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2673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油雾收集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油雾收集器(Oil mist collector),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油雾收集器:通过以相互不同的方式执行的多步骤的分离过程,可引导净化空气的排出,以使能够更有效地分离及排出包含于在各种产业现场中产生的油雾的油和空气。



背景技术:

通常,油雾收集器是指,吸入油雾后,分别分离油和空气并单独排出的装置。这里的油雾是指大量含有在各种产业现场或饭店等环境中产生的油粒子的空气。此时,所排出的油可单独捕集及回收来再利用,并且由于已净化的净化空气可维持舒畅的作业环境等,其利用度非常高,因而在多种领域的产业现场中使用油雾收集器。

通常的油雾收集器大致分为过滤器过滤方式、离心分离方式及静电分离方式的收集器。过滤器过滤方式的收集器作为最普通的形态的收集器结构,在本体内部安装有送风扇和过滤器来吸入油雾,从而通过过滤器来过滤具有不透过性的油粒子,并且仅排出已净化的空气。但是,为了发挥高的过滤效率,需要频繁地更换滤芯,因而在维护费用方面存在经济性差的问题。

离心分离方式的收集器利用离心分离装置来形成旋转气流,从而利用离心力来分离油和空气。离心分离装置的形态及结构可根据分离对象的性质进行各种不同的设计,因而需要开发出最适合且有效的结构。另一方面,与上述的过滤器过滤方式相比,采用离心分离方式可降低维护费用,但是过滤效率同样较低,因而存在微细粒子未被分离的问题。

并且,静电分离方式的收集器通过使油雾带电来凝聚油粒子之后进行分离,通常是与上述的过滤器过滤方式或离心分离方式一同使用才能完成。

另一方面,关于如上所述的问题,在登录实用新型公报第20-0418713号中公开了相关内容,是一同包括上述的离心分离方式和过滤器过滤方式的收集器的形态。

对此,简要地对其结构进行观察:在本体内部结构中,在本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 设置送风扇,在下部对油雾进行离心分离,并且在上部借助过滤器进行过滤之后,排出已净化的空气。

如此,嫁接相互不同的两种分离方式来谋求提高过滤效率,但是因内部结构要素的结构性局限,在下部和上部之间未形成顺畅的气流,最终导致不可避免地设置一个以上的送风扇的问题。

并且,由于形成用于使送风扇驱动的马达直接暴露于气流的流路上的结构,因此具有因被吸附的油污等而导致装置的寿命缩短的问题,由此急需亟待开发出具有更有效地得到改善的结构的收集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登录实用新型公报第20-0418713号油雾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更积极地解决上述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通过在以相互不同的方式执行的多步骤的分离方式来可引导净化空气的排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构成本发明的油雾收集器100中,上述油雾收集器100的特征在于,包括:引入盖10,设有中央部朝向外面突出形成来与主体的内部连通的中空,以提供通向大气中的油雾的进入路径;引导分离外壳30,与引入盖相对应地捆扎,并引导泡沫过滤器20的位置固定及叶轮40的整列来可以依次并行实施碰撞分离和离心分离,从而引导气化状态的油雾转换成液化状态;主体60,在引导分离外壳的后端紧密地配置,并提供与主体的外部阻隔的中空的内部空间,来使油雾能够进行螺旋旋转移动;驱动马达70,在主体的内部空间以固定的方式与叶轮相结合,来作为可引导叶轮的单一方向旋转的动力源来起到作用,从而对于通过引入盖来流入的油雾进行过滤;捕集部80,包括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81和盖体82,上述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81收容于主体的后端内部空间,用于实施油雾的二次过滤;上述盖体82包括排出口83,上述排出口83用于从外部封闭主体的已开放的后端,并提供已过滤的净化空气的排出路径;集水槽90,位于主体的底部,用于通过引导管91来回收从引导分离外壳产生的油沉淀物及从主体产生的油沉淀物。

