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水雾除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5989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高效水雾除尘器。

背景技术:
在煤矿生产现场、纺织厂、面粉厂、钢铁厂等存在着大量的粉尘,粉尘是五大灾害之一,当粉尘积聚过多时,极易引起爆炸,存在着安全隐患,因而,粉尘防治是关乎企业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粉尘还严重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据卫生部1999年统计,全国有尘肺病患者就已经累计达55万人,其中已累计死亡13万人,病死率23.9%。通过数学模型估算现患病人已有65万人。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和除尘设施来控制粉尘,降低粉尘浓度,是各生产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和避免尘害的重要工作。目前现有的除尘器采用的是引射筒和喷嘴方式先雾化再喷射出去的方式,即水在引射筒内先雾化然后再喷射出去,由于水在引射筒内雾化,会在引射筒内壁上形成滴水和水珠落地现象,且在引射筒内雾化,导致扩散面积较小,射程近,喷嘴易堵塞,严重影响了除尘效果,同时,要求压风量较大,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水雾除尘器,在喷射口内雾化喷出,没有滴水和水珠落地现象,扩散面积大,射程远,不易堵塞,除尘效果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水气储备增压室和喷射器,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水气储备增压室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凹槽和进水口、压气入口,水气储备增压室内设有锥头高压水管和压气管,所述锥头高压水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锥头高压水管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压气管一端与所述压气入口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进气主管道,所述进气主管道上连接有分支进气管;所述喷射器包括主壳体、安装在主壳体上端的喷射头以及安装在主壳体下端的密封压盖,所述密封压盖安装在水气储备增压室上,密封压盖下端位于所述凹槽内并与凹槽间形成一级环形储气仓,所述一级环形储气仓与所述分支进气管连通,密封压盖下端端部嵌设在所述进水管内,密封压盖上轴向设有一进水通道和多个呈圆周分布的进气通孔,所述进水通道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气通孔与一级环形储气仓连通,密封压盖上端位于主壳体内腔内并与主壳体内腔间形成二级环形储气仓,所述二级环形储气仓与进气通孔连通,密封压盖上端端部设有一T型进水管道,所述T型进水管道与进水通道连通,T型进水管道延伸至喷射头的喷射口处并与喷射口连通,T型进水管道与主壳体间形成环形边缝,所述环形边缝分别与二级环形储气仓、喷射口连通,喷射口为从下往上渐扩的锥形腔体。上述结构中,所述进水管、进水通道、T型进水管道和喷射口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上述结构中,所述进水通道的形状为高脚杯形。上述结构中,所述密封压盖下端端部与所述进水管之间设有密封圈。上述结构中,所述密封压盖通过螺丝安装在所述水气储备增压室上。上述结构中,所述水气储备增压室的材质为镁合金,所述喷射器的材质为不锈钢。上述结构中,所述环形边缝与二级环形储气仓连接处设有倒圆角,所述倒圆角的半径为5mm。上述结构中,所述二级环形储气仓上端两个角上均设有倒圆角,所述倒圆角的半径为10m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高效水雾除尘器,压缩空气和水流分别通过压气入口和进水口进入压气管和锥头高压水管,其中,压缩空气从压气管中进入进气主管道再通过分支进气管的挤压进入一级环形储气仓,使压缩空气第一次膨胀,第一次提高压缩空气的流速,再通过进气通孔的挤压进入二级环形储气仓,使压缩空气第二次膨胀,第二次提高压缩空气的流速,压缩空气经环形边缝再次挤压后在喷射口内高速喷出,水流从锥头高压水管经进水管进入进水通道,使水流膨胀,经进水通道后进入T型进水管道,经T型进水管道挤压后在喷射口内高速喷出,高速气流与高速水流在喷射口内相遇直接雾化喷出,雾化均匀,雾化效果好,能形成飘飞雨丝雾滴,扩散面积大,射程远,喷射器内没有滴水和水珠落地现象,不易堵塞,除尘效果明显,不会污染及破坏工作环境,同时本发明用水量和用风量都比较小,美观、耐用、轻便,拆装使用方便,便于搬运,最适合在有粉尘危害的生产企业中应用,实用性强,成本低,非常适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高效水雾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气储备增压室;2、进水口;3、压气入口;4、锥头高压水管;5、压气管;6、进水管;7、进气主管道;8、分支进气管;9、主壳体;10、喷射头;11、密封压盖;12、一级环形储气仓;13、进水通道;14、进气通孔;15、二级环形储气仓;16、T型进水管道;17、喷射口;18、环形边