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391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浸油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缸零部件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浸油机。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在市场需求的激励下,飞速发展。所需零配件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对于张紧器来讲,现有大多数还在使用手动浸油的方式,工人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较低且手动浸油时间不易控制,浸油后防锈油不容易沥干等缺陷,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申请号为CN201520327022.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张紧器防锈的循环自动浸油机,包括进料台、为张紧器浸油的浸油台、将张紧器吹干的风干台以及下料台,进料台上部设有输送滚筒架,该输送滚筒架依次贯穿浸油台及风干台内部,并延伸至下料台上部。但是,在工件浸油的过程中,需要使工件充分的与油液相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油机,使得工件在通过浸油台时能够充分的与油液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浸油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浸油室、风干台和传动装置,传动装置沿工作台长度方向设置,且依次穿过浸油室和风干台,传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两端的传动辊,和套设在两传动辊上的条形传动网,浸油室内的顶部设有向传动网上淋油的淋油管,浸油室内位于传动网下方处设有向传动网上喷油的喷油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工件的浸油处理时,启动电源,使得电机带动传动辊转动,传动辊转动时带动传动网转动,将工件由工作台的一端放上传动网,此时传动网带着工件依次穿过浸油室和风干台,当工件进入浸油室时,由于设置在浸油室顶部的淋油管向传动网淋油,使得放置在传动网上的工件与油液相接触,同时浸油室内位于传动网下方处设有向传动网上喷油的喷油管,由于传动网为网状结构,具有许多孔,油液由传动网下方透过传动网的孔喷射到工件上,使得工件被上下两个方向喷洒的油液包围,使得工件浸油处理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传动网被两传动辊分成送料部分和传动部分,工件放置在送料部分上,喷油管位于送料部分与传动部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喷油管在对工件喷油,使工件进行浸油处理时,需要透过传动网,才能将油液喷附到工件上,工件放置在送料部分,本方案中,喷油管喷出的油只需穿过一层传动网即可附着在工件上,使得工件下表面可以更加充分的与油液相接触,使得工件浸油处理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淋油管为弧形,且沿传动网的宽度方向横跨传动网,且淋油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用于流出油液的淋油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淋油嘴喷出油液,并附着在工件上,所以淋油管上的淋油嘴越多,喷出的油液密度越大,工件与油液相接触的更加均匀,本方案中淋油管为弧形,使得淋油嘴的数量可以分布的更多,从而使得工件与油液接触的更加充分,使得工件浸油处理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喷油管为若干根,且喷油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喷油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工件下表面与传动网相接触,若喷油嘴的数量较少,工件下表面与传动网相接触的地方便不易与油液相接触,本方案中喷油管为若干根,且喷油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喷油嘴,使得工件在经过浸油室的时候,可以同时受到多个喷油嘴的喷淋,使得工件表面附着的油液流动性增强,油液在流经工件底面的时候,由于工件底面与传动网相接触的地方具有缝隙,流动的油液便会渗透到这个缝隙中,使得工件与油液充分接触,油液的流动性越强,渗透的效果越好,所以本方案使得工件与油液相接触的更加充分,使得工件浸油处理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喷油管为环形,且喷油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喷油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的喷油管,从工件的四周呈包围状喷出油液,并使得油液充分的与工件相接触,使得工件浸油处理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喷油嘴的喷油方向向喷油管所在圆的圆心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油嘴的喷油方向向喷油管所在圆的圆心倾斜,在喷出油液的时候构成了圆锥形,经过的工件处于靠近圆锥形顶端的位置,使得工件底部同时受多个喷油嘴喷淋,使得工件在经过浸油室时,工件的面的油液流动速度大,流动量大,更易使油液与工件底面完全接触,使得油液充分的与工件相接触,使得工件浸油处理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浸油室进入工件的一侧设有挡油门,挡油门与传动网之间留有进料口,且挡油门构成进料口的一端向浸油室内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浸油室内油液通过喷淋的方式,喷出的溶液容易飞溅出喷油室,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本方案中的挡油门可以将要飞溅出浸油室的油液阻挡住,并沿挡油门留下,回到浸油室内。

优选的,风干台顶部设有风机,风机包括吹风口,吹风口插入风干台内,并正对穿过风干台的传动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件通过浸油处理后,需要将表面附着的油液清洗掉,由于油液的清洗麻烦,费时,还需介入化学材料,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本方案采用风力吹动的方式,将工件表面附着的油液吹掉。

优选的,吹风口处连有导风筒,导风筒两端开口,且一端与吹风口相连,另一端为宽度与传动网相同的矩形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风机的吹风口吹风范围较小,且风在离开吹风口后会分散,使得吹到工件上的力较小,不易将工件表面的油液吹干,本方案中利用导风筒,引导风力沿导风筒直接吹到工件上,使得吹到工件上的风对工件表面油液施加的力更强,更易将工件表面的油液吹干,且风在离开吹风口时,会被导风筒限制风向,起到整和气流的作用,使得气流不易分散,使得吹到工件上的风对工件表面油液施加的力更强,更易将工件表面的油液吹干。

优选的,传动网下方设有集油槽,集油槽开口端正对浸油室与风干台,且集油槽槽底为倾斜面,且集油槽槽底对应风干台处较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浸油室内的油液在对工件进行喷淋时,最终能够附着在工件表面的油液非常少,所以本方案中对喷出的没有附着在工件上的油液进行回收;

当油液由淋油嘴流出而没有与工件接触时,与传动网接触,并附着在传动网上,当附着在同一位置的油液过多时,便会因重力作用下落到集油槽内进行回收利用;

当油液由淋油嘴流出而没有与工件接触时,透过传动网的空隙直接落入集油槽内进行回收利用;