其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引导分离外壳30包括杆31和环形凸部32,上 述杆31向前端延伸以能够设置泡沫过滤器20,上述环形凸部32以与杆的直径相比扩张的方式形成,并以与叶轮40的外延部维持相同的隔开间隙的状态进行覆盖,由此,能够对通过引入盖10来被吸入的油雾并行实施油沉淀物通过借助泡沫过滤器20的碰撞分离以及当叶轮40旋转时作用于油雾的离心力来向环形凸部32集中并引导的离心分离过程。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环形凸部32具有圆形至包含三角及四角的多角的截面。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叶轮40和驱动马达70的之间的空间还设置线圈盘旋引导单元50,来通过动力源实施叶轮和线圈盘旋引导单元的相同的旋转,从而在主体内部空间重新过滤通过由叶轮引导的离心分离未液化的油雾,上述线圈盘旋引导单元50包括:多个贯通部51,用于引导借助叶轮40来经过离心分离的油雾的流动;多个延伸部52,交替地排列于贯通部的上杆,并以与本体60的内径接近的方式延伸,与因油雾的移动速度的降低而出现的涡流现象一同,引导面向贯通部的油雾的集中移动路径;以及多个引导翼53,从贯通部和延伸部的界线中,向驱动马达70方向突出,以使能够引导从贯通部流入的油雾的螺旋形旋转。

其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引导翼53呈向主体60的中心方向分别以圆弧状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其中,向驱动马达70方向的突出范围与贯通部51的宽度相同。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形成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通过以相互不同的方式执行的多步骤的分离过程,不仅更有效地引导净化空气的排出,并且依次执行第一次碰撞分离、第二次离心分离及第三次离心分离,并并行实施相互不同的离心分离方式,从而进一步将由油雾的过滤效率性及油回收率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构成的油雾收集器的立体图。

图2为简要地部分示出图1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构成的油雾收集器的要部分解立体图。

图4为详细地示出吸入于本发明装置的油雾的流动过程的截面示例图。

图5为示出可多种地适用作为本发明的要部的环形凸部的结构的截面示例图。

标号说明

10:引入盖 20:泡沫过滤器

30:引导分离外壳 40:叶轮

50:线圈盘旋引导单元 60:主体

70:驱动马达 80:捕集部

90:集水槽 100:油雾收集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油雾收集器100:上述油雾收集器100由用于有效地分离及排出包含在各种产业现场或饭店等地点产生的油雾的油和空气的一系列结构形成,来经过从油雾的吸入至排出的多步骤分离过程,从而分别排出油和已净化的空气。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进行观察,并对其作用及效果统一记述如下。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的实施例会让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实现这些优点及特征的方法更加明确。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所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互不相同的多种形态实施,本实施例只用于使本发明的公开更加完整,并为了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告知本发明的范畴而提供,本发明仅由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定义。并且,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要素。

本发明公开如下的油雾收集器100:用于执行在产业现场加工工件时产生的摩擦热而导致的油的蒸发或由工具的旋转而引发的油的飞散而与大气相混合并烟雾化的油雾的过滤。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构成的油雾收集器的立体图;图2为简要地部分示出图1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构成的油雾收集器的要部分解立体图;图4为详细地示出吸入于本发明装置的油雾的流动过程的截面示例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中作为特征来说明的油雾收集器100的重点在于,通过以相互不同的方式执行的多步骤的分离过程,来引导净化空气的排出,以使可以更有效地分离及排出包含在各种产业现场中产生的油雾的油与空气。