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揭示的高效水雾除尘器,它包括水气储备增压室1和喷射器,水气储备增压室1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凹槽和进水口2、压气入口3,水气储备增压室1内设有锥头高压水管4和压气管5,锥头高压水管4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进水口2连接,锥头高压水管4上连接有进水管6,压气管5一端与压气入口3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进气主管道7,进气主管道7上连接有分支进气管8,分支进气管8比进气主管道7小,对压缩空气起到第一次挤压的作用;喷射器包括主壳体9、安装在主壳体9上端的喷射头10以及安装在主壳体9下端的密封压盖11,密封压盖11安装在水气储备增压室1上,具体的是,密封压盖11通过螺丝安装在水气储备增压室1上,固定性能好,便于拆装,密封性能强。密封压盖11下端位于凹槽内并与凹槽间形成一级环形储气仓12,一级环形储气仓12使压缩空气第一次膨胀,第一次提高压缩空气的流速。一级环形储气仓12与分支进气管8连通,密封压盖11下端端部嵌设在进水管6内,密封压盖11下端端部与进水管6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性能耗,密封压盖11上轴向设有一进水通道13和多个呈圆周分布的进气通孔14,进水通道13的形状为高脚杯形,能使水流加速膨胀,为提速做准备。进气通孔14均匀分布,进气通孔14对压缩空气起到第二次挤压的作用。进水通道13与进水管6连通,进气通孔14与一级环形储气仓12连通,密封压盖11上端位于主壳体内腔内并与主壳体内腔间形成二级环形储气仓15,二级环形储气仓15与进气通孔14连通,二级环形储气仓15能使从进气通孔14内挤压进来的压缩空气第二次膨胀,第二次提高压缩空气的流速。密封压盖11上端端部设有一T型进水管道16,T型进水管道16与进水通道13连通,T型进水管道16延伸至喷射头10的喷射口17处并与喷射口17连通,这样经进水通道13加速膨胀的水流经T型进水管道16挤压后在喷射口17内高速喷出。T型进水管道16与主壳体9间形成环形边缝18,环形边缝18分别与二级环形储气仓15、喷射口17连通,这样二次环形储气仓15的压缩空气经环形边缝18再次挤压后会在喷射口17内高速喷出,喷射口17为从下往上渐扩的锥形腔体,能够增大扩散面积。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水的直线喷出,进水管6、进水通道13、T型进水管道16和喷射口17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进一步地,水气储备增压室1的材质为镁合金,喷射器的材质均为不锈钢,美观,耐腐蚀,延长了该水雾除尘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产品轻便,便于拆装和搬运。进一步地,环形边缝18与二级环形储气仓15连接处设有倒圆角,倒圆角的半径为5mm,二级环形储气仓15上端两个角上均设有倒圆角,倒圆角的半径为10mm,这样更有利于压缩空气进入环形边缝18中,大大提高压缩空气的流速,更利于压缩空气从喷射口17内喷出。还是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水气储备增压室1顶端具有三个凹槽,锥头高压水管4上并联连接有三根进水管6,中间的进水管6与锥头高压水管4垂直,两边的进水管6相互对称且均与锥头高压水管4成81度夹角,压气管5一端与压气入口3连接,另一端并联连接有两根进气主管道7,每根进气主管道7上均并联连接有两根分支进气管8,喷射器包括主壳体9、安装在主壳体9上端的喷射头10以及安装在主壳体9下端的密封压盖11,喷射器为三个,三个依次相邻接,三个喷射器均与水气储备增压室1垂直,两边的喷射器相互对称并与水平线成81度夹角,三个密封压盖11均安装在水气储备增压室1上,三个密封压盖11下端分别位于三个凹槽内并与凹槽间形成一级环形储气仓12,其中一根进气主管道7上的两根分支进气管8分别与中间的一级环形储气仓12和左侧的一级环形储气仓12连通,另一根进气主管道7上的两根分支进气管8分别与中间的一级环形储气仓12和右侧的一级环形储气仓12连通,三个密封压盖11下端端部分别嵌设在三根进水管6内,通过这种结构,这样可同时在三个喷射口17内雾化,进一步增大了水雾扩散面积,大大增加了扩散角度,射程远,雾化效果好,能大面积的进行有效地除尘,可适用于大面积生产环境恶劣的有粉尘危害的生产企业中中使用,实用性强,成本低,适于推广。本发明的高效水雾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为:压缩空气和水流分别通过压气入口3和进水口2进入压气管5和锥头高压水管6,其中,压缩空气从压气管5中进入进气主管道7再通过分支进气管8的挤压进入一级环形储气仓12,使压缩空气第一次膨胀,第一次提高压缩空气的流速,再通过进气通孔14的挤压进入二级环形储气仓15,使压缩空气第二次膨胀,第二次提高压缩空气的流速,压缩空气经环形边缝18再次挤压后在喷射口17内高速喷出,水流从锥头高压水管4经进水管6进入进水通道13,使水流膨胀,经进水通道13后进入T型进水管道16,经T型进水管道16挤压后在喷射口17内高速喷出,高速气流与高速水流在喷射口17内相遇直接雾化喷出,雾化均匀,雾化效果好,能形成飘飞雨丝雾滴,扩散面积大,射程远,喷射器内没有滴水和水珠落地现象,不易堵塞,除尘效果明显,易操作,不会污染及破坏工作环境,同时通过这种结构,本发明的用风量比较低,压力只需0.25-0.4MPr,用水量也小,降低了成本,外形美观、耐用、轻便,拆装使用方便,便于搬运。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