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802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油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油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茶籽油,俗称茶油,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油茶籽含油率一般为25~35%,所榨出的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含量、比例与橄榄油极为相似,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称号,甚至有些营养成分的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由于油茶整个生长过程无需使用化肥、农药,山茶果生长期从开花到成熟,历经冬、春、夏、秋之雨露,尽吸天然养分、日月精华,营养价值极高,所榨取出来的茶籽油是能够与橄榄油相媲美的高档健康食用油,因而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推崇。

现有的茶油过滤装置结构简单,基本都是静态的滤网,滤网很容易被堵塞不下油,影响过滤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茶油过滤装置,防止过滤网堵塞。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油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过滤罐,所述卧式过滤罐的内部竖直方向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将所述卧式过滤罐分成两个区域,在卧式过滤罐的左侧设有进液孔,在所述过滤网的右侧设有一个喷油盘,所述喷油盘上带有若干个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过滤网相对应,所述过滤嘴通过管路与设置在卧式过滤罐外部的油泵的排液管连接,所述油泵的进液管与所述卧式过滤罐右侧连通;所述卧式过滤罐右侧的下部设有多个排液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装置在现有的过滤罐内部增加一个反冲洗的高压喷头,高压喷头分布在圆形的喷油盘上,对准过滤网的右侧,当过滤网发生过滤速度慢或者过滤效果差的时候,气动油泵,油泵将已经过滤完的茶油从高压喷头中喷出,冲击过滤网的右侧,将堵塞物冲掉,冲掉后的堵塞物会沉积到底部,通过排污口排出。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大大提高过滤效率。

优选地,所述卧式过滤罐的左侧连接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与清洗泵连接。

优选地,所述卧式过滤罐的底部设有四个支腿。

优选地,在所述卧式过滤罐的左侧底部设有排污口。

优选地,所述卧式过滤罐的上部分别设有压力表、温度表以及预留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装置在现有的过滤罐内部增加一个反冲洗的高压喷头,高压喷头分布在圆形的喷油盘上,对准过滤网的右侧,当过滤网发生过滤速度慢或者过滤效果差的时候,气动油泵,油泵将已经过滤完的茶油从高压喷头中喷出,冲击过滤网的右侧,将堵塞物冲掉,冲掉后的堵塞物会沉积到底部,通过排污口排出。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大大提高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茶油过滤装置,包括卧式过滤罐1,所述卧式过滤罐的内部竖直方向设有过滤网2,所述过滤网将所述卧式过滤罐分成两个区域,在卧式过滤罐的左侧设有进液孔3,在所述过滤网的右侧设有一个喷油盘4,所述喷油盘上带有若干个喷嘴5,所述喷嘴与所述过滤网相对应,所述过滤嘴通过管路6与设置在卧式过滤罐外部的油泵7的排液管连接,所述油泵的进液管与所述卧式过滤罐右侧连通;所述卧式过滤罐右侧的下部设有多个排液管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装置在现有的过滤罐内部增加一个反冲洗的高压喷头,高压喷头分布在圆形的喷油盘上,对准过滤网的右侧,当过滤网发生过滤速度慢或者过滤效果差的时候,气动油泵,油泵将已经过滤完的茶油从高压喷头中喷出,冲击过滤网的右侧,将堵塞物冲掉,冲掉后的堵塞物会沉积到底部,通过排污口排出。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大大提高过滤效率。

为了能够对罐内部进行清洗,所述卧式过滤罐的左侧连接有清洗管9,所述清洗管与清洗泵连接。所述卧式过滤罐的底部设有四个支腿10。在所述卧式过滤罐的左侧底部设有排污口11,通过排污口将堵塞物排出。为了对罐内部进行监控,所述卧式过滤罐的上部分别设有压力表、温度表以及预留接口12。

本装置在现有的过滤罐内部增加一个反冲洗的高压喷头,高压喷头分布在圆形的喷油盘上,对准过滤网的右侧,当过滤网发生过滤速度慢或者过滤效果差的时候,气动油泵,油泵将已经过滤完的茶油从高压喷头中喷出,冲击过滤网的右侧,将堵塞物冲掉,冲掉后的堵塞物会沉积到底部,通过排污口排出。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大大提高过滤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