为此,上述油雾收集器100包括:引入盖10,设有中央部朝向外面突出形成来与主体的内部连通的中空,以提供通向大气中的油雾的进入路径;引导分离外壳30, 与引入盖相对应地捆扎,并引导泡沫过滤器20的位置固定及叶轮40的整列来可以依次并行实施碰撞分离和离心分离,从而引导气化状态的油雾转换成液化状态;主体60,在引导分离外壳的后端紧密地配置,并提供与主体的外部阻隔的中空的内部空间,来使油雾能够进行螺旋旋转移动;驱动马达70,在主体的内部空间以固定的方式与叶轮相结合,来作为可引导叶轮的单一方向旋转的动力源来起到作用,从而对于通过引入盖来流入的油雾进行过滤;捕集部80,包括过滤器部件81和盖体82,上述过滤器部件81收容于主体的后端内部空间,用于实施油雾的二次过滤,上述盖体82包括排出口83,上述排出口83用于从外部封闭主体的已开放的后端,并提供已过滤的净化空气的排出路径;集水槽90,位于主体的底部,用于通过引导管91来回收从引导分离外壳产生的油沉淀物及从主体产生的油沉淀物。

上述引入盖10作为形成油雾的最初流入的结构要素,虽然未赋予识别标记,但是可形成如图所示具有向前方突出的形状的中空,来实现集中性的吸入效率。

这种引入盖10可覆盖设置有泡沫过滤器20的引导分离外壳30的前部面,它们之间的相互结合可借助包括铰接夹(未图示)在内的公知的多种紧固单元来实现,这是显而易见的。

上述泡沫过滤器20作为用于向通过引入盖流入的油雾赋予阻力来进行碰撞分离的结构要素,优选地,以固定的方式安装于引导分离外壳的杆的前端。

其中,作为柴油微粒过滤器的一种,泡沫过滤器20是指,将陶瓷成型为泡沫(foam)形状,并作为过滤器来使用的设备,其在防止微细沉淀物的渗透方面也有有利的效果。

上述叶轮40是借助驱动马达70的旋转力来进行旋转,并随着向油雾传递人为的离心力,引导油雾进行离心分离的各种要素。

为此,本发明的叶轮40随着以搁置并固定在驱动马达的中心轴的状态内置于引导分离外壳30的环形凸部32空间内,借助叶轮的旋转来引导的离心力可以集中在以与上述叶轮隔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的环形凸部的内壁,从而引导气化状态的油雾转换成液化状态。

这种叶轮是公知的部件,但本发明的重点在于,特别指定叶轮的固定位置,由此将收集效率最大化。对此,下文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上述捕集部80可包括过滤器部件81、盖体82及排出口83,并且通 过全面覆盖主体60的后端来提高密闭力。

此时,上述过滤器部件81可采用包括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在内的莎纶过滤器(Saran Filter)、SUS除雾过滤器等。

例如,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的功能如下:可以对依次经过借助泡沫过滤器20的碰撞分离及借助叶轮40和线圈盘旋引导单元50的离心分离的油雾进行连续过滤,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能够将大小为0.3μm的粒子捕捉到99.997%,从而可发挥高效率的过滤功能。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中作为重点部件来公开的引导分离外壳30包括杆31和环形凸部32,上述杆31向前端延伸以能够设置泡沫过滤器20,上述环形凸部32以与杆的直径相比扩张的方式形成,并以与叶轮40的外延部维持相同的隔开间隙的状态进行覆盖。

这种结构的目的是:能够对通过引入盖10来被吸入的油雾并行实施油沉淀物通过借助泡沫过滤器20的碰撞分离以及当叶轮40旋转时作用于油雾的离心力来向环形凸部32集中并引导的离心分离过程。

即,如图4所示,随着经过泡沫过滤器20的油雾与持续向单一方向旋转的叶轮40相接触,借助由旋转力引发的离心力来集中于环形凸部32的内壁,此时,油粒子与空气分离,并实现向环形凸部的集结来向集水槽90流入。

如图5所示,上述环形凸部32可根据捕集的油量或设置场所,以多种形状来提供。

图5为示出能够以各种方式适用作为本发明的重要部件的环形凸部的结构的截面示例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上述环形凸部32具有圆形至包含三角及四角的多角的截面,从而达成预期的目的。