当油液由淋油嘴流出而没有与工件接触时,与挡油门相接触,并沿挡油门留下,透过传动网落入集油槽内进行回收利用;

当油液由淋油嘴流出并接触到工件时,附着在工件上,或因附着在工件上的油液过多而因重力落入集油槽内进行回收利用;

当油液由喷油嘴喷出而没有与工件接触时,与传动网接触,并附着在传动网上,当附着在同一位置的油液过多时,便会因重力作用下落到集油槽内进行回收利用;

当油液由喷油嘴喷出而没有与工件接触时,喷射到挡油门上并与挡油门相接触,并沿挡油门留下,透过传动网落入集油槽内进行回收利用;

当工件被传动网送至风干台并经过吹风口下方时,由于气流吹到工件上,对工件上的油液施加力,并将工件表面附着的油液垂落至集油槽内进行回收利用;

传动网上附着的油液也在经过风干台时,被气流垂落到集油槽内进行回收利用;

由于集油槽槽底为倾斜面,且集油槽槽底对应风干台处较高,使得从风干台处吹落的油液,可以由集油槽槽底沿倾斜面流动,并最终聚合到一起,重新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浸油机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浸油机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喷油管与传动网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传动网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表示淋油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表示喷油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中表示喷油管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工作台;2、浸油室;3、风干台;4、传动辊;5、传动网;501、送料部分;502、传动部分;6、淋油管;7、喷油管;8、淋油嘴;9、喷油嘴;10、挡油门;11、进料口;12、风机;13、吹风口;14、导风筒;15、集油槽;16、集油槽槽底;17、电机;18、送油管;19、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1与图2,一种浸油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一端开口,且工作台1靠近开口端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传动辊4,传动辊4与电机17传动连接在一起。传动辊4分别位于工作台1内的两端,且传动辊4上套设有传动网5。工作台1上沿传动网5的传动方向依次设有浸油室2和风干台3,浸油室2和风干台3的底部与工作台1的内腔相通。

如图3所示,传动网5被两传动辊4分成送料部分501和传动部分502两部分,工件放置在送料部分501。浸油室2内的顶部设有淋油管6,淋油管6朝向工件喷淋油液。送料部分501与传动部分502之间设有喷油管7,喷油管7朝向工件喷淋油液。

如图4所示,传动网5为具有菱形孔的网状结构。

结合图3与图5,喷油管7为若干根,且均匀分布在正对浸油室2处,且每根喷油管7上均匀设有若干喷油嘴9,喷油嘴9均朝向送料部分501设置;

工件由工作台1的一端放上传动网5的送料部分501,在电机17的带动下,传动网5带动工件从进料口11进入浸油室2。浸油室2内的淋油管6与喷油管7同时向工件喷淋油液,使得工件充分与油液相接触;

本方案中喷油管7为若干根,且喷油管7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喷油嘴9,使得工件在经过浸油室2的时候,可以同时受到多个喷油嘴9的喷淋,使得工件表面附着的油液流动性增强,油液在流经工件底面的时候,由于工件底面与传动网5相接触的地方具有缝隙,流动的油液便会渗透到这个缝隙中,使得工件与油液充分接触,油液的流动性越强,渗透的效果越好,所以本方案使得工件与油液相接触的更加充分,使得工件浸油处理的效果更好;

当工件离开浸油室2进入风干台3内时,由于风机12的吹风口13插入风干台13内,且持续对经过的工件进行吹风去油处理,使得工件和传动网5上附着的油液,被气流吹落进入集油槽15内进行回收利用。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一种浸油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喷油管7为环形,且喷油管7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喷油嘴9,喷油嘴9正对送料部分501;

环形的喷油管7,从工件的四周呈包围状喷出油液,并使得油液充分的与工件相接触,使得工件浸油处理的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一种浸油机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喷油嘴9朝向送料部分501,且向喷油管7所在圆形的圆心倾斜;

喷油嘴9的喷油方向向喷油管7所在圆的圆心倾斜,在喷出油液的时候构成了圆锥形,经过的工件处于靠近圆锥形顶端的位置,使得工件底部同时受多个喷油嘴9喷淋,使得工件在经过浸油室时,工件的面的油液流动速度大,流动量大,更易使油液与工件底面完全接触,使得油液充分的与工件相接触,使得工件浸油处理的效果更好。

实施例四:

结合图5~图7,一种浸油机与实施例一或二或三的区别在于,淋油管6为圆弧形,且淋油管上沿淋油管6所在圆弧均匀分布有若干淋油嘴8,且每个淋油嘴均正对送料部分501。

实施例五:

结合图2与图3,一种浸油机,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浸油室2入口所在的一侧设有挡油门10,挡油门10底端与送料部分501之间留有进料口11,且挡油门10底端向浸油室2内倾斜。

实施例六:

结合图1与图2,一种浸油机,与实施例一或五的区别在于,工作台1底部内的空腔为集油槽15,集油槽15对应风干台3处的集油槽槽底16为倾斜设置。工作台1外设有油泵19,油泵19上设有送油管18,送油管18与淋油管6和喷油管7相连通。油泵19下方与集油槽15内相连通;

淋油管6与喷油管7在对工件进行浸油处理时,大量的油液因无法附着在工件表面而流回到集油槽15内,并通过油泵加压,重新通过送油管18进入淋油管6和喷油管7进行循环利用;

由风干台3处垂落的油液,落入风干台3下方正对的集油槽槽底16上,并沿倾斜的集油槽槽底16流动到一起,并重新回收利用。

实施例七:

结合图1与图2,风机12的吹风口13处连有导风筒14,导风筒14另一端插入风干台3内并正对送料部分501。导风筒14朝向送料部分501的一端为宽度与传动网5的宽度相同的矩形开口。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