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调质改良剂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76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调质改良剂,为水溶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配制而成:

磷酸盐 1.0~12%

VC 0.05~5%

水 余量。

其中,VC为抗坏血酸、其类似物或衍生物,或抗坏血酸、其类似物或类似物的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质改良剂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1)所述VC的含量为0.05~3%,例如0.05~2.5%、0.05~2.0%;

(2)所述VC选自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钙、抗坏血酸磷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异抗坏血酸及异抗坏血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3)所述磷酸盐的含量为2.0~12.0%,例如2.0~10.0%、2.0~8.0%、或2.0~7.5%;

(4)所述磷酸盐为钠盐、钾盐或钙盐,优选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焦磷酸钠、焦磷酸二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磷酸三钾、磷酸三钙、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质改良剂:

(1)含有0.05~3.0%的VC、2.0~12.0%的磷酸盐和余量的水;

(2)含有0.05~2.0%的VC、2.0~10.0%的磷酸盐和余量的水;或

(3)含有0.05~2.0%的VC、3.0~10.0%的磷酸盐和余量的水。

4.一种调质改良剂,为固体粉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质改良剂由VC和磷酸盐组成,两者的用量配比为1~60重量份:40~240重量份,且两者的重量比大于1/25,或小于1/35,其中,VC为抗坏血酸、其类似物或衍生物,或抗坏血酸、其类似物或类似物的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质改良剂中:

(1)VC和磷酸盐的用量配比为1~40重量份:40~200重量份,例如1~40重量份:60~200重量份;

(2)所述VC选自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钙、抗坏血酸磷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异抗坏血酸及异抗坏血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3)所述磷酸盐为钠盐、钾盐或钙盐,优选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焦磷酸钠、焦磷酸二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磷酸三钾、磷酸三钙、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6.一种润麦、小麦制粉、提高小麦制粉时的出粉率、减少小麦制粉时所产生的麸星或抑制小麦制粉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使小麦与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配制而成的调质改良剂接触:

磷酸盐 1.0~12%;

VC 0~5%。

7.选自以下的调质改良剂在润麦、小麦制粉、提高小麦制粉时的出粉率、减少小麦制粉时所产生的麸星以及抑制小麦制粉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中的应用:

(a)权利要求4或5所述调质改良剂;或

(b)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配制而成的调质改良剂:

磷酸盐 1.0~12%

VC 0~5%

水 余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质改良剂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特征:

(a)所述VC的含量为0.05~5%,例如0.05~3.0%、0.05~2.0%;

(b)所述VC选自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钙、抗坏血酸磷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异抗坏血酸及异抗坏血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c)所述磷酸盐的含量为2.0~12.0%,例如2.0~10.0%、2.0~8.0%、或2.0~7.5%;和

(d)所述磷酸盐为钠盐、钾盐或钙盐,优选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焦磷酸钠、焦磷酸二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磷酸三钾、磷酸三钙、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9.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18~28℃的温度下使小麦与所述调质改良剂接触23~30小时,使小麦水分含量为15~17%。

10.采用权利要求6、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小麦粉。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