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微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2877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微滤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水预处理过滤的设备主要有传统砂滤器、超滤装置等。
砂滤器即浅层介质过滤器,它是一种利用过滤介质去除水中各中悬浮物、微生物、以及其他微细颗粒,最终达到降低水浊度、净化水质效果的一种高效过滤设备。常用滤料有石英砂、活性炭、无烟煤、锰砂等。广泛运用到农业灌溉、化工、石油、冶金、工矿等各行业。它的缺点是水流速低,设备又高又大,占地面积大,过滤精度低。如果水中有绿藻等微生物,往往过滤精度低,易堵塞。
超滤(UF)装置是一种先进的膜分离技术,料液中含有的溶剂及各种小的溶质从高压料液侧透过滤膜到达低压侧,从而得到透过液或称为超滤液;其超滤膜微孔可达0.01微米(十万分之一毫米)以下,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粒、胶体、细菌、热源和有机物,而尺寸比膜孔径大的溶质分子被膜截留成浓缩液。它的缺点是超滤膜使用寿命短,价格较贵,不易维修,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集成微滤装置,过滤装置根据水量要求可以灵活设置若干个过滤单元,每个过滤单元由于流速高,设备体积小,这样降低了整体设备的高度和占地面积,过滤器中装有微米级滤料,过滤精度高于砂滤器,当设备运行压差达到一定数值时,自动进行反洗、正洗,滤料可以反复利用,设备具有过滤精度高、体积小、废水少、自动化程度高、滤料使用寿命长,价格低,运行费用低,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该装置具有超滤设备的整体结构特点,过滤精度优于砂滤器,投资低,寿命高。运行费用低,废水少等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微滤装置,包括电动蝶阀、带压力传感器压力表、流量传感器、蝶阀、排水沟、微滤单元,导管通过流量传感器与电动蝶阀连接,所述电动蝶阀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排水沟连接,且在所述电动蝶阀与排水沟连接的中间设有蝶阀,所述电动蝶阀通过导管与带压力传感器压力表连接,所述带压力传感器压力表通过导管分别与微滤单元连接,,且在所述带压力传感器压力表与微滤单元连通的导管上设有电动蝶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滤单元内部设有微米级滤料,且所述微滤单元设有若干个并相互之间并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动蝶阀设有六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带压力传感器压力表设有两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当设备运行压差达到一定数值时,电动蝶阀打开,自动进行反洗、正洗,滤料可以反复利用。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集成微滤装置,过滤装置根据水量要求可以设置若干个过滤单元,这样降低了设备的高度和占地面积,过滤器中装有微米级滤料,过滤精度高于砂滤器,当设备运行压差达到一定数值时,自动进行反洗、正洗,滤料可以反复利用,设备具有过滤精度高、体积小、废水少、自动化程度高、滤料使用寿命长,价格低,运行费用低。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集成微滤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电动蝶阀;2、带压力传感器压力表;3、流量传感器;4、蝶阀;5、排水沟;6、微滤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集成微滤装置,包括电动蝶阀1、带压力传感器压力表2、流量传感器3、蝶阀4、排水沟5、微滤单元6,导管通过流量传感器3与电动蝶阀1连接,所述电动蝶阀1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排水沟5连接,且在所述电动蝶阀1与排水沟5连接的中间设有蝶阀4,所述电动蝶阀1通过导管与带压力传感器压力表2连接,所述带压力传感器压力表2通过导管分别与微滤单元6连接,且在所述带压力传感器压力表2与微滤单元6连通的导管上设有电动蝶阀1。
所述微滤单元6内部设有微米级滤料,且所述微滤单元6设有若干个并相互之间并联,所述电动蝶阀1设有六个,所述带压力传感器压力表2设有两个,当设备运行压差达到一定数值时,电动蝶阀1打开,自动进行反洗、正洗,滤料可以反复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集成微滤装置,过滤装置根据水量要求可以设置若干个过滤单元,这样降低了整体设备的高度和占地面积,过滤器中装有微米级滤料,过滤精度高于砂滤器,当设备运行压差达到一定数值时,自动进行反洗、正洗,滤料可以反复利用,设备具有过滤精度高、体积小、废水少、自动化程度高、滤料使用寿命长,价格低,运行费用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