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型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794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洁净型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洁净型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转接装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制药配液系统设计组件。依据设计的需求,转换面板上的不同接口,可以实现转料、CIP、SIP和排放等多种功能。转换面板背面的管道已经与配液罐或其他设备连接到位,操作者依据工艺的需求,在操作面上灵活接入短接管,从而实现相关功能管路的联通。

在现有技术中,接液盘为转接装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就是为了收集在转接过程中溢流出来的液体。通常为水平设计,一侧开孔,下接一路软管接至排放管道接口,因为没有坡度,导致无法排尽或排尽非常慢,从而导致洁净区的环境污染。

另外,当接管较多较为复杂时,很容易出现人为接管错误,尤其是对于生物转料等关键工艺管道来说,管路接错往往是致命错误,很可能导致整罐料液作废,损失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料液无法及时排尽以及人为接管错误的缺陷,提供一种洁净型转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洁净型转接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转换面板、卡盘、接液盘、短接管、电容式接近开关,所述转换面板正反两面均焊接多个所述卡盘,所述接液盘焊接于所述转换面板底部,所述接液盘为锥形,且中间设置排放孔,所述短接管与两个所述卡盘相匹配连接,所述电容式接近开关置于所述转换面板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接液盘设置为锥形的,具有一定的坡度,能够使料液及时排尽。

较佳地,所述短接管上设置一金属管件。

较佳地,所述转换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金属部件,所述金属部件为电容式接近开关的测量头。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短接管上设置一金属管件,所述金属部件为电容式接近开关的测量头,当所述金属管件接近所述电容式接近开关的测量头时,回路的电容量发生变化,与所述测量头相连的电路状态发生变化,由此控制电容式接近开关的接通和关断,从而由相应的控制系统判断接管是否正确,用于及时警报,避免接管错误。

较佳地,任意两个所述卡盘的连线之间设置一所述金属部件。

在本技术方案中,为了满足不同所述卡盘与不同所述短接管连接的正确性,每一所述金属管件对应一所述金属部件。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洁净型转接装置采用锥形接液盘,使料液能够及时排尽,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另外,设置电容式接近开关进行风险管控,及时警报接管错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洁净型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洁净型转接装置的部分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换面板

2:卡盘

3:金属部件

4:短接管

5:金属管件

6:接液盘

7:底脚

8:排放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洁净型转接装置,其包括有转换面板1、卡盘2、接液盘6、短接管4、电容式接近开关,转换面板1正反两面均焊接多个卡盘2,接液盘6焊接于转换面板1底部,接液盘6为锥形,且中间设置排放孔8,短接管4与两个卡盘2相匹配连接,电容式接近开关置于转换面板1上。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方钢焊接成一个矩形,两面焊上两块矩形的不锈钢板作为转换面板1,转换面板1的尺寸根据需要开设卡盘2的数量确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不同尺寸和不同形状的转换面板1。转换面板1正反两面均焊接多个卡盘2用于管道连接,卡盘2的数量和尺寸根据工艺的不同来设计,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不同尺寸和不同数量的卡盘2。在转换面板1底部焊接一个上空的锥形体即接液盘6,用于收集转接过程中溢流出来的液体,在接液盘6的中间开设有排放孔8,排放孔8可接一软管至排放管道接口,从而将收集到的液体排尽。在接液盘6底部焊接两个底脚7用于支撑,同时可根据需要移动转接装置。

为了达到接管正确的效果,短接管4上设置一金属管件5,转换面板1上设置有多个金属部件3,金属部件3为电容式接近开关的测量头。

在本实施例中当金属管件5移近金属部件3时,金属部件3中回路的电容量发生变化,与测量头相连的电路状态发生变化,并由此来控制开关的接通和关断。当短接管4安装正确后,将得到信号响应,控制系统才能启动下一步生产工艺;否则,系统提示“接管错误”且不启动转料工艺。

为了满足不同卡盘2与不同短接管4连接的正确性,任意两个卡盘2的连线之间设置一金属部件3,使每一金属管件5对应一金属部件3。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