上述集水槽90排列在引导分离外壳30及主体60的底部,用于分别回收由泡沫过滤器20、叶轮40、如下所述的线圈盘旋引导单元50以及过滤器部件81引导的油粒子。

例如,借助引导分离外壳30和叶轮40来被捕集的油粒子随着向穿设于环形凸部32的底部集中,向集水槽90落下,并且经由位于本体60内部的线圈盘旋单元50和过滤器部件81来被捕集的油粒子使用规定的引导管91来与集水槽90连通,从而回收相应的油。为此,在主体底部穿设有通孔,以使可引入引导管,并且,集水槽的一 侧面也需要穿设有可收容引导管的适当的空间。

未示意的附图标记84为排气管道,上述排气管道与捕集部80的排出口83相啮合捆扎,并呈向上弯曲的形状,以使可引导清净空气顺畅排出,上述排气管道可呈其他多种形状,这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向上述叶轮40和驱动马达70之间的空间还设置线圈盘旋引导单元50。

采用这种结构的目的在于,通过驱动马达70动力源来引导叶轮和线圈盘旋引导单元50进行相同的旋转,从而在主体内部空间对于在借助叶轮来执行的离心分离中未得到液化的油雾进行二次过滤。

为此,上述线圈盘旋引导单元50包括:多个贯通部51,用于引导借助叶轮40来经过离心分离的油雾的流动;多个延伸部52,交替地排列于贯通部的上杆,并以与本体60的内径接近的方式延伸,与因油雾的移动速度的降低而出现的涡流现象一同,引导面向贯通部的油雾的集中移动路径;以及多个引导翼53,从贯通部和延伸部的界线中,向驱动马达70方向突出,以使能够引导从贯通部流入的油雾的螺旋形旋转。

如图所示,上述贯通部51设于三处,随着提供经过叶轮40来被吸入的油雾的移动路径,成为向主体60的空间移动的装置。

并且,上述延伸部52以与这种贯通部相对应的方式编成,从而阻隔油雾的移动路径,并且赋予使得油雾的移动路径向贯通部区域集中的作用。此时,延伸部抑制油雾的流动,由此自然地导致油雾向相关区域的涡流,由此,油雾暂时停留于叶轮和线圈盘旋引导单元50之间的空间,带来延长离心分离执行时间的结果,因此进一步增大过滤效率,尤其随着向依赖于贯通部51来向主体内部移动的油雾赋予人为的旋转力(可借助线圈盘旋引导单元的旋转驱动来实现),可引导作为目标主体上的螺旋形离心分离。

即,采用贯通部51和延伸部52,将成为通过调节来防止经过叶轮的油雾不加分辨而过度地向主体内部直行的机构,并且能够作为积极引导在结构上侧重于贯通部的油雾进行螺旋形盘旋的机构来利用。为此,本发明向贯通部和延伸部的界线还赋予规定的引导翼53。

上述引导翼53呈向主体60的中心方向分别以圆弧状的方式弯曲的形状,优选地, 以向驱动马达70方向的突出范围与贯通部51的宽度相同的方式构成。

即,本发明还赋予呈弯曲形状的引导翼53,上述引导翼53引导根据借助驱动马达70的旋转力来进行自身旋转的线圈盘旋引导单元50的特性来经过贯通部51进行移动的油雾进行更强的螺旋旋转,此时,引导翼的突出长度不应过长或过短。

例如,为了形成线圈盘旋引导单元50,准备一个圆板之后,以隔开固定的方式均匀地切开边缘面,从而引导贯通部及延伸部的生成,并使已切开的面向一侧盘旋来立设,从而还可引导本发明公开的引导翼的生成。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形成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通过以相互不同的方式执行的多步骤的分离过程,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净化空气的排出,并且依次执行第一次碰撞分离、第二次离心分离及第三次离心分离,并随着并行实施相互不同的离心分离方式,从而将通过油雾的过滤效率性及油回收率进一步最大化。

本发明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但是这只不过是示例性的实施例,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需要明确由此可进行多种变形及等同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由发明要求保护范围来解释,并且与其包含在相同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应解释为包含于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