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线点胶机的供水排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5676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机的部件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在线点胶机的供水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线点胶机用的循环冷却系统一般都是由自来水直接接入,另一端连接储水池储水,以备循环使用,然而,该系统虽然结构简单,但其冷却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冷却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蒸汽,该系统内无法有效的排出,致使整个冷却管内的温度比较高,使冷却效果大打折扣,进水量也只是通过几个阀来控制,起不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线点胶机的供水排气系统,以达到使其冷却效果更加理想、节能环保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在线点胶机的供水排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口、水箱、变频压力泵、水冷管道和储水箱,所述进水口端连接自来水接口,所述水箱内设置有高液位传感器、低液位传感器和浮球液位开关,所述水冷管道的顶端平行设置有一排蒸汽管,所述水冷管道上至少连接有两个排蒸软管,所述排蒸软管的一端与所述排蒸汽管相连接,所述排蒸汽管靠近室外的端部连接有一抽风机,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柜和与其相连接的水泵动力柜。

优选的,所述排蒸软管为耐高温、防水不锈钢软管,所述排蒸软管设置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水箱与变频压力泵之间还设置有Y型过滤器、防震软接口和排水阀。

优选的,所述变频压力泵与水冷管道之间设置有止回阀和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与水箱之间设置有电动二通阀。

优选的,所述排蒸汽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在线点胶机的供水排气系统,该系统通过水冷管道上排蒸软管与排蒸汽管连接,可将冷却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快速有效的排出,保持水冷管道内的冷却温度,使冷却效果更加理想,抽风机更加快了蒸汽的抽出,通过水箱内的高、低液位传感器和浮球液位开关可合理的控制进水量,合理有效的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用于在线点胶机的供水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标号表示部件的名称:

1、进水口 2、水箱 3、变频压力泵

4、水冷管道 5、储水箱 6、电动二通阀

7、高液位传感器 8、低液位传感器 9、浮球液位开关

10、Y型过滤器 11、防震软接口 12、排水阀

13、止回阀 14、压力表 15、排蒸汽管

16、排蒸软管 17、抽风机 18、压力传感器

19、控制柜 20、水泵动力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在线点胶机的供水排气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口1、水箱2、变频压力泵3、水冷管道4和储水箱5,进水口1端连接自来水接口,以便供应自来水,进水口1与水箱2之间设置有开关型的电动二通阀6,水箱2内设置有高液位传感器7、低液位传感器8和浮球液位开关9,水箱2与变频压力泵3之间还设置有Y型过滤器10、防震软接口11和排水阀12,分别起到过滤、防震的作用,排水阀12为常开式,维修过程可关闭,变频压力泵3与水冷管道4之间设置有止回阀13和压力表14,压力表14随时测得压力;水冷管道4的顶端平行设置有一排蒸汽管15,水冷管道14上至少连接有两个排蒸软管16,本实施例排蒸软管16设置有四个,排蒸软管16的一端与排蒸汽管15相连接,排蒸软管15为耐高温、防水不锈钢软管,其外表可通过橡塑保温,再用铝皮包裹;排蒸汽管15靠近室外的端部连接有一抽风机17,抽出蒸汽,另一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8,随时获得压力参数,该系统还包括控制柜19和与其相连接的水泵动力柜20,控制柜19控制各阀的动作以及浮球液位开关9的打开和关闭,水泵动力柜20为变频压力泵3提供动力。

本系统进水处选用机械式浮球液位开关及高、低液位传感器自动控制进水,当水箱内的水位低于低液位传感器时,电动二通阀打开,当水位高于高液位传感器时,电动二通阀关断;并且利用水管型压力传感器控制变频压力泵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在线点胶机的供水排气系统,该系统通过水冷管道上排蒸软管与排蒸汽管连接,可将冷却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快速有效的排出,保持水冷管道内的冷却温度,使冷却效果更加理想,抽风机更加快了蒸汽的抽出,通过水箱内的高、低液位传感器和浮球液位开关可合理的控制进水量,合理有效的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