于炒锅内,如图1至2所示,其包括与电机轴安装的定位头1、分别与定位头I连接的平拌叶2和斜拌叶3,斜拌叶3与定位头I形成夹角。其中,所述斜拌叶3呈内凹的月牙形,其末端延伸至炒锅内侧壁,其外侧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凸起301,各凸起301之间形成凹槽。该榨油机搅拌架,通过定位头I带动上述平拌叶2以及斜拌叶3进行搅拌,搅拌范围大,可以同时对炒锅内的大部分油料进行搅拌;其外侧各凸起之间形成的凹槽可以减少搅拌阻力,使搅拌更顺畅,同时起到翻料的作用,从而达到使油料搅拌均匀、受热通透、榨油效率高和油脂的口感好的目的。
[0022]作为本榨油机搅拌架的一种改进,所述凸起301为圆弧状,优选可为半圆状,其圆弧设计能避免装卸时造成误伤;其次,在搅拌时油料可圆滑过渡,减少油料对搅拌叶旋转产生的阻力,减轻搅拌电机的负担。
[0023]其中,所述凹槽底部的宽度为5mm-10mm,适当的凹槽宽度,能避免油料卡在搅拌架上。
[0024]作为本榨油机搅拌架的一种改进,所述平拌叶2末端设有向上延伸的侧拌叶4,其针对炒锅内侧壁上的油料进行翻动,让其也能均匀受热。
[0025]优选地,所述斜拌叶3末端还设有向下垂直的侧拌叶4,以便加强对炒锅内侧壁上的油料进行翻动的效果。
[0026]优选地,所述斜拌叶3与定位头I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损耗时,进行更换装卸。
[0027]作为本榨油机搅拌架的一种改进,所述平拌叶2上还设有用于扫刮炒锅底部的柔性刮料件5,针对粘贴在炒锅底面上的油料进行扫刮翻动。柔性刮料件5优选使用硅胶原料制成,以免对炒锅底面造成损伤,而且软质材料能更好地适应炒锅底表形状,即使出现不平整状况,柔性刮料件5受力变形后,也能将油料扫刮干净。
[0028]优选地,所述刮料件5的底侧形状与炒锅底面形状相配合,且套接或扣接于平拌叶2上,结构简洁,便于装卸。有效地对粘在炒锅底面上的油料进行扫刮翻动,让其得到均匀受热。
[0029]如图3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搅拌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基础上,所述斜拌叶3上的凸起301,其中两个凸起301呈凸条形凸起302,其分别位于斜拌叶3的底部和顶部,并且呈向下倾斜设置。位于斜拌叶3底部的凸条形凸起302,其末端设置靠近位于炒锅出料口上方,这样在搅拌过程中,通过不断拨动炒锅出料口上方的油料,起到防止油料堵塞,提高落料的顺畅度的作用。位于斜拌叶3顶部的凸条形凸起302其末端靠近炒锅的内侧壁,以增大搅拌面积,有助于增强其搅拌效果;另一方面,设置两个凸条形凸起302有利于油料的翻炒,提高烘炒的均匀度。
[0030]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榨油机的搅拌架,该搅拌架安装于炒锅内,其包括与电机轴安装的定位头、分别与定位头连接的平拌叶和斜拌叶,斜拌叶与定位头成夹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拌叶呈内凹的月牙形,其末端延伸至炒锅内侧壁,其外侧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凸起,各凸起之间形成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榨油机的搅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榨油机的搅拌架,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凸起呈凸条形,其高度大于其它凸起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榨油机的搅拌架,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凸起呈凸条形,其位于斜拌叶的底部,并且呈向下倾斜设置; 或者,有两个凸起呈凸条形,其分别位于斜拌叶的底部和顶部,并且呈向下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榨油机的搅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部的宽度为 5mm-10mn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榨油机的搅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拌叶末端设有向上延伸的侧拌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榨油机的搅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拌叶末端还设有向下垂直的侧拌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榨油机的搅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拌叶上还设有用于扫刮炒锅底部的柔性刮料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榨油机的搅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件的底侧形状与炒锅底面形状相配合,并套接或扣接于平拌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榨油机的搅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拌叶与定位头可拆卸式连接。
【文档编号】B01F15/00GK203976753SQ201420366954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潘志荣, 廖国瑾 申请人:广东顺德惠美庄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